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译林版教材在高年级段引入文化板块,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小学生好奇心强,对西方文化充满兴趣,他们希望了解文化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本文将以译林版文化板块教学为例,从探索文化内涵、培养文化意识、体验文化乐趣三个方面研究,探索如何挖掘教材语言素材,通过各种情景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文化板块;文化品格;教材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育部,2012)译林版教材在五、六年级中编入了文化板块,结合单元话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应基于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了解,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通过多种情境体验活动,促成学生文化意识和品格的养成。
一、跨学科学习,多角度探索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文化的形成和宗教、地理、历史、人文等因素相关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学科知识介绍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和内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Unit7 At weekends的文化板块,笔者联系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文化,在学生了解了中、美、英三国的流行运动后,笔者抛出问题:
T: What about Australia and Canada? What sports are popular in these two countries?
Ss: ...(学生们面面相觑)
T: Look,this is the map of the world. Where is Australia? (打开世界地图,但没有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T: This is Australia. What’s around it? (引导学生观察澳洲环海的特点)
S: Water.
T: Yes. There are oceans around Australia. So what sport is popular in Australia?
Ss: Swimming!
T: Great! Swimming is very popular in Australia. What about Canada?
Ss: ...(学生们再一次陷入沉默)
T: What animal lives in Canada? (第二单元文化板块有介绍各国动物)
Ss: Polar bears.
T: Yes. Polar bears live in Canada. So is Canada is …
Ss: Cold.
T: Clever.! Look at the map. Here is Canada. What sport is popular in Canada?
S: Skating, skiing.
T: Yes. Skating and skiing are all very popular in Canada.
在这部分拓展教学中,笔者借助世界地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和运动文化的密切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文化知识,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及其内涵和外延。
二、挖教材资源,多维度培养文化意识
1.结合话题,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译林版的文化板块密切联系单元话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将文化板块和其他板块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话题情境中理解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参加了一次六年级上册Unit7 Protect the Earth文化和卡通板块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在活动中,笔者观察到老师们都采用将话题和文化有机整合的教学策略,文化在話题中延伸,话题在文化中拓展。
本单元话题是保护地球,交际语是We should/ shouldn’t...该单元的文化部分是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的日期。一位老师在热身环节复习了单元话题之后抛出: Human beings do some good things to protect the earth. So, we set some special days.自然过渡到文化板块。随后老师采用视、听、读的形式呈现两个节日的时间、主题以及口号,最后辅以思维导图梳理学生思路,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拓展部分,教师出示一组其他纪念日的图片,如世界森林日、世界节水日等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观察图片展开讨论: Day is on . The theme/ slogan is .We should/ shouldn’t .学生在情境讨论中巩固了文化知识,激活了知识储备,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一板块教学中,教师通过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拓展文化知识,丰富话题交流,提升思维品质。
2.比较异同,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让世界多姿多彩,充满活力。但文化差异也使得一些人们因不理解而产生隔阂甚至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感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有助于迈开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2]译林版教材的文化板块较多是以对比形式出现,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增强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力。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差异包括饮食、运动、节日、称谓、文学、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语言内容,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培养正确思维方式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化板块内容是:people in the West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them.笔者将这部分内容置于故事板块中进行情景体验。故事中分别介绍了苏海和迈克过生日的方式,同时也隐含了中西方人们的庆生文化。在讲解文本中,笔者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生日文化异同进行讨论,如生日面代表长寿,蛋糕寓意甜蜜。比较差异之后,再关注两者间的共同点,学生列举了若干元素:美食,欢乐,家人,朋友,团聚,礼物等。随后,笔者延续故事情节,设计了四人小组合作的情境对话:参加苏海或迈克的生日聚会。在活动之前,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参加生日聚会需要赠送礼物,苏海和Mike会怎么处理礼物呢?学生反应不一。笔者便播放了英国动画《小猪佩奇》中猪妈妈的生日片段。动画中,猪媽妈收到礼物后当即打开,发现是一条裙子,立即试穿。大家赞叹: It’s beautiful! 猪妈妈也表示赞美和感谢。动画后,问题的答案迎刃而解。笔者再结合文化板块和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派对创编,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在情境中注入不同的文化元素,表演起来合情合理:迈克收到就打开礼物,并表示赞美和感谢;苏海则比较含蓄地收起礼物并表达感谢。
三、拓课外活动,多方位养成文化品格
《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知识学习和能力的获得方式大相径庭,前者主要靠记诵和理解,后者主要靠体验和实践。[4]因此,教师应以教材教学为语言素材,拓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语言和文化习得的通道,促成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养成文化品格。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丰富而有意义,如课外拓展阅读文化小故事、做手抄报、演情景剧以及看动画片等。学生在各种接触、体验和实践中理解和感悟语言和文化,在润物无声中养成文化品格。
语言与文化互依共存,二者如影随形,互为镜像,共存互补,我们应融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过程之中。[4]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潜心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注重板块间的衔接和整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体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文化知识,在活动体验中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浦. 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赵文娟. 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与培养[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6):9-10.
[4]武和平. 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与培养[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6):7-8.
【关键词】文化板块;文化品格;教材资源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育部,2012)译林版教材在五、六年级中编入了文化板块,结合单元话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发现,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应基于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了解,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通过多种情境体验活动,促成学生文化意识和品格的养成。
一、跨学科学习,多角度探索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文化的形成和宗教、地理、历史、人文等因素相关密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学科知识介绍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知识和内涵。《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Unit7 At weekends的文化板块,笔者联系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文化,在学生了解了中、美、英三国的流行运动后,笔者抛出问题:
T: What about Australia and Canada? What sports are popular in these two countries?
Ss: ...(学生们面面相觑)
T: Look,this is the map of the world. Where is Australia? (打开世界地图,但没有学生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T: This is Australia. What’s around it? (引导学生观察澳洲环海的特点)
S: Water.
T: Yes. There are oceans around Australia. So what sport is popular in Australia?
Ss: Swimming!
T: Great! Swimming is very popular in Australia. What about Canada?
Ss: ...(学生们再一次陷入沉默)
T: What animal lives in Canada? (第二单元文化板块有介绍各国动物)
Ss: Polar bears.
T: Yes. Polar bears live in Canada. So is Canada is …
Ss: Cold.
T: Clever.! Look at the map. Here is Canada. What sport is popular in Canada?
S: Skating, skiing.
T: Yes. Skating and skiing are all very popular in Canada.
在这部分拓展教学中,笔者借助世界地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和运动文化的密切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文化知识,联系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及其内涵和外延。
二、挖教材资源,多维度培养文化意识
1.结合话题,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译林版的文化板块密切联系单元话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将文化板块和其他板块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在话题情境中理解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参加了一次六年级上册Unit7 Protect the Earth文化和卡通板块同课异构的听课活动。在活动中,笔者观察到老师们都采用将话题和文化有机整合的教学策略,文化在話题中延伸,话题在文化中拓展。
本单元话题是保护地球,交际语是We should/ shouldn’t...该单元的文化部分是地球日和世界环境日的日期。一位老师在热身环节复习了单元话题之后抛出: Human beings do some good things to protect the earth. So, we set some special days.自然过渡到文化板块。随后老师采用视、听、读的形式呈现两个节日的时间、主题以及口号,最后辅以思维导图梳理学生思路,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拓展部分,教师出示一组其他纪念日的图片,如世界森林日、世界节水日等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观察图片展开讨论: Day is on . The theme/ slogan is .We should/ shouldn’t .学生在情境讨论中巩固了文化知识,激活了知识储备,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一板块教学中,教师通过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拓展文化知识,丰富话题交流,提升思维品质。
2.比较异同,尊重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让世界多姿多彩,充满活力。但文化差异也使得一些人们因不理解而产生隔阂甚至尴尬局面。因此,教师应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感受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差异,有助于迈开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一步。[2]译林版教材的文化板块较多是以对比形式出现,这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增强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力。教材中涉及的文化差异包括饮食、运动、节日、称谓、文学、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语言内容,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培养正确思维方式和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译林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文化板块内容是:people in the West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them.笔者将这部分内容置于故事板块中进行情景体验。故事中分别介绍了苏海和迈克过生日的方式,同时也隐含了中西方人们的庆生文化。在讲解文本中,笔者引导学生对中西方生日文化异同进行讨论,如生日面代表长寿,蛋糕寓意甜蜜。比较差异之后,再关注两者间的共同点,学生列举了若干元素:美食,欢乐,家人,朋友,团聚,礼物等。随后,笔者延续故事情节,设计了四人小组合作的情境对话:参加苏海或迈克的生日聚会。在活动之前,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参加生日聚会需要赠送礼物,苏海和Mike会怎么处理礼物呢?学生反应不一。笔者便播放了英国动画《小猪佩奇》中猪妈妈的生日片段。动画中,猪媽妈收到礼物后当即打开,发现是一条裙子,立即试穿。大家赞叹: It’s beautiful! 猪妈妈也表示赞美和感谢。动画后,问题的答案迎刃而解。笔者再结合文化板块和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派对创编,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在情境中注入不同的文化元素,表演起来合情合理:迈克收到就打开礼物,并表示赞美和感谢;苏海则比较含蓄地收起礼物并表达感谢。
三、拓课外活动,多方位养成文化品格
《英语新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知识学习和能力的获得方式大相径庭,前者主要靠记诵和理解,后者主要靠体验和实践。[4]因此,教师应以教材教学为语言素材,拓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打开语言和文化习得的通道,促成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养成文化品格。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丰富而有意义,如课外拓展阅读文化小故事、做手抄报、演情景剧以及看动画片等。学生在各种接触、体验和实践中理解和感悟语言和文化,在润物无声中养成文化品格。
语言与文化互依共存,二者如影随形,互为镜像,共存互补,我们应融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过程之中。[4]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潜心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注重板块间的衔接和整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体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理解文化知识,在活动体验中培养文化意识,提升文化品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浦. 小学英语关键问题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赵文娟. 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与培养[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6):9-10.
[4]武和平. 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与培养[J]. 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