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笔者认为,叶老的这段言论道出了教学的最终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一定深有体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若能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就可以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事实上,如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增强。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可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那么就能让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力争让学生在一种充满活力的课堂中学习、生活,让我们必不可少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中学语文教学更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新课标中有“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到生活中用语文”的这样一个新理念的体现。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最佳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多年的一线工作实践中发现,从设置情境入手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问题就会去主动探索,积极创造。那么,怎样创设情境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描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这样书本与现实、语文与生活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而这种从设置情境入手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种好办法。
如讲授《信客》一文的时候,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我们想知道远方的朋友或亲人的近况,你会采取什么办法?”学生听到这个与实际生活贴合紧密的问题,都活跃起来,有些学生马上举起手来,准备回答问题,而那些平时几乎不发言的同学也抬起头,向我张望,跃跃欲试。找了他们其中的一些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说“打电话”,有的说“发短信”,还有的说可以“QQ聊天”“发E-mail”……最后有个学生怯生生地说“还可以写信”,听到这个学生的回答,其他同学都笑了!看到他们的反应,我就顺势问道:“他说写信,也可以呀,也能达到目的不是吗?”看到学生们没有表示反对,我又接着问他们:“那你们为什么要笑呢?”我的问话中丝毫没有批评和责备的意味,他们就又各抒己见,有的说:“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又有电话,还有电脑,网络这么便捷,可以很快就知道远方朋友的情况,写信多慢啊!”有的学生赶忙插话说:“等信寄到了,可能原来还健康的人也已经病了甚至死了呢!”还有的说:“万一地址写错了,就邮丢了,可是你还不知道,结果事儿还没办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从没见过他们如此的投入。于是我趁热打铁,借着这个话题告诉他们在电信业还没有出现、邮政业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异地取得联系主要通过书信往来,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就被称为“信客”…… 这样学生很快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通过自主学习让大家对“信客”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同时感受到“信客”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并学会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新鲜感,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置联系书本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学生为本,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也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只充当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他们不仅学得有滋有味,而且学得有声有色。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下的教和学的统一的活动过程。总之,“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和动力。
(作者系渤海大学2008级教育硕士,盘锦市第三完全中学)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无不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性,中学语文教学更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新课标中有“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到生活中用语文”的这样一个新理念的体现。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并最佳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在多年的一线工作实践中发现,从设置情境入手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问题就会去主动探索,积极创造。那么,怎样创设情境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描述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故事或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包含其中。这样书本与现实、语文与生活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而这种从设置情境入手的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种好办法。
如讲授《信客》一文的时候,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假如,我们想知道远方的朋友或亲人的近况,你会采取什么办法?”学生听到这个与实际生活贴合紧密的问题,都活跃起来,有些学生马上举起手来,准备回答问题,而那些平时几乎不发言的同学也抬起头,向我张望,跃跃欲试。找了他们其中的一些代表发言,有的学生说“打电话”,有的说“发短信”,还有的说可以“QQ聊天”“发E-mail”……最后有个学生怯生生地说“还可以写信”,听到这个学生的回答,其他同学都笑了!看到他们的反应,我就顺势问道:“他说写信,也可以呀,也能达到目的不是吗?”看到学生们没有表示反对,我又接着问他们:“那你们为什么要笑呢?”我的问话中丝毫没有批评和责备的意味,他们就又各抒己见,有的说:“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又有电话,还有电脑,网络这么便捷,可以很快就知道远方朋友的情况,写信多慢啊!”有的学生赶忙插话说:“等信寄到了,可能原来还健康的人也已经病了甚至死了呢!”还有的说:“万一地址写错了,就邮丢了,可是你还不知道,结果事儿还没办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几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从没见过他们如此的投入。于是我趁热打铁,借着这个话题告诉他们在电信业还没有出现、邮政业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异地取得联系主要通过书信往来,而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就被称为“信客”…… 这样学生很快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通过自主学习让大家对“信客”的生活有了深入了解,同时感受到“信客”高尚的品格和精神,并学会关爱和敬重社会上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这样既增加了教学的新鲜感,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设置联系书本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学生为本,教师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也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只充当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他们不仅学得有滋有味,而且学得有声有色。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下的教和学的统一的活动过程。总之,“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和动力。
(作者系渤海大学2008级教育硕士,盘锦市第三完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