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回门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n370181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婚俗,仪式繁琐,如“三书六礼”,后虽不断简化,也很难坚持至今,多始于传统,终于传统,兴于传统,亡于传统,统是统过,没能传下来。
  回门是个例外。
  回门就是新婚后新媳妇第一次回娘家。风吹着杨柳哗啦啦,小河流水哗啦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胖娃娃自然生不出来,跟着一起去的,是胖娃娃未来的爸爸。


  回门最早来自于反马礼。“反”是通假字,通“返”,反马等于返马,其实就是还马。为什么要还马呢?因为新媳妇出嫁时乘的车马是娘家提供的,娘家的意思是如果新郎觉得媳妇不合适,要休妻,就让媳妇自个儿骑着马回来就行,不用送,车马都是我们自己的,从此两清,再也不必来往。新郎若是满意,就领着新媳妇回娘家,顺便把马还回去,意思就是说马回去了,我就不可能休掉她了,“夫妇情好,妇永不复归”。还马的时候,新媳妇要谦虚一下,把来的时候带的车厢留着,表示我也不能确信自己会永远不犯错误,万一犯错,你们可以随时休了我,马虽然还回去了,还有个车厢在,提醒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别被休了。
  反马虽不在“六礼”之中,其重要性始终不逊于“六礼”,普及面更广。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不管有马没马,结了婚都得回门。回门这天通常是新娘出嫁后的第三天,因此称为“三朝回门”。
  说起来,新婚这三天相当于一个新郎新娘的实习试用期,期满,一同回门,做述职报告,就相当于转正。有条件又特别讲究的,实习期时间会延长,有四天回门的,叫“回四”,有九天回门的,称“回九”。《红楼梦》第九十八回中,贾母与王夫人、王熙凤等商议:“我看宝玉魂不守舍,起动是不怕的。用两乘小轿,叫人抬着,从园里过去,应了回九的吉期。”
  通常来说,回门再长也不能超过三个月。春秋时,齐国的高固秋天娶了鲁宣公的女儿,冬天回门,正好三个月。
  从常理上讲,婚礼刚结束,新郎新娘还在度蜜月,正春风雨露干柴烈火,匆忙回门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偏偏还成了人之常情。除了类似反马这种礼节性意义,里面确实是有其他重要意义的。


  早年间,回门还有个文雅的说法叫“归宁”。《诗经·周南·葛覃》上,用一个新媳妇的口吻写道:“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澣我私,薄澣我衣。害澣害否?归宁父母。”大概意思就是新媳妇给保姆说,我要回娘家去。我已不洗小衣了。保姆说:“怎么,你不洗小衣了?噢,快去给父母报喜,让他们放心。”这里的“小衣”就是指内裤,新媳妇不洗内裤不是不讲卫生,而是暗指有孕。就像今天,女人说自己来例假,也不好直说,又是大姨妈来了,又是好事来了,当初来例假,说“洗小衣”。
  注意,《诗经》中这位新媳妇并不是新婚三日的回门,而是多时未孕,现在知道有孕,便要回家告诉父母。不过,和回门一样,都叫“归宁”,“宁”就是让父母心安,因此,回门也有让父母心安的意思。父母怎么才能心安呢?新郎的家庭环境、收入乃至人品,婚前大概都摸清了,唯一不清楚的就是新郎的性能力。因此,回门堪称古人很有意义又很有匠心的安排,就是提供一个约定俗成的机会,让新娘父母向女儿了解性事及感情是否和谐,及时做性教育指导。也就是说,向新婚女儿了解性事及感情是否和谐是实质,回门是它的载体。
  当然,现在的回门,基本上只剩下载体,不再具备这项实质。婚前性教育渠道广泛,不用春宫画压箱底,连上世纪八十年代两毛四一本的《性知识手册》也不用买,没吃过猪肉也在硬盘里见过猪跑。古代当然不具备这个条件,都是早婚,性知识欠缺,新郎新娘洞房前都没见过面,性事不和谐很常见,因此不能让家长放心。通过几天尝试,回门后,娘家总会有人悄悄询问,问的人可能是新媳妇的母亲,也可能是新媳妇的嫂子,悄悄地说些闺中密语,也顺便教些方法及女性卫生注意事项。
  《笑林广记》中就有个段子,讲有个姑娘出嫁前悄悄问嫂子男女之事是否快活,嫂子说有什么快活的,不过是夫妻礼节。婚后这个姑娘回门时,一见嫂子,就笑骂:“好你个说谎精!”就是这一声笑骂,道出了新婚的和谐快乐,也让家人宽心。《笑府》中的《谢周公》与此类似:出嫁女哭问嫂:“此礼何人所制?”嫂曰:“周公。”女大骂周公。及回门,问嫂:“周公何在?”嫂云:“寻他作甚?”女曰:“欲制鞋谢之。”这样的段子除了反映婚姻美满外,也说明女方婚前对性知识的无知,还能说明传统社会对性教育刻意压制。比方说《笑林广记》还有一则,说一女出嫁时哭哭啼啼,回门时笑逐颜开,母不解问:“房中如何?”女答:“妙不可言。”母斥之:“不可言妙,真妙。”
  回门娘家大多不留宿,必须在当晚赶回丈夫家中,有的地方甚至要求落日前一定要赶回,否则回去晚了会使婆婆眼瞎。这种说法的目的,显然是女儿经母亲或嫂子等人指点之后要趁热打铁继续实践,而在娘家又不便如此。当然,有些地方也习惯留宿娘家,但忌同房,据说这是为了“疗伤”,因新媳妇婚前没有性经历,洞房花烛夜,比较疼痛。新郎青春勃发,不懂得怜香惜玉,娘家人担心新娘子受不了,所以,把新娘子接回去休整一下,暂停房事。
  所以说,回门对于新媳妇来说,相当于一堂生理卫生实践课,对于新郎来说,则是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


  新郎回门,就不再是新郎,而是新女婿。新女婿回门,要拜见岳父母以及女家兄弟姐妹和族亲。到媳妇娘家后,即由娘家派人引见拜会各亲族和宾朋,俗称“认亲”,然后设宴畅饮,一些富有的人家还请戏班子演堂会。几乎各个地方戏都有专为回门定制的唱段。比如东北二人转有《双回门》的小帽,河南曲剧有《傻女婿回门》,用娱乐的方式拿新女婿开涮,是最简单的,还有很多地方有“谑郎”习俗。比方说回门这一天,女方本族长辈都会被邀请到家里来,作为中心人物的新女婿不但要会应付盘问,还要口齿伶俐殷勤周到,招呼好每一个前来陪他的族人。
  按照陕西风俗,光会说还不行,回门这天,女婿要在媳妇娘家吃两顿饭。早上是面条,下午是菜、馍和汤。岳家的女人们这天只管做饭,没有上席的机会。耍女婿就是由这些做饭的女人们搞的。回门吃的馍很讲究,包子至少要五样之多,个都不大,跟核桃差不多,大了人家会笑话主人家的女人锅灶手艺不佳。耍女婿的花样便被女人们包在包子里。一碟包子上席,陪同的人热情地招呼女婿吃。新女婿比较害羞,顾不得挑拣随手抓起一个包子就往嘴里塞,做饭的女人们站在房门外听动静,一个个挤眉弄眼。你再看新女婿,那么精致的包子在他嘴里味同嚼蜡,甚至大汗淋漓。那些调皮的嫂子们这时会挤进房间看热闹。包子总算吃下了,新女婿却让包子折磨得脸色大变。
  原来,那些小巧的包子里不是包有盐就是包上整个一包辣椒面,还有好多样调味品混合做的馅,自然难吃异常。在门外看着自己的如意郎君被嫂子们折磨,新媳妇心疼也没办法。
  除了吃辣椒面包子之外,耍女婿还有很多花招,比方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女家便端上一块大骨头。对此,新郎要把骨头上的肉全部啃完,否则人们会笑话新郎挑肥拣瘦。在河南东部地区,还有给新女婿抹花脸等习俗。在女家,女眷们会乘其不备将锅底灰或颜料等抹在新郎的脸上,致使新郎成了个大花脸。
  即使这些习俗都不再有,灌新女婿酒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女婿酒量再大,也难挡岳家人的轮番相劝。所以,我老家鲁西南一带,新女婿回门要带一名“助理”,该“助理”不光能言善辩,而且酒量非凡,能够帮新女婿挡酒,甚至主动替新女婿喝酒。回门的时候,新女婿带的礼物都装在一个藤编的斗子里,所以这名“助理”又称“挎斗子的”,回门的成败,“挎斗子的”往往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不管是吃辣椒面包子还是灌酒,其根本原因也不过是让新女婿知道娘家的厉害,上一堂警示教育的人生课,来一个下马威,间接教育他对妻子要好,不能亏待,真要亏待了,小心娘家人。
  由此可见,回门确实重要。娘家就是一个大课堂,一趟回门下来,小两口生理卫生实践课上了,警示教育课也上了,后面的日子长着呢,好好过吧,娘家也“归宁”了。
其他文献
阅读是体验不一样生活的过程,而阅读人物传记则更是一种深度探寻他人生活轨迹、体验他人生活情趣的过程。孔子曰:见贤思齐焉,是说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看齐,此为古语,但用到今时今刻仍不会过时。人物传记作品将贤者的一言一行记录在册,正所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后人正是参照他们的思想与行为,去丈量自己的人生轨迹,去思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毛泽东传》  作者:迪克·威尔逊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期刊
Q:从名字看,你是一种化妆品吧?  A:唉,已经被无数次这样提问与误解了,其实我是一种食用色素。  Q:不是吧,你让我想到了苏丹红……  A:我跟苏丹红当然不是一回事了。我是以煤焦油中的苯、甲苯、萘等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较复杂的工艺合成的一种人工合成色素,具水溶性,呈鲜艳的黄光红色,可用于食品着色,属于可食用色素。而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
期刊
带孩子到外面吃饭本是件痛苦的事,一是孩子很多东西不能吃,比如口味很重的菜品,到任何一个中餐馆,看看菜谱都傻眼,基本上孩子能吃的没几个,仅有的几个还不带好吃的样。另一个呢是孩子饭量小,这边没等大人开始吃呢,小公主小少爷就吃完了闹着要出去玩,这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可实在是头疼得很。阳光壹佰雅高美爵酒店一楼绿洲餐厅最近推出了周末午餐免费外教英语口语培训的服务,一下子让这个生活难题迎刃而解了。  英语角是在
期刊
夜深了,窗外别家的灯光一块块暗下去,暖气开始转凉。在凌晨两点,我没有睡意,为这篇文章,想着如何呈现更真实的在《IN生活》背后的我们。  北方的冬天是静谧的,在冬月的中旬还听不到簌簌的落雪,到这期杂志面世的腊月,大概可以看到银装素裹的世界了。腊月,是《IN生活》出生的第七个月。  从日出到天边的鱼肚白  如果要描述我现在的工作状态,我想,基本上接近我曾经最好的想象:一份和文艺有关的工作,有时间、有心
期刊
A  通感,又称移觉。是说,用形象的语言将人的听、视、嗅、味、触等不同的知觉互相交错沟通。  广义来说,通感应该不仅仅是指通过语言的形容来将人的种种感觉一一打通,还包括了但凡和一个客体有了接触,无论触及的是文字、事物亦或是其他,从一个“觉”衍生到其他的“觉”,比方说睹物思人,比方说在炎炎夏日里看到湛蓝色会感到沁凉,比方说吃进嘴里的食物勾起了自己“回家”的情绪。  那么,一说到“回家”,你会想到什么
期刊
她回忆他是,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一副老式大眼镜,谈不上风度翩翩,却面容清癯,有如炬的目光。  他念及她是,娇小玲珑,温婉聪慧,性格和善,面容白皙、清秀的南国佳丽。  1932年,水木清华,他们一见钟情。  她是杨绛,他是钱钟书。一个是书香门第的才女,一个是出身名门的才子。她称他默存,他唤她季康。门当户对,佳偶天成。一段旷世情缘虽是缘起自由恋爱,却也避不开传统中国喜事的礼尚往来。  杨绛曾说
期刊
一茶一会,聆听古树传奇  阿智和小夏徜徉在云南古城斑驳的石板路上,看着午后的阳光从道路两旁的房檐间穿过,洒落一地金黄。他们的视线被一舍古朴的茶馆吸引,两双眼睛闪烁着兴奋,疾步走进。茶馆老板是个中年纳西族人,淳朴睿智,热情好客,招呼两人落座。  像很多来旅行的青年一样,二人兴奋地拍起了照片,估计是为发微博和朋友圈积累素材吧。正在他们对着茶馆内原木桌凳和桌上安放茶具的草甸各种拍摄时,一个声音传来:“孩
期刊
毛色纯黑的小公驴,一路欢畅地晃在逼仄的乡间小路上,驴背上的喜婆,口里含着烟袋,不时地深吸两口旱烟。一段并不遥远的距离,在这歪歪斜斜的蹄印串联下,两个本来陌生的青年男女却要由此牵手相携,厮守终生。  理想的爱情,是“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守望,是一诺相许相守以死的坚贞。从古风上邪的“我欲与君相知”,到诗经中“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从卓文君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到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
期刊
老友接连失恋,找我倾诉,每每均以不醉不归告终,痛诉婚之昏事。  不知为何如此用心甄选之后却依旧会错过或者失去。面对一段爱情,或者面对一段即将通向婚姻的感情。太多的人,在等待太久,经历太多之后,总是不会隐忍那个并不如意的一见之情,宁可断然否定这初识的不完美,由此丢弃渐入佳境的勇气。但是,有哪一份爱,不是悉心修炼来的?  难道是爱情并不美丽,还是说人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去欣赏。爱情美好与否的评判虽然感性,
期刊
每一个如花似玉的年华,总会有无数少女憧憬着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礼,不用太隆重,只要看着身边的那个人,内心喜悦平和便足矣。曾向往过有着黏黏海风气息的海边婚礼,纯洁的白纱,神圣的牧师,漫天飘洒的玫瑰花,还有海浪沾湿裸露的脚丫,希望自己是那个温婉的新娘,可以笑得一脸幸福。  有一天,不期然遇见了一场别人的婚礼,竟转变了自己的喜好。大红花轿、大红双喜、龙凤呈祥的信物、浩浩荡荡的迎亲仪仗队,穿“凤冠霞帔”,拜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