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答记者问: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42886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5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联合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作了《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的专题报告,并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教育规模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增强教育供给能力,为全体人民提供受教育机会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
  袁贵仁:目前,我国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52.3万所学校遍布城乡,在校学生2.6亿,占全国人口的1/5。
  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文盲率80%,农村高达95%,人均受教育年限仅1.6年。2000年,85%以上的人口所在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2002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42.8%,2012年达到85%,10年时间翻了一番,新增劳动力绝大部分接受过高中阶段及其以上教育。
  职业教育取得重要突破。2012年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分别达到754万、315万,分别占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1978年毛入学率2.7%,1993年5%。1999年开始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2002年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2012年,毛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到30%。
  学前教育快速发展。2010年起,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在园幼儿增加了1 000多万,毛入园率提高了13.6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64.5%,提前实现“十二五”60%的目标,“入园难”得到一定缓解。
  记者: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殊群体和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力度,有哪些具体的政策措施?
  袁贵仁:加大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困难地区的扶持力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第一,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倾斜。按照先农村后城市、先西部后中东部的推进策略,我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12年,全国学生资助人数从2006年的2 700万增加到8 400万,资助金额从200亿元增加到1 100亿元。
  第二,向特殊群体倾斜。认真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明确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出台《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各地根据人口流动状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三,向农村倾斜。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项目,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覆盖中西部699个县,同时还有19个省份、259个县开展地方试点,共惠及3 000多万学生。
  第四,向中西部倾斜。提高中西部省份高考录取率,从2008年起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规模由2008年的3.5万扩大到2013年的18.5万。扶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从2001年起,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目前已有100所支援高校帮扶74所受援高校,全面覆盖西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记者:当前,教育公平还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
  袁贵仁: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经过多方面努力,我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取得重要进展、显著成绩,但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四大教育差距。
  从城乡看,农村教育仍然薄弱。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不足,不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均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办学条件差,一些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没有达到国家标准,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不足。吸引优秀教师困难,农村地区特别是一些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工作任务重、生活条件艰苦、培训机会较少,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
  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财力有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带来教育投入的差距。控辍保学任务重,在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尤其是边远、贫困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控制辍学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从学校看,不同学校间水平相差较大。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消重点校制度,切实改造薄弱学校,但是重点校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仍然存在,学校之间的差距短期内很难完全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从群体看,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还不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得到初步解决,但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只是刚刚起步,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留守儿童在安全、学习、情感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特殊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薄弱环节,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低于普通儿童,辍学率高于普通儿童。
  记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教育公平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袁贵仁: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公平已处于一个新阶段,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有学上”转变成了“上好学”。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采取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教育公平的美好理想转化成实际的教育行动,转化成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不断扩大投入,巩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成果,并形成长效机制;坚定不移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扶持最贫困地区和最困难群体作为优先任务,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作为根本措施,守住底线、补齐短板、提高水平、完善制度,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记者:当前,保障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如何做到“兜住底线”,解决好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上学面临的实际困难?
  袁贵仁:目前,我国已经是教育大国,人民群众享有了较多的受教育机会。但是,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普及程度,给人民群众提供更便利、更多样、更高层次的教育机会,始终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要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研究制定“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全程关注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健康和教育发展。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快推进贫困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未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督促各地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督促各地进一步做好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中考高考的政策衔接。要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全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改善留守儿童教育条件。要解决好残疾人教育问题,研究实施“特殊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加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等多种形式,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继续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基本实现每个地(市)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记者:促进教育公平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目前,一些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还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下一步要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袁贵仁: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措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用3至5年的时间,使这些地区的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一是配齐教学设施。保证教室符合抗震、消防安全要求,每名学生有合格的课桌椅,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图书,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保障学生锻炼和活动空间。二是配齐生活设施。每名寄宿学生有一个标准床位,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食堂或伙房满足学生就餐需要,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三是办好教学点。必要的教学点要坚持办好。加快培养符合乡镇以下学校实际需要的小学“全科教师”和初中一专多能教师,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教学点任教,对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记者:当前,义务教育面临“择校热”、“大班额”、学生课业负担重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展不均衡。今后,如何推进均衡发展?
  袁贵仁:为推进均衡发展,教育部已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构建起中央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各县(市、区)也明确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推进均衡发展,要从学校标准化建设、师资均衡、生源均衡、规范办学行为、开展督导评估等方面着手。具体来说,从严控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行为,要求学校布局调整须经省级政府批准。扩容改造县镇学校,解决“大班额”问题。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组建教育集团、托管、培训和结对子等形式,支持带动薄弱学校发展。推动扩大教师交流的范围,鼓励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生源均衡是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很多地方对此做了积极探索,要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就近入学。规范办学行为,出台“小升初”就近入学的实施细则,推行网上报名入学,实行招生信息公开。加强督导评估,以解决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距、考察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程度为两大重点,督促和引导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今年预计将完成24个省份的345个县(市、区)的国家级评估认定工作。
  记者:农村学生上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问题,社会高度关注。近些年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袁贵仁:近年来,农村学生上大学的比例逐年提高,2000年农村学生占招生总数的48%,2012年达到59.1%,其中本科生由44.1%提高到52.5%。但是,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比例仍然偏低。为此,2012年实施了面向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录取1万多名本科生,这些地区上重点大学人数提高10%左右。今年进一步扩大到3万人,范围扩大到所有国贫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率相对较低的省份。在专项计划覆盖的省份,重点高校录取农村户籍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了8.5%。
  今后,将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规模,调整招生规则,降低部属高校在属地的招生比例,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学生。要求各地各高校因地制宜,出台政策,建立健全逐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长效机制。同时,严格规范自主招生、艺术体育类特长生的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为农村学生营造公平竞争的机会。
  记者:制度管根本、管长远。下一步,如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公平的长效机制?
  袁贵仁:促进教育公平,要在有效解决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教育公平取得的成果,为长远发展“垫底子”。要在加快清理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加快制定教育标准。标准具有普遍约束力,对于维护教育公平、确保所有学生都获得具有一定质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陆续建立了一些国家层面的教育标准,但总体来说,还不够全面系统,有的标准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要继续加快步伐,研制各类教育标准,逐步形成富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标准体系。
  二是加强教育督导。去年,国务院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教育督导条例》,成立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整合督导资源,强化督导权威,健全质量监测标准体系。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点问题,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中的突出问题,针对群众关心的学生身心健康、课业负担过重、择校乱收费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项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加强教育监测。主要由社会组织开展教育满意度测评和教育现代化指标监测。教育满意度测评工作,包括对政府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是否满意两个方面。教育现代化指标监测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公平,将对各级各类教育毛入学率(巩固率)、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比例、残疾青少年受教育水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比例与水平、县域和省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校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价。通过满意度测评和现代化指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准确找出差距,从而提高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自觉性、针对性。
  (来源:《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的杨红卫,怀着“让所有想要上学的孩子都能上学”的愿望,开始了幸运的创业生涯。凭着毅力和恒心,她巾帼不让须眉,从白手起家创办学校,到资产总投入达12亿元,从扩张办学规模到提高育人质量,她一步一个脚印,成就了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想;一步一个台阶,带领着团队完成了学校的4次转型升级,目前,她执掌的本科应用型大学——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已成为云南省民办高校的一面旗帜。杨红卫为此获得“云南青年创
期刊
又一年高考终于落幕。打开考生们有关备考的“记忆芯片”,成本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考试的分量在层层加码,考前准备也越来越丰富,各种投资也越来越高昂。从租房、补习、营养品等显而易见的“显性成本”,到心理负担、家长心力消耗、身体健康等埋藏暗处的“隐性成本”,再到高考连带可能引发的一系列“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高考成了一笔算不清的成本账。  显性成本:与日俱增  家长
期刊
《中国教育报》消息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减负万里行”活动督查情况通报提出,对于违规办学的学校,要加大曝光、查处力度,同时要积极推进包括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中考制度等教育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  根据“减负万里行”活动的统一部署,各地对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进行了自查,教育部也分8路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湖南、广西8个省份进行了抽查。教育部通报
期刊
足球世界杯正在巴西如火如荼举行,然而,与过去多届世界杯一样,这次依然没有中国队的身影。“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被很多人视为救赎中国足球的良方,国内中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近年来也一直备受各界关注。那么,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究竟如何?校园足球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校园足球“火苗”渐旺  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2014年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已有49个国家级布局城市、3
期刊
两位学者——世界银行人类发展部资深教育专家王一丹博士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院原院长胡瑞文,最近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上见面了。  碰巧的是,他们各自都有一份与职业技能教育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王一丹2012年撰写的新著《适应变化中的世界:教育的灵活性、技能开发和就业能力》(中/英文版)在全球出版发行;胡瑞文率领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课题——“新型国民教
期刊
近日,上海10岁小学生孙豪(化名)与同学在课间打闹后,当日出现间歇性肚痛,后在医院治疗过程中不幸死亡。河南一学生家长向媒体反映,其孩子在就读的学校被班主任两次用木棍殴打,导致孩子手面骨折。媒体报道的频频发生的校园伤害案件,让校园安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校园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些是出于校外因素,比如社会暴徒为泄私愤,闯入校园攻击学生;也有些案件纯粹发生在校园内部,伤人的可能就是老师或者学生。
期刊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0月10日正式报名。尽管从2014年秋季起读研全自费,但记者调查发现,考研依然备受追捧。而重庆市考试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已连续9年达百万人以上,连续9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递增。  但从2009年起,研究生就业率连续3年不如本科生。就业率不高、读研全部自费,为何考研仍“高烧”不退?  国庆长假期间,重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张曼没有回家,依然在学校泡图书
期刊
美国学者主持的一份报告揭示,近年来全球“野鸡大学”数量增长迅速,美国是野鸡大学最多的国家,其颁发的文凭,95%给了中国人。  一般来看,有三类国人会青睐“野鸡大学”文凭:一类是在海外无力完成学业,不得已购一张“野鸡大学”文凭充数,以取悦家长的;一类是被国内中介误导,误入“野鸡大学”受骗的;还有一类则是“主动受骗”,主动谋求“野鸡大学”文凭。一般而言,第一类人数不多,基本属于“良性”:自费,也不打算
期刊
日前,浙江几名高中男生因同床共寝受到全校通报批评。无独有偶,温州春晖中学在《德育工作协议书》中规定,学生之间不能“交往过密”,其中包括同性间交往,若违规将以特别严重违纪行为处罚。  这样的做法也许是为学生的安全着想,但校方管理有粗放之嫌。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不犯错或者少犯错,总是通过“十不准、八不要”等冰冷的制度枷锁来限制学生。过多的制度约束,俨然把学生放在“围墙”里面,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的“人身自由
期刊
与前些年相反,北京的民办高校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源“寒冬”。以实施职业技术培训和高等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为主要办学特色的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更是陷入招生困境,步履维艰。  根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目前,我国授予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共有707所,而另一部分未被纳入国家学历教育体系,即不能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则高达823所,占据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