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问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难,能自始至终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同时教师在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对话关系。师生围绕具体的问题情境,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给出自己的思考,通过沟通最终形成共识。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从知识授受关系转变为共处于内在的对话情境中;教师不再把学生看作不成熟的认识主体,而是将其看作有一定认知能力、与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知识且在迅速提高的,但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这些知识的人。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问的策略及问的技巧
1.问的策略
(1)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學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立即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4)书面式发问。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2.提出问题的技巧
锤炼问题的语言,问题语言的准备乃至千锤百炼是一名教师应重视的事,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技巧,反映着教师教学的功底、知识的深广和修养水平。
(1)注意用语的科学性,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立意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有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螅刺细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时,这样提问:“水螅为什么能捕食活动的水蚤?”结果学生分别答出:“有触手。”“有刺细胞。”“有神经网。”……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目的再明确些,提出:“水螅触手上有什么特殊细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刺细胞怎样进行捕食?”等这类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问题的用语要做到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
(2)注意问话的针对性,问题不能漫无边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机提出一两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上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3)注意问话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是对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①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②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③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④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还必须知道学生的认识规律。
另外,课堂问话还要做到频率适中、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越多就越能体现启发式教学。其实这是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违背的。因为一堂课中问题提得太多,知识密度必然过大,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就高,会造成学生负荷过重,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问题不能太多,也不可过少。问题的设置,难易要适度,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如不加以思考便能回答出来,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如在讲述两栖纲时,提出: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因此称它是两栖动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这样便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课堂有效的提问策略,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顺利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设置疑难,能自始至终激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同时教师在学生对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发现问题的症结,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互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对话关系。师生围绕具体的问题情境,在各自不同的立场上给出自己的思考,通过沟通最终形成共识。也就是说,师生关系从知识授受关系转变为共处于内在的对话情境中;教师不再把学生看作不成熟的认识主体,而是将其看作有一定认知能力、与成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知识且在迅速提高的,但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这些知识的人。
二、生物课堂教学中问的策略及问的技巧
1.问的策略
(1)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學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立即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4)书面式发问。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2.提出问题的技巧
锤炼问题的语言,问题语言的准备乃至千锤百炼是一名教师应重视的事,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技巧,反映着教师教学的功底、知识的深广和修养水平。
(1)注意用语的科学性,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立意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有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螅刺细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时,这样提问:“水螅为什么能捕食活动的水蚤?”结果学生分别答出:“有触手。”“有刺细胞。”“有神经网。”……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目的再明确些,提出:“水螅触手上有什么特殊细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刺细胞怎样进行捕食?”等这类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问题的用语要做到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
(2)注意问话的针对性,问题不能漫无边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机提出一两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上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3)注意问话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是对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①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②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③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④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还必须知道学生的认识规律。
另外,课堂问话还要做到频率适中、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越多就越能体现启发式教学。其实这是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违背的。因为一堂课中问题提得太多,知识密度必然过大,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就高,会造成学生负荷过重,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问题不能太多,也不可过少。问题的设置,难易要适度,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如不加以思考便能回答出来,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如在讲述两栖纲时,提出: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因此称它是两栖动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这样便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课堂有效的提问策略,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顺利的实现课堂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