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拼命把ERP人格压低,对企业来说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了20几年的风雨历程,不论是企业还是软件供应商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要我上”到现在的“我要上”,客户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与80年代相比,企业现在又开始面临新的难题。在80年代,能够提供制造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厂商较少,大家选择的余地有限。而现在号称能够提供ERP软件产品的供应商有上千家,价格更是相差悬殊,一个ERP软件的价格从几千到几千万不等,这样的价格市场确实给企业选型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管理模式的差异化
我国的财务软件应用较好,价格上的差距也不大,原因是财务管理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软件厂商也必须按照财务制度和规范提供相应的软件产品。与之不同的是,ERP是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优化的管理手段,也是能够支撑企业实施管理提升的重要工具。多年来对于其管理的范围和应该具有的功能始终在争论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也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ERP市场上就出现了百舸争流的景象。
价格差异较大的产品,在提供的功能、流程控制、支持的业务模式、灵活性、适应性、安全性等方面一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一旦选择有误,将会造成项目实施的失败。
价格引发的思考
实施顾问的重要性
卖软件不同于卖硬件,卖应用管理软件更不同于卖工具软件。ERP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管理软件,它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同运作。它不仅是一个软件产品,更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导入、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岗位的调整、适应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制度的建立、软件调整与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实施顾问来帮助企业实现,一个好的顾问团队是项目应用成功的基本保证。
做项目和做产品有天壤之别
一个适应性强的ERP软件产品是在全面了解诸多企业的不同需求,并进行归集分析与升华后,引进先进的MRPII管理思想,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开发,得到用户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的结果。项目开发是一个团队针对一个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的,只要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项目在企业的应用就是成功的。但将该项目软件安装在另外一个企业,甚至是相同生产类型的企业,恐怕就不能够应用成功。做项目和做产品有着天壤之别。
功能上的形似神不似
不同的软件产品中的功能菜单名称似乎都差不多,但在实际满足的业务处理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别。有些软件是高度集成的系统,并带有一定的智能化,通过基本的业务数据输入,可以自动产生与之相关的业务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业务之间有紧密的流程控制。有些软件则是简单的数据输入,完全是将手工信息在系统中重新输入一遍,业务之间是独立的,没有流程的选择和控制,这样的系统只是信息检索系统,不是资源管理软件。
关注系统的集成性与流程控制
一个成熟的ERP系统并非是独立子系统的堆积。独立运行的子系统有可能效果很好,但集成起来不一定会更好。在ERP系统的整体处理逻辑中,相互关联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子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流程是相互制约的,对于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控制也是不相同的。一个通用的软件工具如果通过定义的方式能够实现多种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控制,那么它的开发难度比开发一套完整的ERP软件系统还要复杂得多,除非企业不关心信息的集成性和流程控制。
低价背后
企业在选型过程中,往往对ERP项目实施存在一定的担心,觉得选择低价格的软件来实施,就是失败了损失也不大,并可以取得一定的经验。其实,这种做法一旦失败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不仅在财力上,更重要的是人气上的挫伤。如果软件选择不当,没有实施顾问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本身就埋下了失败的定时炸弹,最后失败的症结也不一定能够总结出来。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已经不少了,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引以为鉴。
成长型企业的困惑
中小型企业是高速成长型企业,经营规模增长速度快,经营策略和组织架构的调整频繁,业务流程也经常调整变化,并且具有独特的需求。但在选型的过程中,人们却往往忽略企业的未来发展,只考虑企业现在的需求。另外,企业虽小,但基本的经营组织形式是相同的。企业规模小、管理的复杂度相对低并不意味着对软件的要求降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比不上大企业,但只注重低价格、部分业务的应用,投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过少的话,势必无法保证项目的完整实施,更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更换系统,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大忌。
企业资金的有效投入
关于IT黑洞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时髦的名词——“IT黑洞”,这个黑洞的深浅无人能知,它形象地描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资金投入的不确定性。产生黑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基础薄弱、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优化的决策问题;业务部门参与不足、领导支持不到位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品与方案选择不当”。其他的原因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都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但一旦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产品,就已经为以后的实施埋下了苦果。为了能够实施成功,就要进行大量的软件修改来满足企业的需求,资金的再次投入也将不可避免。另外,如果在资金预算上考虑不周,被一时的软件低价格所惑,没有考虑到将来要发生的服务费用,特别是当选择了不适宜的软件产品时,资金的再投入也会加大,当多次投入还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出现的落差就会更大。
资金的重复投入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企业由于使用的软件是单向的独立系统,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导致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为了适应企业的业务需求,势必要更换系统,导致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或许第一次失误可以原谅,但多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则是可怕和可悲的。
资金有价值的投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ERP系统应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可以分期、分步地进行实施,减少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前提是选择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软件。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度应用,企业悟出了ERP系统解决问题的机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时,企业可以从被动的业务需求走向主动的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业务战略实施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步骤与信息化战略是紧密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实施的成败将影响到业务战略的成功与失败。在实际的案例中,海尔的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计算机支撑系统的成功使企业的业务战略获得了成功,此时的信息化战略已经是企业经营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资金的持续投入是有价值的。
信心来自何处
实施ERP是企业谋求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当前ERP产品价格差距较大的形势下,首先选择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特点的ERP软件产品和具有实施经验的实施顾问团队是前提,合理地资金投入是保证项目应用成功的基础。ERP应用没什么可怕,各种成功与失败的教训都将给后来者以借鉴,企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企业信息化建设经过了20几年的风雨历程,不论是企业还是软件供应商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要我上”到现在的“我要上”,客户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与80年代相比,企业现在又开始面临新的难题。在80年代,能够提供制造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厂商较少,大家选择的余地有限。而现在号称能够提供ERP软件产品的供应商有上千家,价格更是相差悬殊,一个ERP软件的价格从几千到几千万不等,这样的价格市场确实给企业选型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管理模式的差异化
我国的财务软件应用较好,价格上的差距也不大,原因是财务管理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软件厂商也必须按照财务制度和规范提供相应的软件产品。与之不同的是,ERP是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优化的管理手段,也是能够支撑企业实施管理提升的重要工具。多年来对于其管理的范围和应该具有的功能始终在争论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不同类型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也难以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ERP市场上就出现了百舸争流的景象。
价格差异较大的产品,在提供的功能、流程控制、支持的业务模式、灵活性、适应性、安全性等方面一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应用,一旦选择有误,将会造成项目实施的失败。
价格引发的思考
实施顾问的重要性
卖软件不同于卖硬件,卖应用管理软件更不同于卖工具软件。ERP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管理软件,它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同运作。它不仅是一个软件产品,更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导入、业务流程的优化、组织机构和人员岗位的调整、适应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制度的建立、软件调整与完善等,这些都需要实施顾问来帮助企业实现,一个好的顾问团队是项目应用成功的基本保证。
做项目和做产品有天壤之别
一个适应性强的ERP软件产品是在全面了解诸多企业的不同需求,并进行归集分析与升华后,引进先进的MRPII管理思想,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开发,得到用户的实践和不断完善的结果。项目开发是一个团队针对一个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的,只要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项目在企业的应用就是成功的。但将该项目软件安装在另外一个企业,甚至是相同生产类型的企业,恐怕就不能够应用成功。做项目和做产品有着天壤之别。
功能上的形似神不似
不同的软件产品中的功能菜单名称似乎都差不多,但在实际满足的业务处理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别。有些软件是高度集成的系统,并带有一定的智能化,通过基本的业务数据输入,可以自动产生与之相关的业务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业务之间有紧密的流程控制。有些软件则是简单的数据输入,完全是将手工信息在系统中重新输入一遍,业务之间是独立的,没有流程的选择和控制,这样的系统只是信息检索系统,不是资源管理软件。
关注系统的集成性与流程控制
一个成熟的ERP系统并非是独立子系统的堆积。独立运行的子系统有可能效果很好,但集成起来不一定会更好。在ERP系统的整体处理逻辑中,相互关联的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子系统中,数据的处理和流程是相互制约的,对于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控制也是不相同的。一个通用的软件工具如果通过定义的方式能够实现多种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控制,那么它的开发难度比开发一套完整的ERP软件系统还要复杂得多,除非企业不关心信息的集成性和流程控制。
低价背后
企业在选型过程中,往往对ERP项目实施存在一定的担心,觉得选择低价格的软件来实施,就是失败了损失也不大,并可以取得一定的经验。其实,这种做法一旦失败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不仅在财力上,更重要的是人气上的挫伤。如果软件选择不当,没有实施顾问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本身就埋下了失败的定时炸弹,最后失败的症结也不一定能够总结出来。其实,这种想法大可不必,成功与失败的教训已经不少了,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引以为鉴。
成长型企业的困惑
中小型企业是高速成长型企业,经营规模增长速度快,经营策略和组织架构的调整频繁,业务流程也经常调整变化,并且具有独特的需求。但在选型的过程中,人们却往往忽略企业的未来发展,只考虑企业现在的需求。另外,企业虽小,但基本的经营组织形式是相同的。企业规模小、管理的复杂度相对低并不意味着对软件的要求降低。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投入比不上大企业,但只注重低价格、部分业务的应用,投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过少的话,势必无法保证项目的完整实施,更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更换系统,这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大忌。
企业资金的有效投入
关于IT黑洞
在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人们经常会听到一个时髦的名词——“IT黑洞”,这个黑洞的深浅无人能知,它形象地描绘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对资金投入的不确定性。产生黑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基础薄弱、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优化的决策问题;业务部门参与不足、领导支持不到位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品与方案选择不当”。其他的原因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都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但一旦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产品,就已经为以后的实施埋下了苦果。为了能够实施成功,就要进行大量的软件修改来满足企业的需求,资金的再次投入也将不可避免。另外,如果在资金预算上考虑不周,被一时的软件低价格所惑,没有考虑到将来要发生的服务费用,特别是当选择了不适宜的软件产品时,资金的再投入也会加大,当多次投入还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出现的落差就会更大。
资金的重复投入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企业由于使用的软件是单向的独立系统,信息系统集成度不高,导致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为了适应企业的业务需求,势必要更换系统,导致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或许第一次失误可以原谅,但多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则是可怕和可悲的。
资金有价值的投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ERP系统应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可以分期、分步地进行实施,减少一次性的资金投入,前提是选择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需求的软件。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度应用,企业悟出了ERP系统解决问题的机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这时,企业可以从被动的业务需求走向主动的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业务战略实施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步骤与信息化战略是紧密相关的,信息化建设实施的成败将影响到业务战略的成功与失败。在实际的案例中,海尔的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计算机支撑系统的成功使企业的业务战略获得了成功,此时的信息化战略已经是企业经营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资金的持续投入是有价值的。
信心来自何处
实施ERP是企业谋求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在当前ERP产品价格差距较大的形势下,首先选择适合企业本身发展特点的ERP软件产品和具有实施经验的实施顾问团队是前提,合理地资金投入是保证项目应用成功的基础。ERP应用没什么可怕,各种成功与失败的教训都将给后来者以借鉴,企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勇敢地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