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齐下,重在提高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wc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日益密切、广泛,各种竞争日益激烈。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对人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但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大多仍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这严重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自学习惯的形成。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总结、表达等能力呢?
  一、听
  俗语说“听话听音”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觉得也应适当加强“听”的训练。
  例如,在教《荷塘月色》一文时,以往都是先放一遍配乐朗读带,之后再让同学们朗读,但读的结果仍是语调平平、水波不兴,仅仅是能“读”而已。文中朱自清先生的那股淡淡的哀愁、苦闷的心情,怎么也读不出来。
  这次,我让同学们结合背景,设身处地的去体味朱自清先生的那种心情,然后再让大家听配乐朗读带,听的时候结合社会背景,朱自清先生的性格,去有意识的揣度名家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等,之后再让同学们朗读时,有部分同学就慢慢地能读出朱自清先生的那股淡淡的忧愁情绪了,下面对课文的解读也就轻松多了。“听”,其实也是一种熏陶、揣摩、感悟的过程,会“听”才知道文章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才能真正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快更好的去理解课文,品味课文。
  二、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唐朝著名诗人杜甫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句流传至今。这些无一不说明了阅读是基础,写作是“上层建筑”。
  在课前,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把不易理解,因时代不同而难以读懂的句子、段落,还有表达思想感情强烈、表达方式新颖、词语运用独特的内容圈出来。完成这些问题,学生就必须一而再,再而三的阅读课文。
  三、说
  由于同学们在课前预习时已读过多遍课文,在课堂上“读”就不作为主要的训练方式。“说”的训练时间要比“读”多一点。为了提高“说”的效果,“说”的训练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把知识扩展开去。把说话引进课堂,给学生课堂上“说话”的机会。
  在堂课上我除有意识地提问学生回答一些问题,给同学们以“说话”的机会外,还可以让同学们说说读后的感想或复述课文中的精彩的片段,如让同学们就一段优美的景色描写进行复述和演练,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说”的能力,而且还起到了以“说”促“读”的作用。
  有时还可以相应的抽出一些时间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四人一伙的组合起来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辨析,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然后再要求他们推举一人表达自己小组的看法,全班同学在课堂上再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同学们用准确、通顺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先“读”后“说”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又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写
  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找机会加大点同学们的写作量。高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每周都有一节阅读课,我要求同学们前二十五分钟或三十分钟选一篇文章认真的读,后面的十五分钟或十分钟让同学们写,写读后感、写对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的分析、写文章的主旨或写作方面的优点、写自己对作者的观点的看法(或褒或贬都无所谓,关键是要动笔去写)等等。长期坚持下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作文课中,更多的是讲解“题目”与“小事”的关系,让同学们能从抽象的题目中回想到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这样由于贴近自己的生活,同学们才有内容可写,才愿意去写。时间长了,还能从“小事”中感悟出“大意”来,丰富了大家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对同学们在写作中升华作文主旨也未免不是一个较好的帮助。
  总之,加强同学们的“听”“读”“说”“写”训练,将会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阵地。当然,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能力仅仅停留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是不够的,他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功夫练在课堂之外,除了给同学们创设一个较为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外,还要注重自身的学习,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探》中说:“语文学习和语文科学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语文课堂教学,教科书的学习,前者则指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语文教师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能力结构,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一位哲人带着他的学生漫游世界后,坐在一块荒地上休憩。哲学家若有所思地问弟子:“如果一块荒地上长满了杂草,你们如何做呢?  一个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足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一个说:“用火烧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一下。  第三个说:“撒上生石灰连根都烧掉。”  哲学家站起来说,你们回去吧,按照自己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见我,除掉的,就不用来了。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他
期刊
诗歌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审美属性,它比其他类型的文学形式更纯粹,更精微,更严谨,是语言的精华,赏析诗歌的过程本身就是赏析美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词句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认真琢磨,反复推敲,这是语文教学的本位。  品析诗歌时,教师往往为考试故,将诗歌的赏析变为一个个知识点的罗列,人为剥离了语言与情感之间的联系,情感之美得不到充分的渗透,学生对诗歌便越学越怕。此点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任何时候,诗歌的
期刊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培训视频中,专家们指出了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确实语语中的,笔者结合自己日常教学活动,对如何克服写作难题、进行有效地写作教学方面提一点粗陋的见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位历尽人生沧桑的前清遗老由此对后主词推崇备至。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血书”
期刊
作文教学素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每次作文,不少同学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写出些文字,也总是苍白枯燥,索然寡味。因此,如何让学生有话说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是极为关键的。那么,怎样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会说?  (一)积累法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
期刊
关于高效课堂的解读众说纷纭,我更倾向于此下观点:所谓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从而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我从教二十余年来经历了多次教学改革,虽教无定法,但也摸索
期刊
自从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六年级的同学就不再害怕小升初考试,不管你的学业成绩如何,六年级毕业,你就可以高高兴兴地走进中学的大门。堂堂正正地成为一名初中生。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刚开学不久,就经常听见有老师抱怨,这些学生怎么这么笨呀!他们的抱怨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他们所说的学生笨是指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跟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前所教的学生相比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之前的初中招生,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按照一定的比
期刊
一、让课堂“活”起来  要创建高效课堂,导入很关键。要多运用“创设情境”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入“学习活动”。对于“情境”的创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好为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合作学习、创设情境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
期刊
我在初中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已有多年,对学生的美术作业通常只是泛泛而批,打上甲乙丙丁的等次和阅号而已。随着国家在中考时对体音美特长生专业测试成绩作为升学加分的优惠政策后,我对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更加尽心尽力了,每次布置作业总是对学生再三强调说,每一次作业都是一次考试,要认真对待、精心完成,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在对学生的美术作业批改时,我用优秀、良好、中、差四个等次衡量打分评定,好的评好,有进步的给予鼓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读写轻听说。这是违背课程标准的,也是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声音的保留和传播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听说活动的进行比以前更为广泛了。中学生今后的社会活动实践几乎全是面对基层、面向群众,没有相应的听说能力是无从开展工作的。那么听说能力应如何培养和训练呢?下面谈几种主要方式。  一、课堂回答问题  上课时,
期刊
语文老师有责任把孩子引向生活,引向现实,引向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语言是工具、武器,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由此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汉语言文字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提高语文素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熏陶,使他们在学习祖国的语文文字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因此,可以精心预设一些语文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