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挂念贺子珍,但女儿却未能理解其意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临终前,女儿李敏去探望他。毛泽东向李敏打了一个手势,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李敏当时并未理解其意,后来才猜测,毛泽东是在挂念贺子珍。
  毛泽东临终前几天,李敏去探望他。她来到床前,看父亲病成这个样子,眼泪又要流下来了,她竭力忍住,不让泪水流出来,她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毛泽东带着微弱的声音说:“娇娇,你来看我了?”毛泽东神智十分清醒,他仍然习惯地称呼李敏的小名“娇娇”。李敏点了点头。
  “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毛泽东望着李敏,目光中充满着慈祥和怜爱。
  李敏此时无法向爸爸道出个中缘由。但她觉得爸爸的心正像妈妈所说的,是很孤独、很寂寞的。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希望得到家人的爱,享受到天伦之乐。
  毛泽东接着问:“你今年多大了?”
  “39岁了。”
  “不,你今年38。”
  毛泽东身患重病,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女儿出生的年份、女儿的年龄,这使李敏被爸爸对自己的关爱所感动。她的眼泪又一次涌上了眼眶。接着,毛泽东艰难地打起了手势,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轻轻地说了一句话。
  毛泽东的声音很轻,李敏听不清。她用眼睛询问站在旁边的服务员张玉凤。张玉凤摇了摇头,表示她也没有听清楚。李敏当时猜想,可能爸爸是问孔令华(注:李敏的丈夫)的情况,但又吃不准,于是没有回答。
  毛泽东看到李敏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有回答,便不再说话,无力地闭上了眼睛。
  这是李敏同父亲的最后一次会见,她一直猜不出、想不透爸爸最后的一个手势,和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在她心中很长一段时期是个谜。直到多年以后,有一次同一个挚友谈起这个往事时,这个朋友若有所思地猜道:“你爸爸会不会是询问你妈妈贺子珍的情况,或是嘱咐你:要照顾好你的妈妈呢?主席用手势比了个圆圈,这个圆圈是不是正合上你妈妈原来的名字桂圆(贺子珍原名桂圆,又名自珍)的圆字呢?”
  李敏听了,觉得这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这时,她开始后悔起来,她未能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没能满足他最后的愿望。
  没过几天,中办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让她去看毛泽东。这一天是1976年的9月9日。周围的人告诉她,毛泽东是0时10分与世长辞的。
  (据《毛泽东的辉煌人生和未了心愿》《国史静思录》《日本新华侨报》《毛泽东传》《党史文苑》)
其他文献
“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这样称颂毛泽东。毛泽东一生辉煌,但也留下了许多未了的心愿。
期刊
毛泽东一生酷爱学习,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这方面堪称楷模。杨尚昆曾回忆说:“毛泽东倡导学习,不是说说而已,他买了许多书来读,还把中学物理、化学实验的仪器买来摆在寝室外面。过去曾在中南海瀛台搞过一些展览,例如机械方面的等等,他都亲自去看。他不只是参观,还找有关的书来学习。他的求知欲是没有止境的。”  从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中可见,他曾研读过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延安时期,毛泽东除了通过读马列著作中的《
期刊
1961年8月在庐山,有一天毛泽东和他的卫士张仙朋聊天,谈他的志向,他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放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一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方面缺少知识,要请一位地质学家,还要请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让全世界人民去评
期刊
毛泽东一生似乎一直对教师这个职业抱有浓厚的兴趣,他曾说过:“我想退下来当个大学教授”。但因种种原因,毛泽东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一直没有退下来。  1957年4月,以伏罗希洛夫主席为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毛泽东曾与伏老有过一场饶有兴趣的谈话。  毛泽东对伏罗希洛夫说:“我不想干了,太复杂,你转告赫鲁晓夫同志,我想退下来当教授。” 伏罗希洛夫怔了怔,急忙说:“这么大问题,还是要
期刊
被骗到台湾七年  我(韦大卫)出生在广西桂林,家里3个叔叔都是飞行员,所以我从小就喜欢飞行,但因抗战时两个叔叔战死,一个叔叔摔死,家里人就坚决反对我当空军。我17岁在大学当学生会主席时就搞学生运动,并没想到那么危险,后来风声紧了,警察局要抓我,我就跑到广州,考了陆军军官学校,但没料到是个骗局,是国民党军队准备弄一批人到台湾去。到了海上我才知道被骗。那时候我就发誓到台湾一定要逃走。  到台湾后,国民
期刊
1949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开始思考解放台湾的问题。但朝鲜战争的爆发,完全打乱了毛泽东解放台湾的战略设想与部署,解放台湾终未实现。  1949年上半年,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迅猛发展,毛泽东开始思考解放台湾的问题,他曾经设想:在上海战役结束后立即移师福建东南沿海地区,解放沿海岛屿,建立进攻台湾的军事基地。同时,积极组建海军和空军,掌握制海制空权,从各个方面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
期刊
1959年3月,毛泽东会见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还有与她同行的黑人朋友杜波依斯夫妇。在宾主交谈中,毛泽东说:如果你们三位不反对的话,我想在密西西比河里游泳。  毛泽东始终是主张出洋、吸收西方知识的人。1921年9月,他还计划在国内再作三四年的预备,然后“赴外国求学,至少五年,地点在俄”。他还提出两三年后,组织一个游俄队。  但毛泽东的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除了投身现实斗争,无法脱身之外,也与
期刊
毛泽东说:中国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的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香港有“东方明珠”之称。它很小,约占中国总面积万分之一多一点;它又很大,全世界都很闻名。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8月29日迫使清政府签订
期刊
毛泽东是新中国第一个提出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治理长江水患初步设想的伟人。1956年,他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一个描绘中华民族彻底征服长江的宏伟蓝图,在这位伟人的心中诞生了……  1953年2月,毛泽东乘“长江”号军舰视察长江,他在听取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对长江的基本情况、洪灾成因以及除害兴利的种种设想汇报后,便就长江防洪问
期刊
“文化大革命”运动之初,毛泽东曾设想以较短的时间结束“文化大革命”,然而,动荡不定的局势,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他一次次地修订时间表,但是于事无补,以致这场历史性的灾难,竟然绵延十年之久。  1966年8月8日,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勾勒出一个时间表,他说,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大概是在明年一个适当的时候再开。现在要准备。”他设想:“文化大革命”进行得顺利,到“明年的一个适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