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显化(explicitness / explicitation)是将源语以更明显、易懂且符合目的语语言表达习惯的形式转译成目的语的翻译形式,是职业译员汉英翻译时常常出现的翻译特征。而在语篇意义显化特征中,尤以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显化最为突出,即衔接显化。大学本科学生汉英翻译能力有限,除了其自身语言基本功不扎实、阅读量较少等原因而外,翻译策略的欠缺也是阻碍其汉英翻译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将以大学本科学生汉英翻译的文本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对比其和职业译员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衔接显化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从教学层面上而言,这将有助于提高大学本科学生培养汉英翻译策略的意识,从理论层面上而言,本研究以大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丰富“显化假说”理论的实证研究文献。
【关键词】衔接显化;汉英翻译;大学本科学生;逻辑关系连接词
【作者简介】燕如萍(1981-),女,汉族,贵州镇宁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实践;周爱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外语专项“翻转课堂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SJA044);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编号:2020WYKT052)。
一、引言
1986年Blum-Kulka最早基于语料库进行了系统性的显化研究,并提出“显化假说”理论。她提出译者对于源语文本进行解译的过程可能导致目的语文本比源语文本冗长,这种冗长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銜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她认为这是“翻译的共性”,而不取决于两种语言间不同的语法体系和文体体系。之后译学界对“显化假说”这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1988年Séguinot在研究了从英语到法语的翻译和从法语到英语的翻译后,针对“显化假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显化并非仅体现在译文比源语文本冗长,并提出显化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译文中出现了源语文本中未出现的信息;二是源语文本中预先设定的隐含的内容在译文中被明显地表达出来;三是源语文本中的某些不明显的部分在译文中通过聚焦、强调和词汇的选择等手段被凸显了出来。匈牙利学者Klaudy(2004)对翻译中显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认为“显化”可分为四种,即强制性显化、选择性显化、语用显化和翻译本身固有的四种显化类型。此外,还有Baumgarten et al.(2008)、Sasan Baleghizadeh
【关键词】衔接显化;汉英翻译;大学本科学生;逻辑关系连接词
【作者简介】燕如萍(1981-),女,汉族,贵州镇宁人,东南大学成贤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口译理论与实践;周爱萍,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外语专项“翻转课堂模式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SJA044);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外语课程资源建设”(项目编号:2020WYKT052)。
一、引言
1986年Blum-Kulka最早基于语料库进行了系统性的显化研究,并提出“显化假说”理论。她提出译者对于源语文本进行解译的过程可能导致目的语文本比源语文本冗长,这种冗长的现象可能是由于译语中提高了銜接上的外显程度造成的。她认为这是“翻译的共性”,而不取决于两种语言间不同的语法体系和文体体系。之后译学界对“显化假说”这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1988年Séguinot在研究了从英语到法语的翻译和从法语到英语的翻译后,针对“显化假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显化并非仅体现在译文比源语文本冗长,并提出显化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译文中出现了源语文本中未出现的信息;二是源语文本中预先设定的隐含的内容在译文中被明显地表达出来;三是源语文本中的某些不明显的部分在译文中通过聚焦、强调和词汇的选择等手段被凸显了出来。匈牙利学者Klaudy(2004)对翻译中显化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类,认为“显化”可分为四种,即强制性显化、选择性显化、语用显化和翻译本身固有的四种显化类型。此外,还有Baumgarten et al.(2008)、Sasan Baleghizad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