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新的课程改革将在我省全面展开,这将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探索,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验到新课程教与学方式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也深深地认识到要实施好新课程改革,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理论层面上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1、教学目标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非常重视知识、能力目标,从2003年以后,开始有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法,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起来,构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而与大纲相比较,新课程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新课程标准不再单一强调知识能力,而是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强调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谋求发展。其次,强调“过程”的学习和评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上,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培养其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文人视野,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同时还要保持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襟气度,从而培养起一种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统一的精神品格。
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不断努力的自修,把自己充实和提升为一个“知天下,通今古”的学者型、智慧型教师。
2、教学方式的改变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发展到自主探究。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论,教师满堂是学生满堂哄的模式被打破了,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更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强调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标下,周围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为自身发展早作准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充分地做好各方面准备,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奋勇向前。
二、转变观念,明确自身发展目标
1、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发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中完成好教学任务,培养学师生审美情趣,身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博览群书,感知中华文明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认识,增强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能够充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现象,要自觉抵制它们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在这个问题上要能够做到超脱,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让我们在校园这块纯净的土壤中播撒纯粹高尚的种子。同时,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身发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拥有一颗唯美的心灵,在自身感知、发现、鉴赏、创造美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我们也不妨学习孔子的审美观,向往政治清明的盛世,并为之不懈奋斗;向往自然之美,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去接受水的涤荡,山的陶冶,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
2、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努力做学者型、研究性教师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教学对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身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着力把自己武装成为有思想力和行动力、善于探索敢于创新、并在语文学科领域有自己的研究特色的专家型教师。
(1)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
我们经常有一种困惑,在实践中感受的很多教育教学案例,想总结它们的时候却感觉有点苍白零乱,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从而缺乏从学生成长和发展层次上的概括认识能力。其实,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的方法指导,在新课标即将实施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当你懂得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便会以期待的目光注视你的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是最棒的;当你掌握了“先进组织者”理论,便会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新知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探究新知;当你有了“过度学习”的概念,学生便也能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当你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会有效的得到培养;当你明白了“艾宾浩斯曲线”,让学生懂得“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理论支撑,学生学习的环节完全把握巩固落实,学习效果会明显好转。应该相信,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加入,会使我们的教育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游刃有余。
(2)加强专业知识进修
新课程模块式教学,也要求教师是一个有专长、有个性的教育者,这样做为教师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就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作进一步的深造,自觉地把自己变成在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学者型教师。
3、要善于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总结。我们首先必须充分的认识总结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学习了、钻研了、尝试了,但是教学成绩不大,教研成果很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落实及时总结这一环。我们一定要改变观念,重视教学总结,不再作“教书匠”,而要在教研教改领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
1、教学目标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纲》非常重视知识、能力目标,从2003年以后,开始有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提法,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综合起来,构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而与大纲相比较,新课程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新课程标准不再单一强调知识能力,而是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强调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谋求发展。其次,强调“过程”的学习和评价。“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目标上,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底蕴,培养其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文人视野,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的强烈的民族情感,同时还要保持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培养学生博大的胸襟气度,从而培养起一种民族意识与人类意识相统一的精神品格。
身为教师,我们必须关注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要能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就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不断努力的自修,把自己充实和提升为一个“知天下,通今古”的学者型、智慧型教师。
2、教学方式的改变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发展到自主探究。新的课程标准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学生论,教师满堂是学生满堂哄的模式被打破了,它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交流性学习,更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更强调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标下,周围教师要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为自身发展早作准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充分地做好各方面准备,才能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奋勇向前。
二、转变观念,明确自身发展目标
1、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发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要想在新课程改革中完成好教学任务,培养学师生审美情趣,身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在博览群书,感知中华文明特别是儒家文化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认识,增强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能够充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良现象,要自觉抵制它们并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在这个问题上要能够做到超脱,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问题,让我们在校园这块纯净的土壤中播撒纯粹高尚的种子。同时,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身发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身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拥有一颗唯美的心灵,在自身感知、发现、鉴赏、创造美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我们也不妨学习孔子的审美观,向往政治清明的盛世,并为之不懈奋斗;向往自然之美,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去接受水的涤荡,山的陶冶,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
2、加强自身专业修养,努力做学者型、研究性教师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教学对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身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着力把自己武装成为有思想力和行动力、善于探索敢于创新、并在语文学科领域有自己的研究特色的专家型教师。
(1)加强教育理论知识学习
我们经常有一种困惑,在实践中感受的很多教育教学案例,想总结它们的时候却感觉有点苍白零乱,究其原因还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教育理论的学习,从而缺乏从学生成长和发展层次上的概括认识能力。其实,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我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总的方法指导,在新课标即将实施的今天,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当你懂得了“皮格马利翁效应”,便会以期待的目光注视你的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是最棒的;当你掌握了“先进组织者”理论,便会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新知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探究新知;当你有了“过度学习”的概念,学生便也能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当你运用学习迁移理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的自学能力便会有效的得到培养;当你明白了“艾宾浩斯曲线”,让学生懂得“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理论支撑,学生学习的环节完全把握巩固落实,学习效果会明显好转。应该相信,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加入,会使我们的教育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游刃有余。
(2)加强专业知识进修
新课程模块式教学,也要求教师是一个有专长、有个性的教育者,这样做为教师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就得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作进一步的深造,自觉地把自己变成在专业领域有一定造诣的学者型教师。
3、要善于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千万不要忘记了对自身教学活动的总结。我们首先必须充分的认识总结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学习了、钻研了、尝试了,但是教学成绩不大,教研成果很少,究其原因,就是没有落实及时总结这一环。我们一定要改变观念,重视教学总结,不再作“教书匠”,而要在教研教改领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