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结束了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下半年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了汽车个人消费信贷和保险政策,生产和销售增长率大幅下降。消费者表现更加冷静,市场运行更为理性。
2005年,汽车总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匀速增长,其增长的重点是轿车产品,同时二手车交易量也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重型载货车需求预计相比上年将持平或略有增长。以上判断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
1.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为汽车市场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在时机、范围、力度以及措施上都比较适当,避免了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2005年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这为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条件。
2.汽车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2005年是产能形成的高峰年,产能增长速度将高于需求增长速度,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几个急剧扩张的生产企业恰恰最有实力降价,这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上一年汽车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库存也需要消化,表现为降价抛库存;此外,档次较高的产品仍将有一定幅度的降价空间。
3.私人购车需求仍应有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汽车进口配额取消后,进口汽车价格变化将比较有序,消费者将失去进一步等待的外部因素;同时,在厂家降价有了实质性动作后,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将会失去耐心,逐步实现购买。3月份开始,就会有所改观,下半年会更突出。这部分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乘用车产品上。另外,随着新的二手车管理办法出台,将会刺激消费者购买二手车,这部分需求较上年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治理超载对重型载货车需求增长的推动作用将逐步减弱。由于治理超载,2004年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更新车辆。随着政策调整到位,这一因素在2005年将逐步减弱。同时,2005年运力缺口带来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弱,导致总体运输车辆新增需求减弱。从2004年后3个月的市场走势看,重型载货车需求已有下滑态势,预计2005年市场需求将基本持平或微增长,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应有所警惕,不能盲目扩张产能,而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大吨位、高速运输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
5.宏观经济环境将有利于促进汽车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一部分汽车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大集团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二)
为推动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生产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
1.汽车生产企业对待市场需求和变化目前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管理状态,表现为市场不明状态下的盲目生产,造成大量积压。为此,应该研究并着手建立贴近市场需要并具规模效应的“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其核心是利用品牌销售的有利条件开展选装式销售,真正实现“以销定产”,获取利润。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产业重组,以集团化发展方式巩固企业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国产化率,采取各种方式降低成本。
3.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自主品牌的认知度。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自主决定对产品的改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4.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以获得自主发展能力和加快进入海外市场为目标,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重组。
5.私车需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经济发展平稳,汽车消费环境仍比较宽松,私车消费将会保持平稳增长,这对发展汽车工业非常有利。因此,加快公车制度改革,尽快实行燃油税,将会扩大私车需求的比重。
6.应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和水平。加快发展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并研究解决同业资金拆借和发行债券等再融资渠道问题;促进汽车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建立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发挥各自优势规避商业银行独家开展此项工作出现的风险;进一步完善保险机构参与消费信贷的辅助作用;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涉及汽车消费信贷各环节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对汽车消费信贷工作实施可操作性的法制化管理。这些不仅是扩大汽车市场需求的要求,也是让汽车生产企业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7.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乃至二手车市场的规范与建立日显重要。国际研究表明,汽车品牌销售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新车的生产、定价、销售与流通,是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比较落后的现状,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机动车销售管理办法》,突显其紧迫性。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企业充分发挥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发达的优势,增强对进口车的竞争力,增强国人消费国产车的信心。
8.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体系建设,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品的水平提升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9.鼓励汽车企业加大出口力度,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结束了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下半年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了汽车个人消费信贷和保险政策,生产和销售增长率大幅下降。消费者表现更加冷静,市场运行更为理性。
2005年,汽车总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匀速增长,其增长的重点是轿车产品,同时二手车交易量也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重型载货车需求预计相比上年将持平或略有增长。以上判断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
1.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为汽车市场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在时机、范围、力度以及措施上都比较适当,避免了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2005年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这为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条件。
2.汽车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2005年是产能形成的高峰年,产能增长速度将高于需求增长速度,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几个急剧扩张的生产企业恰恰最有实力降价,这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上一年汽车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库存也需要消化,表现为降价抛库存;此外,档次较高的产品仍将有一定幅度的降价空间。
3.私人购车需求仍应有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汽车进口配额取消后,进口汽车价格变化将比较有序,消费者将失去进一步等待的外部因素;同时,在厂家降价有了实质性动作后,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将会失去耐心,逐步实现购买。3月份开始,就会有所改观,下半年会更突出。这部分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乘用车产品上。另外,随着新的二手车管理办法出台,将会刺激消费者购买二手车,这部分需求较上年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治理超载对重型载货车需求增长的推动作用将逐步减弱。由于治理超载,2004年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更新车辆。随着政策调整到位,这一因素在2005年将逐步减弱。同时,2005年运力缺口带来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弱,导致总体运输车辆新增需求减弱。从2004年后3个月的市场走势看,重型载货车需求已有下滑态势,预计2005年市场需求将基本持平或微增长,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应有所警惕,不能盲目扩张产能,而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大吨位、高速运输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
5.宏观经济环境将有利于促进汽车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一部分汽车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大集团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二)
为推动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生产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
1.汽车生产企业对待市场需求和变化目前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管理状态,表现为市场不明状态下的盲目生产,造成大量积压。为此,应该研究并着手建立贴近市场需要并具规模效应的“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其核心是利用品牌销售的有利条件开展选装式销售,真正实现“以销定产”,获取利润。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产业重组,以集团化发展方式巩固企业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国产化率,采取各种方式降低成本。
3.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自主品牌的认知度。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自主决定对产品的改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4.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以获得自主发展能力和加快进入海外市场为目标,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重组。
5.私车需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经济发展平稳,汽车消费环境仍比较宽松,私车消费将会保持平稳增长,这对发展汽车工业非常有利。因此,加快公车制度改革,尽快实行燃油税,将会扩大私车需求的比重。
6.应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和水平。加快发展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并研究解决同业资金拆借和发行债券等再融资渠道问题;促进汽车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建立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发挥各自优势规避商业银行独家开展此项工作出现的风险;进一步完善保险机构参与消费信贷的辅助作用;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涉及汽车消费信贷各环节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对汽车消费信贷工作实施可操作性的法制化管理。这些不仅是扩大汽车市场需求的要求,也是让汽车生产企业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7.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乃至二手车市场的规范与建立日显重要。国际研究表明,汽车品牌销售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新车的生产、定价、销售与流通,是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比较落后的现状,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机动车销售管理办法》,突显其紧迫性。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企业充分发挥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发达的优势,增强对进口车的竞争力,增强国人消费国产车的信心。
8.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体系建设,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品的水平提升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9.鼓励汽车企业加大出口力度,努力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