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汽车市场展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结束了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下半年银行等金融机构调整了汽车个人消费信贷和保险政策,生产和销售增长率大幅下降。消费者表现更加冷静,市场运行更为理性。
  2005年,汽车总需求仍将保持平稳匀速增长,其增长的重点是轿车产品,同时二手车交易量也将有一个较大的增长。重型载货车需求预计相比上年将持平或略有增长。以上判断主要由以下几点因素决定。
  1.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为汽车市场增长提供了基本条件。2004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在时机、范围、力度以及措施上都比较适当,避免了国民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2005年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这为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条件。
  2.汽车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2005年是产能形成的高峰年,产能增长速度将高于需求增长速度,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几个急剧扩张的生产企业恰恰最有实力降价,这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将主要集中在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上一年汽车生产企业及经销商库存也需要消化,表现为降价抛库存;此外,档次较高的产品仍将有一定幅度的降价空间。
  3.私人购车需求仍应有较大幅度增长。2005年我国汽车进口配额取消后,进口汽车价格变化将比较有序,消费者将失去进一步等待的外部因素;同时,在厂家降价有了实质性动作后,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将会失去耐心,逐步实现购买。3月份开始,就会有所改观,下半年会更突出。这部分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乘用车产品上。另外,随着新的二手车管理办法出台,将会刺激消费者购买二手车,这部分需求较上年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治理超载对重型载货车需求增长的推动作用将逐步减弱。由于治理超载,2004年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更新车辆。随着政策调整到位,这一因素在2005年将逐步减弱。同时,2005年运力缺口带来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弱,导致总体运输车辆新增需求减弱。从2004年后3个月的市场走势看,重型载货车需求已有下滑态势,预计2005年市场需求将基本持平或微增长,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应有所警惕,不能盲目扩张产能,而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大吨位、高速运输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
  5.宏观经济环境将有利于促进汽车企业的兼并和重组,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一部分汽车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大集团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二)
  
  为推动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生产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
  1.汽车生产企业对待市场需求和变化目前仍处于较为粗放的管理状态,表现为市场不明状态下的盲目生产,造成大量积压。为此,应该研究并着手建立贴近市场需要并具规模效应的“规模定制生产”模式。其核心是利用品牌销售的有利条件开展选装式销售,真正实现“以销定产”,获取利润。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一方面加大力度实施产业重组,以集团化发展方式巩固企业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国产化率,采取各种方式降低成本。
  3.加大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力度,提升自主品牌的认知度。拥有知识产权,可以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自主决定对产品的改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产品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4.鼓励汽车生产企业以获得自主发展能力和加快进入海外市场为目标,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重组。
  5.私车需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经济发展平稳,汽车消费环境仍比较宽松,私车消费将会保持平稳增长,这对发展汽车工业非常有利。因此,加快公车制度改革,尽快实行燃油税,将会扩大私车需求的比重。
  6.应进一步提升汽车消费信贷规模和水平。加快发展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并研究解决同业资金拆借和发行债券等再融资渠道问题;促进汽车企业与商业银行合作建立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发挥各自优势规避商业银行独家开展此项工作出现的风险;进一步完善保险机构参与消费信贷的辅助作用;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涉及汽车消费信贷各环节的《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对汽车消费信贷工作实施可操作性的法制化管理。这些不仅是扩大汽车市场需求的要求,也是让汽车生产企业尽快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7.随着我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大,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乃至二手车市场的规范与建立日显重要。国际研究表明,汽车品牌销售和二手车市场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新车的生产、定价、销售与流通,是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汽车的服务贸易领域比较落后的现状,依据《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二手机动车销售管理办法》,突显其紧迫性。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企业充分发挥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发达的优势,增强对进口车的竞争力,增强国人消费国产车的信心。
  8.按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国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体系建设,这将有利于我国汽车产品的水平提升和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9.鼓励汽车企业加大出口力度,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共产党创立近百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离不开组织建设这块基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组织建党、组织强党、组织兴党,始终恪守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与时俱进推进党的组织建设理论
期刊
冯秋婷(1957—),女,河北易县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社长,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党的领导与领导科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领导科学。  主持人语: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在“大的样子”中,党的强大领导
期刊
冯俊(1958—),男,湖北英山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务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研究领域涵盖外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史党建、高等教育管理和干部教育等。  主持人语: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推进生态
期刊
矢志发展强企报国  ——记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吴嘉政    2004年9月28日,中秋。这一天,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期环境治理、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主体生产线——300KA特大型预焙电解生产线全线通电投产。在中国铝工业蓬勃发展的前进大潮中,云铝人用责任、拼搏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谱写了一曲地方国有企业“依靠科技求发展”的壮丽诗篇。  30余年来,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国有小厂
期刊
[摘要]考核评估是保障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5个培训班次近300名学员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的状况。研究表明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情况整体良好,但也存在着考核结果运用不充分,考核方式针对性不强,考核标准不明确,机构和项目评估缺乏力度、课程评估缺乏深度等问题。应通过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信息系统、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健全考核评估反馈和激
期刊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共产党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探索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深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萌芽起步到蓬勃发展,从绿化祖国到建设美丽中国
期刊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永葆生机活力,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清除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党以思想革命引领土地革命,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延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自我革命的路径和模式,以思想革命夯实执政基础,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在继承之前自我革命的基本做法的同时,
期刊
(一)    2004年以来,水泥行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水泥产量9.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达3.15亿吨,占总产量比重的32.5%,比2003年提高7.5个百分点。随着143条平均规模达到日产293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产能比重已达到40%左右。主要表现为:  一是水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张势头已得到遏制。去年一季度,水泥行业投资增速为129%,通过清理整顿,一些不符合产业政
期刊
一、2005年钢铁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钢材表观消费量预测  2004年国内市场钢材消费由前几年高速增长转为平稳较快增长。钢材表观消费增长率已由2003年的28.12%降至15.29%,回落12.8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强度由2003年的4900吨/亿元降至2004年的4500吨/亿元。消费强度减少400吨/亿元,下降8.2%。钢材消费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转变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三农”,一系列改革创新在“三农”领域渐次展开。回顾十八大以来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从新时代“三农”改革再出发的举旗定向,到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革故鼎新,再到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型擅变,不仅在顶层设计上一脉相承逻辑递进,而且在实践层面指导农业农村全方位发展,朝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