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Bug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b2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在2018年的四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对于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升音乐课程。2019年,闵行区成为年度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之一。闵行区提出智慧教育示范区“以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教育”的建设目标,创建方案由信息化应用、教育云服务、现代教育治理、数字校园和公共服务体系五个部分来组成,全力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个性化学习服务能力、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支持服务能力。
  在区“智慧教育”新生态背景的引领下,我校积极申请了区“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研究项目。我校有一间“鑫工坊”音乐创编创新实验室,音乐组基于信息化硬件设备,在校长组织带领下也积极申报了“智慧教育”项目《计算机音乐创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课题。本人在参与学校以及学科项目研究时,针对学生在音乐歌唱中的差异化学习表现,借助音乐信息化软件SoundBug教学进行了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
  二、案例描述
  《放牛山歌》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乡情”的歌唱教学内容。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歌曲曲调以三个音为轴心,贯穿全曲,使其具有山歌高亢的特点。本课的重点是学唱歌曲四川民歌,本课的难点是高亢愉快地演唱全曲。可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出现了差异化表现。
  差异化表现1:有的学生能够完全自己找准歌曲旋律音高,可是有的学生不能完全唱准旋律的音高与节奏。
  差异化表现2:这首歌曲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热情而又奔放,有的学生能准确把握民歌风格,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能体会歌曲的意境,无法完全表现歌曲的民歌、山歌的特点。
  由此可见,传统的音乐教学在歌唱教学的实施中遇到了困难。为突破以上的差异显现,进一步在本节课中落实学生歌唱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人尝试运用SoundBug软件的音乐信息化制作功能,实施有效教学步骤,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并提升歌唱能力。
  (一)录制自己的歌声,我是“小小音乐唱作人”
  传统的歌唱教学通常是学生跟着老师学唱,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学会歌曲,并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缺乏声音的信息化,缺乏声音的记录。我们所听到的是学生合唱的效果,学生个人具体的演唱水准我们无从知晓。
  这里说的“小小音乐唱作人”之前加的两个小字,是想表达学生的年龄小,信息科技掌握的能力相对较弱,对音乐的认知和制作能力有限,所演唱的歌曲范围也有局限性,但是完成教材中的歌曲演唱学生还是有这样的能力。SoundBug软件可以进行声音的组合与录制,音乐信息化课程服务于音乐教育,我们基于原先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演唱实践经验丰富的情况,我们可以结合配套音频中的伴奏音乐,进行声音的组合,让学生来录制自己的歌声,完成《放牛山歌》音频制作,将自己的声音进行信息化,实现“小小音乐唱作人”的目标,学生将自己的歌声录制成一个音乐作品,对自己的歌声提出了质的要求。
  (二)监听自己的歌声,我是“小小音乐监制人”
  传统的歌唱教学过程中,我们是无法听到自己曾经演唱的歌声。在运用SoundBug完成简单的音频制作后,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地听到自己的歌声。
  学生们完成录制并监听了自己的歌声,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歌声和伴奏带节奏没有配合好,就再次演唱并录制了自己的歌声;有的学生则是在录制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歌声旋律音不准,于是就加强了自己视唱的练习再录制;有的学生发现听不清自己唱的歌词,自己的口齿咬字不那么清晰,引起了对朗读歌词的重视,练习了自己的咬字与发音再进行录制。
  虽然学生们的年龄小,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音乐理解、制作能力相对于成熟的音乐监制人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但是学生们一直进行着录制歌声、监听歌声、发现问题、纠正问题、录制歌声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直到对自己的成品歌声满意才停止。学生们对成品的音频声音音效制作都非常有要求,有的学生分析起音频制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有模有样的,他们可以说是“小小音乐监制人”。
  三、教学效果变化
  (一)激发学生的歌唱自主能动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发现每位学生将自己的声音信息化制作后,对音乐学习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当有学生发现录制过程中自己音没有唱准,他会一遍遍地练习自己的视唱;有的学生为了自己制作的音频中声音更动听优美,用上了老师平时歌唱中教授的各种方法。
  通过SoundBug软件技术中录制功能的应用,学生为了满足自主音乐需要,更好的艺术审美表达,会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激发歌唱自主能动性。
  (二)提升学生歌唱的鉴赏能力
  通过声音信息化制作后,学生们听到了自己真实的歌声后,他们会分析在音频录制过程中自己歌唱时出现的问题。比如在歌唱时气息的运用是否恰当,自己是不是吸气的地方没有注意乐句的划分;比如歌曲当中的咬字与发音有没有符合歌曲的风格特点;比如在歌唱歌曲时所歌唱的旋律是否准确;比如歌唱时的节奏是否与伴奏带对齐;比如歌唱的情绪是否符合歌曲的意境。
  学生在仔细聆听自己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在歌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学生个人的歌唱審美鉴赏能力。
  (三)提升学生歌唱的实践能力
  《放牛山歌》这首歌曲音域比较高,歌曲中宽松舒展的旋律犹如牧童在山坡上向远处呼唤,热情而又奔放,学生为了体会歌曲意境,达到更好的演唱录制效果,出了各种点子,甚至对着对面的大楼放声高歌。学生们为了制作具有欣赏价值的音频,为了更好的艺术审美表达,他们一遍遍地聆听、练习、纠正歌唱时出现的问题,在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过程中提升了歌唱的实践能力。
  (四)提升学生音乐的理解能力
  《放牛山歌》是一首四川民歌,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在以前所学唱的歌曲中,我们很少接触中国民歌体裁的音乐作品,因为声音信息化制作的过程,学生为了更好的艺术表现效果,想象自己作为放牛娃,一边放牛一边捡柴的生活,加深对歌词解读的能力,提升了音乐的理解能力。
  四、结果及思考
  针对小学生在歌唱教学中的表现,本人进行了上述SoundBug软件应用教学的研究和结果分析,最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的思考:
  (一)注重核心素养,满足学生音乐审美的自主需要
  学生音乐审美的自主需要是学生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素养在音乐学科的具体体现。在将声音信息化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对音乐审美的需求,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音乐实践能力,提高音乐的文化理解能力,提升了音乐核心素养。
  (二)将歌唱教学与音乐信息化有效融合
  音乐和科技的结合,是现代化教育教学中发展的必然,也是老师们需要了解并掌握的教学手段。通过音乐制作软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音乐作品诞生的过程,在学习、制作过程中,了解更多音乐知识,完成音频制作,聆听作品,来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和喜悦。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音乐的信息化的要求而忘记了原本我们音乐课堂中所教授孩子体验与表达音乐的方法,如果以后我们只强调信息化的教育,所有的人只会对着电脑输入音符,而忘记歌唱,这也是一件让人感到可惜的事情。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信息化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课是一门美育课程,音乐教育也要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帮助孩子们在音乐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美、寻找美、感知美、收获美,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丰富审美体验。通过音频制作,能够真正“玩”音乐、爱音乐,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发展。
其他文献
从光溜溜的两栖动物到毛茸茸的哺乳动物,自然界里的动物们各有各的神奇属性。本期,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它们身上的“萌点”,阅读它们干奇百怪的故事。  最大和最小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有多大?最小的动物有多小呢?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蓝鲸。它最长可达30多米,体重约170吨,是大象体重的24倍,甚至比最大的恐龙还要大。它身体浑圆,皮层厚实,肚子里全是脂肪。  蜂鸟的体形和蓝鲸这样的庞然大物简直无法相比,它仅有
你听过“摩擦生热”吗?天冷的时候人们经常摩擦双手,让双手暖和一些。试试看,是不是很快就变热了?很多东西都能摩擦生热,有的甚至能烧起来,让我们试试看吧。  用力摩擦两根树枝,反复摩擦20下,再用手试试树枝的温度……哎呀,好热!  找两个金属罐头盖,用力摩擦一分钟,用手试试罐头盖的温度——好烫!  如果在骑车的时候用力捏刹车,刹车片就会摩擦后輪,让车减速。停下来摸摸刹车片,看看是不是有点儿热?  穿着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自己的切身经历、情感体验,将朴素生活的隽永情感娓娓道来,把深情蕴藏在日常的生活小事里,真挚感人,读来令人回味无穷。但是文字激荡人心的力量,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全然体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设置有效的问题去启发、引导,从而发掘这期间的深意,达成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核心素养也需要在体验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从教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来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也从中体会到了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要想做好班主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从身边一点一滴去感悟、去领会。下面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从扫地开始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大事小情,层出不穷。作为班主任勤劳是基础,时间的付出是保证。记得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晨、中午,我都要提前半小时来到
“留白”,计白当黑也。原指在我国国画、书法画中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而这里特指的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留下的空白之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这些“白”,也正是教材最最灵动的地方,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去“任意勾画”,描绘出高效课堂的“浓墨重彩”。  一、调查与研究:关注“留白”的必要性  员援课程的需要  从事一二年级《道德與法治》课程教学的教师,经常会发出感慨,每周圆节课,就只有源页甚至只有
诗人角里的大雕像  大家都知道,英国有个非常著名的教堂叫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个教堂原本是安葬国王、王后和贵族的,后来人们觉得那些为国增光的伟大人物也应享有这种殊荣,于是,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伟人也先后被葬在了这里。教堂里有一处地方叫“诗人角”,那里聚集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比如乔叟、弥尔顿、拜伦、狄更斯、勃朗特三姐妹、奥斯汀、哈代……  诗人角里有一个人——当狄更斯、哈代都只是一块刻着名字的
摘要:向校园内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传统工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达到美育、德育的目的,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与江南丝竹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非遗进校园;小学音乐课堂;江南丝竹;融合研究  作为传统乐种形式之一,江南丝竹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生命力”强大,在我国江浙地区分布广泛。江南丝竹与许多其他的
研究成果创新点  日常生活中,盆栽植物常因人们“浇错水”(浇水量或多、或少)而死亡。于是,我试着把“湿度传感器”与“植物自动引水装置”组合起来,将难以目测的水量转化为看得见的数值,用数字化方式对植物进行科学养护、智能化管理,便于人们掌握土壤湿度,成功解决了人工浇水不易把控的问题。设计中,我利用了水的“毛細作用”实现自动引水,还使用了许多软件知识,如用arduino开发板支持开源硬件,通过Mixly
什么是教育?教书育人。这个词看起来是个并列短语,其实不然,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真正的教学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通过使用学科专业书籍和学科教学方法来达成育人目标。教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二者密不可分。前者是我们每一天的工作日常,如同肉眼可见的冰山一角,后者是海平面下日积月累的为山九仞。  如何“育人”?“育”什么样的人?于漪如是说:“培养什么样的人,向来是一个国家一个
写作与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两项重要任务,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根据语言输入输出假说理论,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实现语言信息输入的过程;写作则是语言输出、语言应用的过程。二者之间相互配合,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已经成为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方法。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能力作为学生语言应用的重要途径,强化习作教学对于提升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