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载体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gu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是社会栋梁的生成地,大学教师是大学的核心,是大学能否办好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教育的灵魂。师德教育载体构建要坚持隐性和显性相结合、集中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特殊性和普适性相结合、稳定与动态优化相结合的原则,“四有”教师队伍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做到知行统一。
  关键词:师德教育;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034-02
  教育是立国之根本,更是培育民族脊梁的重要举措,新时期培养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从教育者本身出发,做好示范和榜样的引领带头作用,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而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主要视角,对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的培育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德教育的灵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党和政府都比较注重人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并且在党的十八大中提出“三个倡导”,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价值观指出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以及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公民道德建设和国家经济发展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对于促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的融合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师德教育的灵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在当前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具有紧迫性,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入手,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树立正确观念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这项任务需要自己担当起来,做好示范榜样,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师德在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首先,“贵师德”在中国历史上有时间长度,“重师德”在世界上有空间广度。教师在精神影响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可以通过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觉悟,帮助学生建立起现代化的思想观念,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师德有利于社会风尚的形成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实。师德不仅仅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良好品德影响学生,还要能对教育对象的家庭以及社会起到一定的感染作用。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是传统的礼仪之邦,师德在古代就被广为传颂,例如,孔子就曾讲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艺不能徙,不善不能改”,这足以说明教师的德行在教育中的作用力。
  二、师德教育载体构建应秉承的原则
  (一)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原则
  师德教育载体主要可以分为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高校应将师德师风作为立校之本,不断丰富师德教育载体,多种方式引导教师践行师德做表率。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以说教和正面灌输为特征的显性载体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渗透和引导为特征的隐性德育载体由此诞生。师德教育过程中,需要对这两种载体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运用,既要发挥显性载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又要发挥隐性载体的潜移默化作用,以此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让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拓者和引导者。无形教育和有形教育的结合能够让教师在思想上做到更好的统筹规划,实现立体化构建,做到优势互补,以此落实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集中性和经常性相结合的原则
  集中性和经常性之间的结合是师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两种形态,只有二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目标。经常性教育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教育形态,具有长期性以及系统性的特点,集中教育更是一种相对变化的状态,可以阶段性地进行。师德的经常性教育主要是对教育经验和成效的一种延续和发展;集中教育是经常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强化,只有两者充分地衔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产生共同的力量才能促进师德教育载体的构建,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准。
  (三)特殊性和普适性相结合的原则
  师德教育的对象总体上都是教师,但是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基本上在知识的掌握程度、文化背景、社会经验以及心理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而导致在师德水平上产生了很大的不同。在师德教育载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秉承特殊性和普适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普适的教育手段和形式,让多数的教师都能清楚师德的教育内容,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信息以及社会作用。但是从个体方面去看,每一个教师还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因材施教,例如,对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教师,要尽量减少使用批评以及否定的教育形式,而是多多采用鼓励性以及肯定性的话语进行教育。另外,还要利用榜样示范的作用去感化教师,使其自主地进行师德品格的增进。
  (四)稳定与动态优化相结合的原则
  师德教育载体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很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要想保证传统师德教育载体的稳定性就需要对教师师德教育载体进行创新,重点关注师德教育的成果,并检查中间是否存在问题。存在问题要及时予以纠正,以免师德教育过程中出现流于形式和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减少空谈理论的现象,让资源和劳动都能够发挥到最优的效果和作用,强化师德教育的质量管理,规范操作,以此提升实际的师德教育效果。   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践行中实现师德建设的途径
  (一)师德教育载体的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为了进一步实现师德建设的目标,需要不断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要求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够切实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发展以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也充分说明了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新政策的实施者,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存在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要以和谐、平等、公平、诚信、友爱等为自己教育的准则,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在此方面的认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德建设中的重点应用
  首先,教师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个基本的、新的出发点,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让自己在此价值观的指导下成为热爱祖国、乐于奉献的优秀工作人员,并且致力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优秀教师的榜样。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社会发展情况的研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社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思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结合在一起,充实课堂,充实自己。
  其次,先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环境。在校园文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文化建设中,引导教师追求时尚,追求生活之美,并且完善人际交往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平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教师的校园生活中得到实践。大力开展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真诚沟通活动,加强彼此的了解,净化校园风气,例如,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有一个相对民主的环境,改变以往教师和学生之间那种严格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学风气。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德教育中的知行统一
  教师的师德建设从整体的概括上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知,另一方面为行。知行统一就是教师把一些师德原则和教学规范等转化为自己的主观意识,最后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践行上需要两个方面的师德建设,首先是立德,其次为行德。立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师头脑中的强化,对此,我国很多教师基本已经接受了这种思想,目前存在问题的是行德,也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做到知行统一就要对每一项内容进行实践,例如,在文明、和谐、友善的落实上。当前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就是老人摔倒,扶与不扶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教师要从师德出发,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认真落实和秉承价值观中的内容,做到文明、和谐、友善,不能让“人心”丢失,要通过帮助他人,快乐自己,遇到摔倒老人一定要排除他念,主动帮忙,为学生,也为社会群众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以及践行中师德教育的载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师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以及师德建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运用等。这些都是当今时代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坚持的,在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每一个教师的努力,为后代做好榜样,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王长恩.以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观引领艺术类专业教师的师德修养[J].艺术百家,2013,12(z1):320-322.
  [2]黄一玲.新媒体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求知导刊,2015,14(7):10-11.
  [3]贺梦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学理论,2015,29(12):232-234.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学徒制下,“英才计划”实施过程及“英才计划”所体现出优势。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英才计划;师傅;徒弟;优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105-02  学徒培训又称“艺徒培训”,是指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传统的学徒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会展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提出会展英语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界定,以及基于柯式评估模型来增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柯氏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1-0069-02  一、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专业英语,从性质上界定属于专门用
摘要: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综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在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中“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以《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探讨“做中教,做中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中的运用,让理论课堂重现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做中教;做中学;学前教育;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
摘要:《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做的歌行。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诗中大多使用比喻句,更容易引人进入另一个世界——音乐世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成相识”更是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关键词:音乐;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
摘要:本研究调查广东十所高校的468名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对党建的认知以及党建与新媒体融合的反馈情况,结合调查数据和现实状况,提出理念更新是前提,队伍全能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障,平台融合是关键,内容创新是核心的大学生党建新媒体平台建设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新媒体平台;平台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55-02  一、新媒
摘要:家畜解剖学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兽医其他专业基础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动物医学科学的基石。本文调查分析了影响新疆农业动物医学学院学生学习家畜解剖学成绩的主要原因,总结探讨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能够有效地运用于家畜解剖学教学中的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关键词:家畜解剖学;影响因素;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
摘要: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完善民主的制度往往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但制度有其一成不变等缺点,在班级建设中应注意“立”与“破”。本文从“破窗效应”、“护花原理”出发,探讨两者在班级建设中的关系与作用。  关键词:破窗效应;护花原理;班级制度;班级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13-02  一、制定健全的班
摘要:针对第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我校取得的优异成绩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研究在“互联网 ”的科技发展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应如何把握前沿科技动态、理解就业需求,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配合企业用人需求,推进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关键词:学科竞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农林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112-0
摘要:结合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和现状,对国内高校本科生教务系统进行调研,对本科生教育全盘考虑,构建简单实用,方便师生使用,可扩展,可持续利用,平台化,面向服务的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根据系统建设思路和本科生培养业务模块基本流程,设计出了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的建设构成,文章最后介绍了系统为本科生教学带来的重要改变。  关键词:本科生;培养信息系统;哈尔滨工程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疆高职高专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探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从课堂内外,显性与隐性不同层次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全方位、合校情、重实效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高职高专民族团结教育顺利实施,并提出合理的意见。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职高专;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