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注》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绝不仅是概念的分析、概括,也不仅是工具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熏陶和人格的养成,确切地说,“语文应是这样的课程: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向往。”因此,如何让人文精神充盈于语文教学之中,就成为每位语文教师必须探究的内在核心问题。
一、挖掘人文内涵,人文之美在体会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充分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以触动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琴弦,体会到作品的人文之美。
例如陶金鸿的《秋天的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是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它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的教材。在上这一课时,我放了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随着文字去想象秋雨,感受秋天。美妙的音乐能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这样学生的情感可以在音乐的节奏中和文本中蕴涵的作者情感互动,可以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同学们整体感受了文本的形象美,体会了意境美,欣赏了语言美,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很多学生课后还意犹未尽,央求我在早读课时把配乐朗读再播放一次。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人文资源库,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这些人文因素,体会这些人文之美,多让人文精神充盈于语文教学之中。
二、丰富人文内容,学生视野在开阔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包罗万象,天上地下,古今中华,花鸟虫鱼,几乎可以涉及任何文化领域,近似百科全书。然而,也正是由于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多彩性,如果以本为本,唯书是教,那么这本薄薄的语文教材书定然会湮没于浩如烟海的语文世界中。这就需要跳出课本的樊篱,将书本的人文内容进行丰富、拓展,使其变得丰厚。
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一文时,有同学就提出:人与动物之间是否都能相互信任呢?我知道开阔学生视野的契机来了,于是延伸了教学内容,结合课外阅读课文《军犬黑子》,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他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懂得了要获得动物的信任,人类首先应懂得爱护、尊重和信任动物。
通过丰富课本的人文内容,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我相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也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三、巧用人文资源,精神家园在拓展
人文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既存在于课堂,也存在于课外;既存在于学校,也存在于家庭、社会与大自然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节日文化,让精神家园不断拓展。近年来,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些西方节日越来越热。一些讲亲情、友情的人性化的节日,能够带给人们温暖,也体现了社会和谐。
就拿感恩节来说吧!在感恩节前,我让每一位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话题的作文,搜集这方面的材料,然后组织同学们开了一次感恩大会。会上同学们真情流露,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老师,感谢对自己有过关怀和帮助的人,各种各样的感恩情感都在这个节日中得到释放。最后,同学们唱起了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我相信同学们会更加理解父母,朋友间也相互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了。
四、评价方式人性化,人文关怀尽彰显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人文因素也是语文課程所追求的目的所在。”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使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加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评价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但是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似乎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更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较少关注学生的精神价值、心理个性及人格修养,而这恰恰就是语文课程评价的特征之一。
例如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同学,在作文中谈到,自己小时候活得很开心,现在却被沉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了。我的评语批为:放飞你的快乐吧!别让死的分数把你压垮,成长的路途上会困难重重,记得时时笑一笑,相信你的人生会风景无限!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关怀鼓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就在身边,在温暖着自己。浓浓的师生情让学生更爱作文,这就是人文关怀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投向学生的应该是欣赏的目光,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真诚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极大的乐趣、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语文就是生活,这种生活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而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语文教学是需要爱的滋润的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我们:“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的关爱,这种以学生为本,洋溢着人文关怀的评价方式,才是语文教学中一支永远飘香的百合。
陶行知把全部教育学知识归结为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是人文精神的家园,教语文就是教做人,教学生“做真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同时,别忘了多让人文精神充盈于语文教学之中,让人文化的语文教学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妥善地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地进行人文教育。
一、挖掘人文内涵,人文之美在体会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每篇文章都倾注了作者丰富、饱满的激情,都是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深入钻研教材,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充分挖掘作品中的人文内涵,以触动学生思想感情上的琴弦,体会到作品的人文之美。
例如陶金鸿的《秋天的雨》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是名为写秋雨,实际是在写秋天。它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的教材。在上这一课时,我放了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随着文字去想象秋雨,感受秋天。美妙的音乐能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这样学生的情感可以在音乐的节奏中和文本中蕴涵的作者情感互动,可以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同学们整体感受了文本的形象美,体会了意境美,欣赏了语言美,同时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很多学生课后还意犹未尽,央求我在早读课时把配乐朗读再播放一次。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人文资源库,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这些人文因素,体会这些人文之美,多让人文精神充盈于语文教学之中。
二、丰富人文内容,学生视野在开阔
语文学科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包罗万象,天上地下,古今中华,花鸟虫鱼,几乎可以涉及任何文化领域,近似百科全书。然而,也正是由于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多彩性,如果以本为本,唯书是教,那么这本薄薄的语文教材书定然会湮没于浩如烟海的语文世界中。这就需要跳出课本的樊篱,将书本的人文内容进行丰富、拓展,使其变得丰厚。
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一文时,有同学就提出:人与动物之间是否都能相互信任呢?我知道开阔学生视野的契机来了,于是延伸了教学内容,结合课外阅读课文《军犬黑子》,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他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懂得了要获得动物的信任,人类首先应懂得爱护、尊重和信任动物。
通过丰富课本的人文内容,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且我相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观念也在他们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三、巧用人文资源,精神家园在拓展
人文资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既存在于课堂,也存在于课外;既存在于学校,也存在于家庭、社会与大自然之中。
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节日文化,让精神家园不断拓展。近年来,感恩节、圣诞节等一些西方节日越来越热。一些讲亲情、友情的人性化的节日,能够带给人们温暖,也体现了社会和谐。
就拿感恩节来说吧!在感恩节前,我让每一位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话题的作文,搜集这方面的材料,然后组织同学们开了一次感恩大会。会上同学们真情流露,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老师,感谢对自己有过关怀和帮助的人,各种各样的感恩情感都在这个节日中得到释放。最后,同学们唱起了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我相信同学们会更加理解父母,朋友间也相互体谅,人际关系更和谐了。
四、评价方式人性化,人文关怀尽彰显
“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人文因素也是语文課程所追求的目的所在。”语文学科的人文特征,使语文教学评价中的主观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加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好评价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但是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似乎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更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评价,较少关注学生的精神价值、心理个性及人格修养,而这恰恰就是语文课程评价的特征之一。
例如一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女同学,在作文中谈到,自己小时候活得很开心,现在却被沉重的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知道什么是快乐了。我的评语批为:放飞你的快乐吧!别让死的分数把你压垮,成长的路途上会困难重重,记得时时笑一笑,相信你的人生会风景无限!对于未成年的学生来说,关怀鼓励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就在身边,在温暖着自己。浓浓的师生情让学生更爱作文,这就是人文关怀的效果。
课堂上,教师投向学生的应该是欣赏的目光,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真诚的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以极大的乐趣、高度的热情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语文就是生活,这种生活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生活,而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语文教学是需要爱的滋润的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我们:“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的关爱,这种以学生为本,洋溢着人文关怀的评价方式,才是语文教学中一支永远飘香的百合。
陶行知把全部教育学知识归结为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语文教学是人文精神的家园,教语文就是教做人,教学生“做真人”,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同时,别忘了多让人文精神充盈于语文教学之中,让人文化的语文教学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的心灵上播撒做人的良种。同时,语文教师也应该妥善地寻找教学与育人的最佳结合点,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环节仔细揣摩,有机地进行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