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郎绍君 1939年生,河北定州人。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 [南望北顾楼随笔]之二 艺术是谋生的手段,因为艺术家也是人,需要生存和温饱,需要养家糊口、社会交往、进行艺术再生产。而且,经济上的独立也是艺术家人格、思想独立的物质前提。但艺术从来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担当。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郎绍君
1939年生,河北定州人。 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研究室主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
[南望北顾楼随笔]之二
艺术是谋生的手段,因为艺术家也是人,需要生存和温饱,需要养家糊口、社会交往、进行艺术再生产。而且,经济上的独立也是艺术家人格、思想独立的物质前提。但艺术从来不只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担当。忘却或失去了后者,仅把艺术当成挣钱的手艺,便会堕落为目光短浅、没有独立精神和形式追求、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市场“艺术家”。
当代中国正进入艺术市场的起飞期,市场艺术和市场艺术家的繁殖空前加快—美术院校膨胀,拍卖行激增,“考艺热”一浪高过一浪,为市场艺术做包装的画册、刊物、电视、报纸、网页、展览会铺天盖地,熟练作画、熟练市场操作的画家不可胜数⋯⋯但真的艺术家、有意义有创造的艺术作品却没有增加,甚至越来越少。
新时期之初,我们曾经企盼艺术市场的开放,这种企盼是对艺术自由和创作个体独立的渴望,是和否定“文革”文化专制主义、催生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文化建设同步的。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对艺术创作的制约更趋薄弱,而与权力结合的媒体、市场和资本逐渐主导艺术的潮流,画家的创作有了更大的自由,收入也今非昔比,与此相应,他们的生活和艺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是生活方式变了,物质追求取代了精神追求。房子、花园、汽车、古董陈设、宠物、娱乐活动等等,在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高,清贫时期曾经有过的那种志气、锐气越来越淡,艺术创作日益贴近市场需要,日益疏远现实人生。
其次是心性变了,多了算帐心思、机心与谋略,少了痴心与率性。一切都从利益出发,画是自己的,技术是自己的,学生是自己的,关系网络是自己的,因为这一切都与“利”字有关。“利害”关系渗透于“艺”,难免加砌门户之墙,强化圈子派别之争,而艺术所需要的质朴、真诚、热情、专注和想象力则每况愈下。
三是行为方式和心态变了。为了赢得市场,要追求高学历、高职称、高政治地位、高社会关系,要用功于包装和宣传,为此,就要用许多画外功,包括商场上、交际场上的种种功夫,诸如请客吃饭、送画送礼、吹拉捧抬等等。而一旦功成名就,又常常变得骄狂,把“大师”一类的宣传想象视为真实存在,变得只能听好话,不愿听不同意见,更听不得批评。
四是艺术理念也变了。不再把艺术创作视为追求意义、追求创造的精神活动,而是处处考虑市场的需求,为市场而求风格的稳定,甚至满足熟练制作和风格化的重复,思想和艺术都趋于保守、固执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进入市场未必不能创作优秀作品、不能成为真艺术家。古代不说,近现代的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林风眠等大画家,也都以卖画为谋生方式或谋生方式之一,但他们从不把艺术视为单纯的谋生手段,而都有更高的精神与艺术追求;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市场,但主要是让市场适应自己的艺术。齐白石一辈子卖画养家,他对市场与金钱的看重,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印章“故乡无此好天恩”,主要是说家乡没有北京这样好的卖画条件。但齐白石始终在谋生的同时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在《画黄白菊》中题道:“黄金从来有价,白玉自喜无暇。多谢秋风得力,一齐吹到吾家。”—金钱和白玉(人品、艺品)他都要,哪个也不放弃。然而我们知道,他始终像普通农民那样朴素节俭,拒绝都市享乐主义;也始终保持着对乡土生活和自然生命的挚爱与怀恋,并将这种感情充分表现在创作中,赋予作品以强烈的感染力。此外,他卖画一向通过荣宝斋等中介,讲信誉,不炒作,不求官僚扶植,不弄吓人的社会虚衔作招牌。齐白石的成功与杰出,正在这后一方面!
在科技日益发达、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技术官僚和各种类型的商人迅速走向社会的中心,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日益边缘化,从“社会良心”的角色转变为某一类专家、学者和艺人。另一方面,由于注重精神价值的精英文化的失落,消费性的现代大众文化的勃兴,本就处于边缘地带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很容易沦落为权势可以支配、金钱可以卖得的技术性或娱乐性工具。在这种情势中,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更应该保持清醒的理性,对独立思想与人格,对真理、正义、健康人生和种种人类普遍价值的追求。
艺术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请三思啊!
2007年2月8日
其他文献
重庆国画院从1981年12月建院到现在走过了25个春秋。 坚持作品的高品位和学术性,要求画家应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坚持研究传统和研究生活,鼓励笔墨形式言语的探索,重点抓好反映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是画院的办院思想。 25年来画院多次组织画家到抗战遗址、三峡库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厂农村采风,创作了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和当代人情感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奖,多幅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
主持人语: 栏目虽名“画史旧闻”,然中心不在“画史”,而在“旧闻”,盖“画史”(即通常所谓之“中国绘画史”或“中国美术史”之属)一门,作为学科,盛传于国人之口虽已有年月,然从王国维君援引西学“美术史”理念入华始,亦不过百数年,方法与规范之欠缺,致使其状尚处不稳定之成长期。况古人学问之法,多重累积、考索,点滴感悟,而轻系统、谨严之学术耙梳,波及基本之史料搜集方法,亦可见其粗糙无章。执此之故,本栏专
现在画画的人多,玩画的人也多,可是真正懂画的人却不多。 玩画的人不懂画也就罢了,只是玩玩而已,仅仅是一个玩物的质量问题;可是,画画的人不懂画,就显得十分悲哀。因为,画画关系到自己的生活和情趣,严重地影响到生活的质量,而现在可是一个讲究生活质量的时代。生活的质量不高尽管不影响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但是,却影响到生活的情趣。 对于画画的人来说,画好画坏是一回事,重要的是要有画画的情趣。画画的人如果没
钱松喦 (1899—1985),江苏宜兴人,1923年毕业于无锡江苏省第三师范学校。曾任无锡市第一届文联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上接第一期) 土 岩石种类多,变化大,有无穷皴法。土没有多大变化,没有种种的表现程式。但是土的质感要重视,它比岩石轻得多多。董、巨、倪、黄等江南画家,由于多描写江南土山而发展为“披麻皴”,是现实的。 清
王宏理 1954生,浙江义乌人。杭州大学硕士、博士。现任浙江省博物馆书画部主任,浙江西湖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 吴冠中先生是我敬仰的前辈。这敬仰首先表现在这位艺贯中西的前辈能在炉火纯青的年龄段发表“惊世骇俗”的高论,敬仰的更有一点是:在许多文章拉得又丑又长的今天,吴老先生却在讨论国画艺术应消亡或取缔还是应发展繁荣的大问题上,将“说国画”一文,精到只约3
1979年生于甘肃。200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为职业画家。 敦煌组画 蒋定涛 204cm×138cm 2005年
徐利明 1954年生于南京。现为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江苏致公书画院院长,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社员。 仅就利明教授的书法而言,他的多体书法均有高境界的自家本色。这本色主要体现在他那清逸型的书法风格,从他那清逸风格的内涵来看,我们感到至少一是清明开朗;二是清气浓郁;三是洒脱率真。他的书法线条富有清健的内质
1976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0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现为《音乐周刊》美术编辑。 花·红鹭 赵 东 110cm×160cm 2005年
秦剑铭 1942年生,江苏武进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业务组副组长及艺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培训教育部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河山画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吾友秦剑铭,年逾六旬,且七八十年代已成名于画坛,竟然在2002年重新拿起临摹之笔,潜心研究,从头做起。由“四王”、石涛到沈石田、王蒙,对古代巨擘的作品,摹其迹而“师其心”。两年中闭门谢客,不受外界名利之诱惑,于是大有长进,潜移默化
中国画的革新是个大课题。围绕这个大课题,争论了近一百年。前五十年争论的焦点主要是要不要革新,近五十年的争论,主要是怎样革新。这当然是大致的分法,因为这两个问题不能截然分开。现在几乎没有人说中国画不需要革新的了,但具体到怎样革新,用什么途径革新,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如果细细归纳、分析各派意见,许多人在写生和吸收西画创造成果这两点上看法比较一致,大家主张用写生的办法使中国画家把目光转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