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动手动脑学物理”;升华知识;提高能力
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大量的构思新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小制作,仅八年级下册就设计了25个。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动手动脑学物理”编排的特点
想想做做安排了大量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由于对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不同于课堂演示实验可学生实验,所以它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小制作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小制作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
3.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且能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日常使用。
二、“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意义和作用
1.加强了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降低了教学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小实验、小制作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如八年级上册第89页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有的学生认为纸容易燃烧,用纸锅不可能把水烧开。多数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该实验比较感兴趣,回家后都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了水沸腾时的现象,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着火点”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在常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而纸的着火点为183℃,达不到着火点,因而纸不燃烧。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实验小制作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用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对自己选的材料感到分外亲切,从仪器的设计、制造、实验步骤的方法和意义,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由学生亲自完成,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可以巩固、复习和提高物理知识。
小制作和小实验的原理应用的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此外,通过“想想做做”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可以弥补农村一般中学缺少仪器的现状,还能帮助克服某些演示实验中能见度较低的不足之处。
三、开展“动手动脑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可在教学中完成,或变成演示实验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并把实验过程、现象、结论编成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讨论计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分析和综合应用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完成。在学生实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把与学生实验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小制作加到学生实验前,作為实验前序,通过小实验制作来达到预习学生实验必备的知识,为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教师在学生实验期间要督促检查,了解情况。
3.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完成。第二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若把部分小实验小制作用于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起了巩固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建立实验角,广泛收集生活中的代用品和自制仪器,已经完成的小实验,可要求学生简写小实验报告或制作体会,教师进行讲评;对小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以教研室或年级组名义组织评比,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给予奖励,这样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给予必要的知道和督促。初二、初三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过渡时期,他们在研究、观察实验时还不全面,很不深刻,有些自我约束力较弱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不去做小实验。因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和督促,否则实验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作用。
5.扩大实验范围。除书本上规定的小实验、小制作外,应积极鼓励学生重做课本上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并适当地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通过趣味性实验,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自己制作并演示给别人看,在他人的鼓励和指导下,又会想出更多的实验方案。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实践证明,如果“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并进行正确的指导,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将新课标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泽农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王瑜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4] 阎金铎 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
关键词:“动手动脑学物理”;升华知识;提高能力
在新课标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设计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设计了大量的构思新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实验、小制作,仅八年级下册就设计了25个。这些小实验、小制作,是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行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动脑机会,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落实新课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动手动脑学物理”编排的特点
想想做做安排了大量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由于对想想做做的教学要求不同于课堂演示实验可学生实验,所以它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小制作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小制作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
3.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且能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日常使用。
二、“动手动脑学物理”的意义和作用
1.加强了物理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降低了教学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
物理中有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小实验、小制作起到了联系物理内容与日常生活的作用,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如八年级上册第89页的小实验“纸锅烧水”。有的学生认为纸容易燃烧,用纸锅不可能把水烧开。多数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该实验比较感兴趣,回家后都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了水沸腾时的现象,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着火点”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在常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而纸的着火点为183℃,达不到着火点,因而纸不燃烧。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地位。
在小实验小制作中,没有现成的仪器和用品,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寻求性能相似的代用品,无疑会让学生动手、动脑。而且,对自己选的材料感到分外亲切,从仪器的设计、制造、实验步骤的方法和意义,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全过程,都由学生亲自完成,这必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有利于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可以巩固、复习和提高物理知识。
小制作和小实验的原理应用的都是相关的物理知识。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此外,通过“想想做做”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可以弥补农村一般中学缺少仪器的现状,还能帮助克服某些演示实验中能见度较低的不足之处。
三、开展“动手动脑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些小实验小制作可在教学中完成,或变成演示实验完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并把实验过程、现象、结论编成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讨论计算,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分析和综合应用问题的能力。
2.在“学生实验”的教学中完成。在学生实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把与学生实验内容相关的小实验小制作加到学生实验前,作為实验前序,通过小实验制作来达到预习学生实验必备的知识,为学生实验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教师在学生实验期间要督促检查,了解情况。
3.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完成。第二课堂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若把部分小实验小制作用于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起了巩固作用,可谓一举两得,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建立实验角,广泛收集生活中的代用品和自制仪器,已经完成的小实验,可要求学生简写小实验报告或制作体会,教师进行讲评;对小制作完成的作品,可以教研室或年级组名义组织评比,对优秀作品进行展览,给予奖励,这样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师给予必要的知道和督促。初二、初三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过渡时期,他们在研究、观察实验时还不全面,很不深刻,有些自我约束力较弱的同学由于种种原因不去做小实验。因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指导和督促,否则实验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作用。
5.扩大实验范围。除书本上规定的小实验、小制作外,应积极鼓励学生重做课本上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并适当地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通过趣味性实验,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学生会情不自禁的自己制作并演示给别人看,在他人的鼓励和指导下,又会想出更多的实验方案。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实践证明,如果“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并进行正确的指导,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将新课标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王泽农 《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王瑜 《给物理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4] 阎金铎 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