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根本标准不但要看教师是否讲的精彩,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既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学生是否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是否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师生合作是否和谐,配合是否默契,是否有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的氛围。通过近几年的教研活动的积累,对小学语文课,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地、细致的评价。
1 目标设计
要求教师应吃透《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每篇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处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好教学过程。除要求继续进行双基教学之外,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一样联系着新知和旧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又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 过程设计
3.1 教法与学法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个重视:
3.1.1 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被动学习现状。保证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度,避免繁锁的分析讲解以及机械的训练,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读课文、自主学习来读懂课文,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1.2 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信息传递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使不同能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见解。
3.1.3 重视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机械接受学习的现状。探究是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是一种发现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 基础训练。字、词、句训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个教学重点,抓好这个重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字、词、句的指导,要把字、词、句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教学。
3.3 朗读指导。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和说明,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形象,产生正确的理解,做到语言与形象的沟通,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思维万千、热泪盈眶,甚至黯然泪下……把自己融入到课文情景中。
3.4 口语交际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就是原语文大纲中的听话、说话。《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将肩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应把口语交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互相讨论、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写广告词或当小导游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5 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定色彩,这就是情感色彩。教学是一门艺术,除了在教法上灵活多样外,还应给学生美的享受,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一位语文教师,就是一位演员,更是一位导演。必须进入作品中的角色,将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形象地、生动地通过语言、表情表达出来,去感染学生。而决不可不管体裁、内容,都板着面孔,单调地、无变化地说教,课堂毫无气氛,使学生昏昏欲睡。语文教材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荟萃,所有的作者都是以感情而写作的,面对这些作品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将那些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甜美的语言,以满腔的激情,去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识地记忆,达到眼前出现文中的画面,把语文教得有立体感,使之兴奋起来,时而欢跃,时而悲伤,甚至激烈地讨论、争论……像这样的课,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作业设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更要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作业的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反对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抄写。现在上级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在半小时以内,五、六年级在1小时以内。据了解,我们有的老师对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考虑效果,大量的作业占去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不快乐的书虫。
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定的宏观世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板书,要求科学规范、整洁美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再现。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把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不断地总结,大胆尝试、探索新的教法与学法,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
1 目标设计
要求教师应吃透《语文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每篇课文在本册书中所处的位置及所要求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准确、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指导好教学过程。除要求继续进行双基教学之外,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如同桥梁一样联系着新知和旧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又同航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所以,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 过程设计
3.1 教法与学法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个重视:
3.1.1 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被动学习现状。保证学生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给予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要把握好讲的度,避免繁锁的分析讲解以及机械的训练,应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真读课文、自主学习来读懂课文,学习有关的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1.2 重视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改变信息传递的单一性。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合作,即课堂上学生的多向交流——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的教学。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同时对使不同能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见解。
3.1.3 重视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机械接受学习的现状。探究是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探索,是一种发现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 基础训练。字、词、句训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一个教学重点,抓好这个重点,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想象、言语表达等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字、词、句的指导,要把字、词、句融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切勿孤立地进行字、词、句教学。
3.3 朗读指导。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和说明,在头脑中形成事物的形象,产生正确的理解,做到语言与形象的沟通,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斗志昂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一个高水平的朗读,可以使人思维万千、热泪盈眶,甚至黯然泪下……把自己融入到课文情景中。
3.4 口语交际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还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就是原语文大纲中的听话、说话。《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将肩负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重要任务,应把口语交际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主动提问,互相讨论、交流,根据课文内容写广告词或当小导游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5 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存在着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定色彩,这就是情感色彩。教学是一门艺术,除了在教法上灵活多样外,还应给学生美的享受,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接受教育。一位语文教师,就是一位演员,更是一位导演。必须进入作品中的角色,将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形象地、生动地通过语言、表情表达出来,去感染学生。而决不可不管体裁、内容,都板着面孔,单调地、无变化地说教,课堂毫无气氛,使学生昏昏欲睡。语文教材是古今中外名家名篇的荟萃,所有的作者都是以感情而写作的,面对这些作品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将那些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甜美的语言,以满腔的激情,去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意识地记忆,达到眼前出现文中的画面,把语文教得有立体感,使之兴奋起来,时而欢跃,时而悲伤,甚至激烈地讨论、争论……像这样的课,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 作业设计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同时更要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重作业的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反对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抄写。现在上级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三、四年级在半小时以内,五、六年级在1小时以内。据了解,我们有的老师对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考虑效果,大量的作业占去了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把天真活泼的孩子变成了不快乐的书虫。
5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把板书视为洞察教材的“窗口”,开启思路的“钥匙”,排疑解难的“桥梁”,实施教学的“蓝图”,是非常恰当的。板书虽然是“微型教案”,但它却展现了一定的宏观世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板书设计和运用的优劣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板书,要求科学规范、整洁美观、简明扼要,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再现。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把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不断地总结,大胆尝试、探索新的教法与学法,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