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分层教学,它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是以发展学生智能、潜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对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词】分层教学;积极性;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38-01
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他们越学越想学,久而久之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学生分层
我们按照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各班的学生分为加油A级、前进B级、奋斗C级三个学习级别,其中C级为成绩优秀组,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而稳定;B级为中等成绩组,智力因素较优,有一定的潜力,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兴趣较淡薄,学习成绩不稳定。A级为最基础的小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为吃力,成绩不理想。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级别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同时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级别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级,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分层教学开展的第一步。基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是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分清楚什么目标可以共有,什么目标需要分层。譬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对于所有学生共有的目标应该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基本的掌握,能够解答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更高一层次就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各种问题。在共同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满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各自的知识体系上的需求,既要给层次低一级的学生以更强的信心,又要给层次高的学生以进步的动力。
三、备课分层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把好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总体构思和设计上要辊具匠心,要备好各层次学生对知识接收情况,要给第a级学生提供一些课堂上解答问题的机会,注重备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
四、教学过程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的分层是指对学生的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并不是只将学生分在不同的教室,由不同的人进行教学,更不是使用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这些实施起来也并不现实。既然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教室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进行分层,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着重进行讲解,为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打好基础,为数学基础较强的学生做好巩固,不至于让两者在能力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关注可以让他们有更强的自信,不会因此而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的关注能够帮他们获得更强的学习动力。在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的过渡上应该做到尽量平稳,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才有听懂和掌握的机会,同时基础强的学生也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复习巩固。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原有基础是弱还是强,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教师的精力和教学的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既不至于让基础强的学生盲目自傲,也不会让基础差的学生自暴自弃。
五、布置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数学课外作业的具体形式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作业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和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作业,使绝大多数学生都乐意去做,避免这一层的学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这样就减少抄作业的现象。对于优等生我们要布置一些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题。才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只有作业分层,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只有这样做,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巩固,还有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参考文献
[1]周露.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應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6,(12):60.
[2]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68):77-78.
[3]冉银莎,肖自强.论隐性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50-151.
【关键词】分层教学;积极性;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238-01
分层教学就是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在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从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使他们越学越想学,久而久之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一、学生分层
我们按照学生的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各班的学生分为加油A级、前进B级、奋斗C级三个学习级别,其中C级为成绩优秀组,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而稳定;B级为中等成绩组,智力因素较优,有一定的潜力,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学习兴趣较淡薄,学习成绩不稳定。A级为最基础的小组,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较差,学习较为吃力,成绩不理想。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级别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同时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级别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级,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分层教学开展的第一步。基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这是提高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资源利用率的必然要求。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分清楚什么目标可以共有,什么目标需要分层。譬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对于所有学生共有的目标应该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基本的掌握,能够解答基本的一元一次方程,更高一层次就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各种问题。在共同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满足基础较差的学生和基础较好的学生各自的知识体系上的需求,既要给层次低一级的学生以更强的信心,又要给层次高的学生以进步的动力。
三、备课分层
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
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把好教材重难点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在总体构思和设计上要辊具匠心,要备好各层次学生对知识接收情况,要给第a级学生提供一些课堂上解答问题的机会,注重备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架好学习的桥梁。
四、教学过程的分层
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分层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学过程的分层是指对学生的教学内容有层次性,并不是只将学生分在不同的教室,由不同的人进行教学,更不是使用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这些实施起来也并不现实。既然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教室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进行分层,对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着重进行讲解,为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打好基础,为数学基础较强的学生做好巩固,不至于让两者在能力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关注可以让他们有更强的自信,不会因此而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对于基础较强的学生的关注能够帮他们获得更强的学习动力。在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的过渡上应该做到尽量平稳,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才有听懂和掌握的机会,同时基础强的学生也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复习巩固。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论原有基础是弱还是强,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教师的精力和教学的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既不至于让基础强的学生盲目自傲,也不会让基础差的学生自暴自弃。
五、布置作业分层
课外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巩固和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但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课外作业的设计。数学课外作业的具体形式学生常常把作业视为沉重的负担,这与作业缺少情趣,脱离学生的实际,忽视活学活用有关,数学课作业设计要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思维和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布置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作业,使绝大多数学生都乐意去做,避免这一层的学生在难题面前的受挫和无奈,这样就减少抄作业的现象。对于优等生我们要布置一些较深的、思维要求较高的、难度较大的题。才能避免优等生对大量基础题的趣味索然,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提高解题能力。只有作业分层,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只有这样做,对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巩固,还有提高,都能给以满足。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仅体现了在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负责,对学生的负责和尊重。
参考文献
[1]周露.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應用分析[J].新课程(中),2016,(12):60.
[2]许志军.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68):77-78.
[3]冉银莎,肖自强.论隐性分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