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学校教学中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语文课程新标准》也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这无疑更强调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然而,仅是教师强制性的要求阅读,似乎并没有效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语文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以我所建,阅读教学中贯穿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必要的。对此,我谈谈几点看法。
1.在阅读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驱入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提出疑问,自己交流讨论,并自己来释疑,即使有疑难,也能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之下尽可能自己解决。如在《三顾茅庐》教学时,我出示课题后,问“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对此,学生纷纷提出了“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茅庐”里面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我让学生直接通过自己读课文,思考,相互讨论解决,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表达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地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想人之所想,不人云亦云,这样一来,就又有学生提出“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备为什么不对诸葛亮采取措施?刘备为什么离诸葛亮家有半里多路就下马不行”等问题,我就让学生继续读课文,一遍又一遍,终于有学生感悟出来了,通过他们的解说,其余学生也随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另外课余时间也让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可让学生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研究,从而使他们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这样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好了铺垫。
2.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有兴趣地阅读
兴趣是学生创新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根据学生爱看故事书的天性,引导他们有选择性的读一些有益的故事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并让他们在读后分别说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并说出他们所认识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一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争着看,抢着说,且说得头头是道,就连平时寡言纳口的同学也能侃侃而谈,讲得津津有味,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课堂的自主学习中,多让学生吃“自助餐”,让他们有选择性地读,有选择性地说,有选择地背……甚至有意让学生试着掌勺主厨,烹制他们喜欢的菜,调味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就象教学《圆明圆的毁灭》这一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品读,然后共同欣赏,并说出理由,结果有位同学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的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我问为什么,他说这句话透彻地写出了圆明园的景色千姿态,万种风情。接着他又一一地向学生解说词,比如从“金碧辉煌”写出了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从“玲珑剔透”写出了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等,从而使其余学生在他的评讲过程中对课文有了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注意多读感悟,质疑探究,培养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慢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如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竺可桢爷爷和孩子们的对话,通过反复地分角色朗读,最后学生终于从读中体会出了竺可桢对孩子们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时急切和兴奋的心情。并让学生抓住“便走进杏树数了数”、“竺爷爷弯了腰,习惯地问……”和“爷爷,您又看花啦”等语句进行品读,从中让学生体会竺爷爷那种探索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学生通过有语调地反复朗读,逐步理解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及掌握课文内容。但是,古人云:“学贵知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4.注重激励评价,兼顾差生,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扬、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融洽师生感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之类通俗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你读得真有感情,把主人公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你的音色很好,让人听了真舒服!”“你的读音十分准确,而且读得流畅,没有添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不能全盘否定全盘肯定,而应采取鼓励、引导、点拔、开窍。如“你敢于第一个出来回答问题,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但还要加考虑考虑。”“嗯,你的回答基本正确,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会答得更完整。”而对待后进生就更注意了,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即使学生的一个微笑、一次轻轻的点头,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劲头。我班有一个新转来的后进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平时闷不吭声,为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上我就激励他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个片断,起先他读一句就看我一眼,我就用微笑的眼神、赞许的点头鼓励他继续,这样他越读越有劲,读的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舒缓相结,读到最后,似乎完全把自己融合在这个情景中。同学们听了不由地拍起手来。从此,课上他总是积极争取读书,由此可见,对于后进生要不断地激励、引导他们敢说、敢读。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垦,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欲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以上几点,仅供参考。而我深深知道: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我愿与其他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不断探索,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收稿日期:2013-05-30
1.在阅读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驱入手,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提出疑问,自己交流讨论,并自己来释疑,即使有疑难,也能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之下尽可能自己解决。如在《三顾茅庐》教学时,我出示课题后,问“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课题后,有什么疑问吗?”对此,学生纷纷提出了“顾”是什么意思?谁三顾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茅庐”里面是谁?这一系列问题,我让学生直接通过自己读课文,思考,相互讨论解决,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表达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自觉的地探索,去发现。鼓励学生想人之所想,不人云亦云,这样一来,就又有学生提出“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备为什么不对诸葛亮采取措施?刘备为什么离诸葛亮家有半里多路就下马不行”等问题,我就让学生继续读课文,一遍又一遍,终于有学生感悟出来了,通过他们的解说,其余学生也随之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另外课余时间也让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可让学生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研究,从而使他们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这样为课堂上深入学习作好了铺垫。
2.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有兴趣地阅读
兴趣是学生创新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根据学生爱看故事书的天性,引导他们有选择性的读一些有益的故事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并让他们在读后分别说自己所喜欢的人物,并说出他们所认识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一来,我发现许多同学都争着看,抢着说,且说得头头是道,就连平时寡言纳口的同学也能侃侃而谈,讲得津津有味,这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在课堂的自主学习中,多让学生吃“自助餐”,让他们有选择性地读,有选择性地说,有选择地背……甚至有意让学生试着掌勺主厨,烹制他们喜欢的菜,调味他们喜欢的阅读材料。就象教学《圆明圆的毁灭》这一课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语句品读,然后共同欣赏,并说出理由,结果有位同学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的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我问为什么,他说这句话透彻地写出了圆明园的景色千姿态,万种风情。接着他又一一地向学生解说词,比如从“金碧辉煌”写出了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从“玲珑剔透”写出了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等,从而使其余学生在他的评讲过程中对课文有了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3.注意多读感悟,质疑探究,培养自主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慢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如在教学《第一朵杏花》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竺可桢爷爷和孩子们的对话,通过反复地分角色朗读,最后学生终于从读中体会出了竺可桢对孩子们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时急切和兴奋的心情。并让学生抓住“便走进杏树数了数”、“竺爷爷弯了腰,习惯地问……”和“爷爷,您又看花啦”等语句进行品读,从中让学生体会竺爷爷那种探索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学生通过有语调地反复朗读,逐步理解了课文的整体内容及掌握课文内容。但是,古人云:“学贵知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4.注重激励评价,兼顾差生,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赞扬、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融洽师生感情,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之类通俗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你读得真有感情,把主人公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你的音色很好,让人听了真舒服!”“你的读音十分准确,而且读得流畅,没有添漏字。”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不能全盘否定全盘肯定,而应采取鼓励、引导、点拔、开窍。如“你敢于第一个出来回答问题,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但还要加考虑考虑。”“嗯,你的回答基本正确,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会答得更完整。”而对待后进生就更注意了,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即使学生的一个微笑、一次轻轻的点头,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劲头。我班有一个新转来的后进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平时闷不吭声,为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上我就激励他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个片断,起先他读一句就看我一眼,我就用微笑的眼神、赞许的点头鼓励他继续,这样他越读越有劲,读的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舒缓相结,读到最后,似乎完全把自己融合在这个情景中。同学们听了不由地拍起手来。从此,课上他总是积极争取读书,由此可见,对于后进生要不断地激励、引导他们敢说、敢读。这样来进行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垦,评价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欲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
以上几点,仅供参考。而我深深知道:新课改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我愿与其他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不断探索,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收稿日期: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