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 “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而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理想的物理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物理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把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结合各自学校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本校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步伐。
一、关键是搞好教师培训
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于教师,发展最大的阻力也在于教师。因此,如何做好教师的培训,包括理念方面的培训,是整合的关键。如我校,30岁左右的年轻教师就喜欢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而且感觉教学效果良好,特别是一些理科课程。根据我校实际,有的演示实验和课堂学生实验没条件做,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投影播放实验视频,课堂气氛和效果要比在教室靠老师在黑板上“作”实验好得多。但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和一些计算机技术不熟练的教师在这方面就有点差,这些教师主要还是差观念和少技术。
我们知道,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需要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三个方面同时努力。有了信息化设施和优质资源,还需要教师在观念、素质和能力方面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所以说,作为“整合”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因素非常重要。教学要转变观念,教育观念跟不上,再现代化的武器教师也是使不好的。
因此,我们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己的条件,结合校本课程的培训,特别将信息技术的培训作为一个重点,要针对各年龄阶段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并拉入教师业务学习的范畴,定期检查,定期验收,使各位教师首先在技术上过硬,然后再结合教学理念的改变,采取“先学习,再模仿,后实验”的方式,以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
二、目的是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结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用耳朵听、用手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难点和实验的直观教具;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必须由课堂的主宰改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则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改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也要由只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演示教具,改变为既能辅助教师教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学,即还要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则应由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改变为学生多种学习资源中的一种。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赖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所营造的理想教学环境和由此形成的全新学习方式,这正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重点是推进学生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我们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
现如今,知识的来源并不拘泥于课本,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去学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硬件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结合物理课程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要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物理学习的推动作用,以取得更大的学习成效。
四、误区是重形式轻应用
现在出现了一些地区和学校重视设施建设而忽视资源应用、重视硬件“达标”而轻视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致使网络设施被当作“摆设”的现象和做法。教育信息化不是为了用现代化设备来“装点”学校,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的这个目标如果不能明确,信息化设施建设就可能会走进误区,不仅造成投入的巨大浪费,而且会使人们对教育信息化本身产生怀疑,甚至给教师、学生的精神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许多人都把课程整合看得很高深,其实不然,它要求教师具有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相当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真的,但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做个有心人,每一位教师都能也必将成为其中的一员,都会有自己的作为。
一、关键是搞好教师培训
整合是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于教师,发展最大的阻力也在于教师。因此,如何做好教师的培训,包括理念方面的培训,是整合的关键。如我校,30岁左右的年轻教师就喜欢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而且感觉教学效果良好,特别是一些理科课程。根据我校实际,有的演示实验和课堂学生实验没条件做,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投影播放实验视频,课堂气氛和效果要比在教室靠老师在黑板上“作”实验好得多。但有些年龄偏大的教师和一些计算机技术不熟练的教师在这方面就有点差,这些教师主要还是差观念和少技术。
我们知道,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需要在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三个方面同时努力。有了信息化设施和优质资源,还需要教师在观念、素质和能力方面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所以说,作为“整合”过程中的主体,教师的因素非常重要。教学要转变观念,教育观念跟不上,再现代化的武器教师也是使不好的。
因此,我们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自己的条件,结合校本课程的培训,特别将信息技术的培训作为一个重点,要针对各年龄阶段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并拉入教师业务学习的范畴,定期检查,定期验收,使各位教师首先在技术上过硬,然后再结合教学理念的改变,采取“先学习,再模仿,后实验”的方式,以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
二、目的是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本质是要改变传统的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传统教学结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这种结构下,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的关系是: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是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用耳朵听、用手记,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作为辅助教师教,即用于演示重、难点和实验的直观教具;在这种结构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来源。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却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不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必须由课堂的主宰改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则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改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学媒体也要由只是作为辅助教师教的直观演示教具,改变为既能辅助教师教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地学,即还要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材则应由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改变为学生多种学习资源中的一种。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赖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所营造的理想教学环境和由此形成的全新学习方式,这正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根本意义所在。
三、重点是推进学生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我们不仅要教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
现如今,知识的来源并不拘泥于课本,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使我们有更多的方法去学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硬件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人的一生的品质。结合物理课程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要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物理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物理学习的推动作用,以取得更大的学习成效。
四、误区是重形式轻应用
现在出现了一些地区和学校重视设施建设而忽视资源应用、重视硬件“达标”而轻视教学实际效果的提高,致使网络设施被当作“摆设”的现象和做法。教育信息化不是为了用现代化设备来“装点”学校,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更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的这个目标如果不能明确,信息化设施建设就可能会走进误区,不仅造成投入的巨大浪费,而且会使人们对教育信息化本身产生怀疑,甚至给教师、学生的精神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许多人都把课程整合看得很高深,其实不然,它要求教师具有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相当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真的,但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做个有心人,每一位教师都能也必将成为其中的一员,都会有自己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