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构图源于传统绘画,3D电影中的构图除了要遵循传统的视觉原理之外,还要兼顾3D电影的视觉表达方式和制作技术,因此3D电影构图手法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动态立体构图”是3D电影区别于传统平面电影的重要构图方法。作者认为,“动态立体构图”概念是在三维透视空间中,包括色彩、角度、光、位置、空间等画面元素处在运动变化的状态。“动态立体构图”也由此带来了画面格局的连续变化,可实现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帮助3D影视作品创造出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一、 构图的概念
《辞海》中将“构图”定义为:“造型艺术”的术语,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以及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安排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1]笔者认为,构图是借鉴自然形式的美学因子,通过主观处理达到视觉形式的具体呈现。而电影构图是摄像师通过各种运动轨迹寻找最佳角度组织画面,安排电影画面主体位置在环境空间中最合理地呈现。
二、 2D影视构图
当观众观赏一部2D电影时,其画面构图大多运用点、线等元素来传递信息给观众。以受绘画构图影响最大的默片为例,默片常用单构图、静态构图、完整的构图来展现。如爱森斯坦的《罢工》中,人物每次接到电话这一动作的拍摄角度均不同,巧妙地使电影的画面不再单一,每个镜头与画面都很好地考究到人物的性格、阶级成分等。如画般的电影画面让单调的黑白色彩饱含层次感,加上长短镜头的切换、演员的表演能力及音乐配乐,使得该片成为默片时代的经典。
反观现代电影,以移动摄影为主的特点忽略了构图的重要性,加之电影技术的发展,演员的语言声音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传达,更削弱了构图的重要性。2D电影构图中,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因素,线也是表达空间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间构架。在约翰·希尔寇特执导的《末日危途》中(如图一),一个桥段是父子共享一瓶捡到的可乐,儿子将可乐一饮而尽且富有童趣地踢开。但这个动作在画面中可乐瓶是点,主体人物也是一个点,整个画面环境是凌乱的线组成的混乱的面,随着可乐瓶的快速运动,主体人物走出画面,形成了对观众的视觉牵引,从而影响空间构架。而主体人物走出门后的画面是一个全景构图(如图二),画面中充满了横七竖八的电线杆,恍如不同的线交至出的混乱世界,画面通过一点透视表现主体人物渐渐远去的身影,从而流露出对混乱世界的绝望和无助,这就是动态构图的微妙之处。笔者认为屏幕内的主人翁运动是构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影视构图有别于传统构图,影视构图是始终在变化着的画面中运动的,受拍摄者的主观把控。
三、 3D影视构图
(一)3D“动态立体构图”
3D“动态立体构图”不受限于2D平面,可通过对大小物体的重新排列组合、进行相应的透视导向等创造出景深与立体感。3D电影中为了主观突出画面纵深度的特点,在传统静态构图的基础上,辅助和引导观影者的双眼“自觉”感受“Z”轴带来的视觉愉悦,3D“动态立体构图”主要在运动状态下的场景构图中完成。以下对3D影像 “Z”轴纵深讨论几种立体构图方式。
1. 單独视觉主体于背景——“Z”轴上的空间
这类构图适用于影片开头介绍主体大背景,可借用重叠、虚实、主次、透视背景物体来产生立体空间感,进而展现画面的视觉美感和观影真实感。《功夫熊猫3》中一个桥段就是以单独视觉主体于背景构图方式开场,速度由慢到快飘动的花瓣,有序的碎石与花瓣组成八卦的图形在逆光下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立体效果,再由快到慢转场到主体的深度运动直接调动观众眼睛,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从花瓣破碎到最后的主体体现,这个镜头完美诠释“Z”轴对3D电影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挖掘了3D电影构图创作的时代性和超凡视觉表现力。
2. 单独视觉主体于前景——影视前空间
这类构图刻画主体表情、动作,突出描绘主体的细部。单独视觉主体于前景使得主体经过立体艺术化的处理而超于画面本身,视觉上更加突出表达叙事内容,没有陪体或场景的干扰。背景结合传统的2D平面构图效果,并加以虚化,可营造出更深、更广的空间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如在《魔兽》中的一个相连桥段,巨人举起大拳头砸向主人公,主人公为躲避拳头跳跃的动作,接下来是碎石的掉落,3D构图做出2D无法超越的视觉出屏的效果,达到“广度”的扩张,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刺激和心里刺激。
3D电影单独视觉中心于前景的构图方式,使一些2D时代经典化的空间表现手法失去了光环,但与此同时要注意景深的把握。在2D电影中,“浅景深”是较常用的手法,可以带动观众的吸引力。通过景深的变化突出表现主体背上的伤痕,主体的脸与岩石间的虚实转换,加强了故事的叙事性。而在3D电影创作中,要慎重使用“浅景深”,“浅景深”会使3D电影创作失去视觉优势。
“影视前空间”中最有效的表现3D影视立体的构图方式是“出屏效果”。最为常见的是开枪开炮,刀光剑影。当这些效果快速冲击视觉时,会加深观影者对3D电影的观影体验。比如在卡梅隆的《阿凡达》中像蒲公英一样的夜光种子,仿佛多次飘落到观影者的身边,让观影者仿佛置身潘多拉星球。
上文已经提到“出屏效果”,其前提条件是3D电影没有画框,可以与观影者视觉无限接近,但笔者认为,在没有画框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2D电影常用的方式——过肩反打镜头。2D电影可以通过画框来和谐肩膀,而3D电影构图中没有画框,观影者将看到一个影响画面美感的黑影。
3. 多元素多层次——影视后空间
在影视创作中,多元素经常会在同一个画面出现。如何将其表现得更加有“层次”,有“深度”,在2D传统影视创作中,导演们对“影视后空间”有许多思考。在《奇幻森林》中有一个例子,构图中多层次穿插,叠加让整个画面“Z”轴加深,“后空间”加大,重叠的丛林给人一种茂密和神秘感,也给影片叙事带来视觉伏笔。“影视后空间”是许多创作者忽视的的广阔良田,3D立体纵深感的优势在这里等待更多创作者的挖掘。 4. 结构重建技术构图,重现原始真实3D效果
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对于观察到的各种场景会形成立体视觉记忆和经验,使创作者可以对不同场景准确搜索判断出物体的深度距离和相对位置,这种立体视觉判断能力即心理立体视觉。其原理为利用人眼视觉特性,提取2D图像中隐含的深度信息,然后结合原始视图绘制成形状符号表示出来。这种视觉形状构图的道理如同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2],符号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感官可以感知的,如信号灯、上课铃等都是符号。信号灯是视觉感知,上课铃声是听觉感知,这些形式都有其专门意义,因此具有了符号的功能。按照这个原理,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建立起的“图形叙事”功能,可让观众主动参与对画面的解码并作出个人理解。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例,圆形、方形、三角形表现出来的符号意义各有不同。将圆形、方形、三角形转移到三维立体电影中,加上一条纵轴线,则圆形对应球体。球体的“图形叙事”功能为有弹性的、可爱的、圆润的、不稳定的;方形对应到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表示为稳定的、安全的、线性的、不易改变的;三角形对应棱锥体,它的所指可辨别为稳定的、有力量的、人工的、神秘的。3D构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视觉中心,进而产生“视觉延伸”的设计感,让观影者的注意力向主体延伸。此构图是典型的圆形构图,画面由不同的陪体组成隐性圆形,通过手的引导对主体凸显。这个圆形的构图给人和谐完美的形式感,加强观影者对该影片叙事的接受和认可。另一个画面构图根据剧情需要,是一场大举进攻的情景,通过图形来叙说紧张的战争即将来临,飞机轮廓构成的三角形给人一种快速侵略的感受。
(二)3D电影中构图表现形式的革新
近年来3D电影制作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而基于4K技术进行影视内容制作已成为继高清、3D之后又一个新的行业发展趋势。4K技术具有更大的可视角度,带来超强的观影享受,解决了大屏幕显示设备细节遗失、无法真实还原的问题。3D电影中构图表现形式伴随着4K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写剧本、拍摄到视觉形式的体现,都要兼顾内容表达出的深意和视觉形式的美感。
1. 近景构图
4K高清宽银幕出现后,沿用之前旧的电影构图方法处理近景拍摄,会使得银幕周围空白面积增大,转换到两个及以上人物的近景时,后景明暗反差增大,使觀众产生跳脱感,导致电影出现衔接问题。4K技术的发展使宽银幕画幅得以展示远景、中景、全景,达到全方位的舒展,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3D电影中构图表现形式的革新在于利用光线的明暗、彩色的配置协调画面,并利用相应的道具、人物等作前景来平衡画面构图,既可以把对话双方同时进入近景的镜头,互为前景,也可以同时作为主要表现人物。
2. 画面构图的运动与现场转化
电影的每一幅画面构图均可变,如特写镜头中演员头部轻微的转动,眼帘的启闭,都随时改变着画面结构。拍摄静物时,即使固定机位也会受到光线变化、时间推移、上下镜头连接的影响而改变构图。因此,电影画面构图必须在拍摄现场完成,经过摄影师筛选、加工后的客观实体布置才能展现在镜头前,并在近代化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将其转换到三维空间。
3. 视觉冲击构图
横向的空间构图与纵向的空间构图都加大了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三维立体建模的一只小鸟从眼前飞到屏幕的另一边,使电影的横向延展性无线扩大;跌入谷底的纵向,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跟着电影人物一起坠落悬崖。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构图是3D“动态立体构图”的又一个革新。
结语
3D电影的动态立体构图的关键在于画面边框的消失,使得对人物的表现方式、摄像机的运动、角度的选择、景别的变化、前后景的搭配等都有特定的要求。3D电影的“动态立体构图”随着技术变革不断发展,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对人们产生的巨大感官吸引力,让创作者不断在这个领域探索发现。利用好空间、运动、时间等因素创造与时代相吻合的专属3D“动态立体构图”体系,用打破传统的开放性思维去探索、研究和实践,总结更多的3D“动态立体构图”方式,将会是未来3D电影时代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胡晨,赵虹.浅析摄影艺术构图与绘画艺术构图[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3):38-38.
[2]牛远.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汉语词汇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112-114.
一、 构图的概念
《辞海》中将“构图”定义为:“造型艺术”的术语,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以及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安排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1]笔者认为,构图是借鉴自然形式的美学因子,通过主观处理达到视觉形式的具体呈现。而电影构图是摄像师通过各种运动轨迹寻找最佳角度组织画面,安排电影画面主体位置在环境空间中最合理地呈现。
二、 2D影视构图
当观众观赏一部2D电影时,其画面构图大多运用点、线等元素来传递信息给观众。以受绘画构图影响最大的默片为例,默片常用单构图、静态构图、完整的构图来展现。如爱森斯坦的《罢工》中,人物每次接到电话这一动作的拍摄角度均不同,巧妙地使电影的画面不再单一,每个镜头与画面都很好地考究到人物的性格、阶级成分等。如画般的电影画面让单调的黑白色彩饱含层次感,加上长短镜头的切换、演员的表演能力及音乐配乐,使得该片成为默片时代的经典。
反观现代电影,以移动摄影为主的特点忽略了构图的重要性,加之电影技术的发展,演员的语言声音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传达,更削弱了构图的重要性。2D电影构图中,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因素,线也是表达空间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间构架。在约翰·希尔寇特执导的《末日危途》中(如图一),一个桥段是父子共享一瓶捡到的可乐,儿子将可乐一饮而尽且富有童趣地踢开。但这个动作在画面中可乐瓶是点,主体人物也是一个点,整个画面环境是凌乱的线组成的混乱的面,随着可乐瓶的快速运动,主体人物走出画面,形成了对观众的视觉牵引,从而影响空间构架。而主体人物走出门后的画面是一个全景构图(如图二),画面中充满了横七竖八的电线杆,恍如不同的线交至出的混乱世界,画面通过一点透视表现主体人物渐渐远去的身影,从而流露出对混乱世界的绝望和无助,这就是动态构图的微妙之处。笔者认为屏幕内的主人翁运动是构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影视构图有别于传统构图,影视构图是始终在变化着的画面中运动的,受拍摄者的主观把控。
三、 3D影视构图
(一)3D“动态立体构图”
3D“动态立体构图”不受限于2D平面,可通过对大小物体的重新排列组合、进行相应的透视导向等创造出景深与立体感。3D电影中为了主观突出画面纵深度的特点,在传统静态构图的基础上,辅助和引导观影者的双眼“自觉”感受“Z”轴带来的视觉愉悦,3D“动态立体构图”主要在运动状态下的场景构图中完成。以下对3D影像 “Z”轴纵深讨论几种立体构图方式。
1. 單独视觉主体于背景——“Z”轴上的空间
这类构图适用于影片开头介绍主体大背景,可借用重叠、虚实、主次、透视背景物体来产生立体空间感,进而展现画面的视觉美感和观影真实感。《功夫熊猫3》中一个桥段就是以单独视觉主体于背景构图方式开场,速度由慢到快飘动的花瓣,有序的碎石与花瓣组成八卦的图形在逆光下形成具有感染力的立体效果,再由快到慢转场到主体的深度运动直接调动观众眼睛,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从花瓣破碎到最后的主体体现,这个镜头完美诠释“Z”轴对3D电影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挖掘了3D电影构图创作的时代性和超凡视觉表现力。
2. 单独视觉主体于前景——影视前空间
这类构图刻画主体表情、动作,突出描绘主体的细部。单独视觉主体于前景使得主体经过立体艺术化的处理而超于画面本身,视觉上更加突出表达叙事内容,没有陪体或场景的干扰。背景结合传统的2D平面构图效果,并加以虚化,可营造出更深、更广的空间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如在《魔兽》中的一个相连桥段,巨人举起大拳头砸向主人公,主人公为躲避拳头跳跃的动作,接下来是碎石的掉落,3D构图做出2D无法超越的视觉出屏的效果,达到“广度”的扩张,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视觉刺激和心里刺激。
3D电影单独视觉中心于前景的构图方式,使一些2D时代经典化的空间表现手法失去了光环,但与此同时要注意景深的把握。在2D电影中,“浅景深”是较常用的手法,可以带动观众的吸引力。通过景深的变化突出表现主体背上的伤痕,主体的脸与岩石间的虚实转换,加强了故事的叙事性。而在3D电影创作中,要慎重使用“浅景深”,“浅景深”会使3D电影创作失去视觉优势。
“影视前空间”中最有效的表现3D影视立体的构图方式是“出屏效果”。最为常见的是开枪开炮,刀光剑影。当这些效果快速冲击视觉时,会加深观影者对3D电影的观影体验。比如在卡梅隆的《阿凡达》中像蒲公英一样的夜光种子,仿佛多次飘落到观影者的身边,让观影者仿佛置身潘多拉星球。
上文已经提到“出屏效果”,其前提条件是3D电影没有画框,可以与观影者视觉无限接近,但笔者认为,在没有画框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避免使用2D电影常用的方式——过肩反打镜头。2D电影可以通过画框来和谐肩膀,而3D电影构图中没有画框,观影者将看到一个影响画面美感的黑影。
3. 多元素多层次——影视后空间
在影视创作中,多元素经常会在同一个画面出现。如何将其表现得更加有“层次”,有“深度”,在2D传统影视创作中,导演们对“影视后空间”有许多思考。在《奇幻森林》中有一个例子,构图中多层次穿插,叠加让整个画面“Z”轴加深,“后空间”加大,重叠的丛林给人一种茂密和神秘感,也给影片叙事带来视觉伏笔。“影视后空间”是许多创作者忽视的的广阔良田,3D立体纵深感的优势在这里等待更多创作者的挖掘。 4. 结构重建技术构图,重现原始真实3D效果
人们在平常生活中对于观察到的各种场景会形成立体视觉记忆和经验,使创作者可以对不同场景准确搜索判断出物体的深度距离和相对位置,这种立体视觉判断能力即心理立体视觉。其原理为利用人眼视觉特性,提取2D图像中隐含的深度信息,然后结合原始视图绘制成形状符号表示出来。这种视觉形状构图的道理如同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2],符号包含“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感官可以感知的,如信号灯、上课铃等都是符号。信号灯是视觉感知,上课铃声是听觉感知,这些形式都有其专门意义,因此具有了符号的功能。按照这个原理,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建立起的“图形叙事”功能,可让观众主动参与对画面的解码并作出个人理解。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例,圆形、方形、三角形表现出来的符号意义各有不同。将圆形、方形、三角形转移到三维立体电影中,加上一条纵轴线,则圆形对应球体。球体的“图形叙事”功能为有弹性的、可爱的、圆润的、不稳定的;方形对应到正方体或者长方体,表示为稳定的、安全的、线性的、不易改变的;三角形对应棱锥体,它的所指可辨别为稳定的、有力量的、人工的、神秘的。3D构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视觉中心,进而产生“视觉延伸”的设计感,让观影者的注意力向主体延伸。此构图是典型的圆形构图,画面由不同的陪体组成隐性圆形,通过手的引导对主体凸显。这个圆形的构图给人和谐完美的形式感,加强观影者对该影片叙事的接受和认可。另一个画面构图根据剧情需要,是一场大举进攻的情景,通过图形来叙说紧张的战争即将来临,飞机轮廓构成的三角形给人一种快速侵略的感受。
(二)3D电影中构图表现形式的革新
近年来3D电影制作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而基于4K技术进行影视内容制作已成为继高清、3D之后又一个新的行业发展趋势。4K技术具有更大的可视角度,带来超强的观影享受,解决了大屏幕显示设备细节遗失、无法真实还原的问题。3D电影中构图表现形式伴随着4K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写剧本、拍摄到视觉形式的体现,都要兼顾内容表达出的深意和视觉形式的美感。
1. 近景构图
4K高清宽银幕出现后,沿用之前旧的电影构图方法处理近景拍摄,会使得银幕周围空白面积增大,转换到两个及以上人物的近景时,后景明暗反差增大,使觀众产生跳脱感,导致电影出现衔接问题。4K技术的发展使宽银幕画幅得以展示远景、中景、全景,达到全方位的舒展,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3D电影中构图表现形式的革新在于利用光线的明暗、彩色的配置协调画面,并利用相应的道具、人物等作前景来平衡画面构图,既可以把对话双方同时进入近景的镜头,互为前景,也可以同时作为主要表现人物。
2. 画面构图的运动与现场转化
电影的每一幅画面构图均可变,如特写镜头中演员头部轻微的转动,眼帘的启闭,都随时改变着画面结构。拍摄静物时,即使固定机位也会受到光线变化、时间推移、上下镜头连接的影响而改变构图。因此,电影画面构图必须在拍摄现场完成,经过摄影师筛选、加工后的客观实体布置才能展现在镜头前,并在近代化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将其转换到三维空间。
3. 视觉冲击构图
横向的空间构图与纵向的空间构图都加大了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三维立体建模的一只小鸟从眼前飞到屏幕的另一边,使电影的横向延展性无线扩大;跌入谷底的纵向,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跟着电影人物一起坠落悬崖。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构图是3D“动态立体构图”的又一个革新。
结语
3D电影的动态立体构图的关键在于画面边框的消失,使得对人物的表现方式、摄像机的运动、角度的选择、景别的变化、前后景的搭配等都有特定的要求。3D电影的“动态立体构图”随着技术变革不断发展,而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对人们产生的巨大感官吸引力,让创作者不断在这个领域探索发现。利用好空间、运动、时间等因素创造与时代相吻合的专属3D“动态立体构图”体系,用打破传统的开放性思维去探索、研究和实践,总结更多的3D“动态立体构图”方式,将会是未来3D电影时代的原动力。
参考文献:
[1]胡晨,赵虹.浅析摄影艺术构图与绘画艺术构图[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3):38-38.
[2]牛远.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汉语词汇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