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尊重儿童”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一种师生人性的释放,表达的是一种主动探究的愿景。“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应该营造一种有师生学习智慧的温度课堂,形成一种有数学认知与思维发展特性的气度课堂,建构一种三维的立体式角度课堂,最终实现的是由“度”到“渡”的融合。
关键词:尊重儿童 数学教学 生本
“尊重儿童”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教育者在预设教学时关注儿童的数学学习背景,在课堂学习之中关注儿童的数学学习思维,在课堂学习之外关注儿童的生活数学解释。“尊重儿童”追求的是一种师生人性的释放,表达的是一种自觉探究的愿景。凝眸“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如何将理念化为现实,孕育在教学设计中,呈现在课堂表达里?如何将教师的教学期望转化为儿童自我数学学习的诉求?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笔者设计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聚焦课堂,解读“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
一、“尊重儿童”的根基:有温度的数学释放
笔者以为,“尊重儿童”的数学课堂首要的是读懂儿童。如果读不懂儿童,就无法讨论尊重与不尊重。读懂儿童就一定要释放儿童,儿童的释放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理解:第一,儿童自然理解的释放;第二,儿童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释放。也可以理解为,是让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个时空和场所中自由的呈现。如五年级所学习的“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三年级已有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与抽象。儿童的学习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中的呢?课堂前测的当堂反馈环节如下:
师 课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分数,请你的同桌猜一猜你设计的分数,并请他说一说是怎么理解你设计的分数,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小组交流,随后全班交流。)
有的学生善于用形象来描述,比如画图,有的学生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有的学生更善于用文字呈现自己的想法,无论结果如何,学生自主表达的过程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这样的反馈,是儿童展开本次学习的起点,亦是丰富教学资源产生的路径。“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营造一种让儿童安全学习的氛围,让儿童在课堂里自由的表达与思考。当然,儿童的思考表达可能不完美,也可能很笨拙,但是他们很努力,说错了也没关系,重新再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一种有温度的课堂,师生共同自由地徜徉在数学的研究世界里。
二、“尊重儿童”的实践:建构立体式的气度课堂
“尊重儿童”的数学课堂有着自己的实践样态,它是一种建立在儿童学习经验基础上的自觉认知与主动开放,立足于教学的重难点、优化重组学习资源,建构有长度、有宽度、有厚度的三维立体式气度课堂。
(一)突破难点——建构有长度的课堂
教师在了解儿童的数学基础之后,要抓住儿童旧知的生长和发展,利用其思维的展开与深入,为新知发展理清脉络,使课堂拥有知识结构的长度,简言之为承前启后。例如“分数的意义”难点就是要理解好单位“1”。笔者抓住了由一个物体过渡到一群物体,由一群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 那么,看成一个整体以后,在儿童的思维中,它还会继续留有一些背景,这时的单位“1”的教学突破点就定位在进一步去背景化,这也可以理解为数学教学中概括抽象化的过程。
导入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
(出示图1。)
师 (指1个桃)这是( )个桃?可用自然数( )表示。
师 (指4个桃)能用“1”表示吗?这里自然数“1”表示( )。
师 (用布遮盖着的物体)还能用“1”表示吗?这里自然数“1”表示( )。
师 自然数“1”可真了不起,它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群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自然数“1”还可以怎样理解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认识“单位‘1’”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 看看黑板上同学们自己的作品,在这些分数中,大家是怎么理解这个“1”的呢?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1可以表示1个房子、1个长方形、1小时、1米、12颗星围成的1个整体、21个三角形围成的1个整体。)
师 根据大家对“1”的理解,你能将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学生会有不同的分类,一一说明理由,再请其他同学辨析。最后达成共识可分三类:1个物体、1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
师 (出示图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这里的“1”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明确这个分数为2100,这里的“1”可以表示1个苹果、1个班级、1个国家、1个世界、1个宇宙、1根头发、1把尺子等。)
师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里的“1”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1”可以表示1个物体,也可以表示1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个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通常人们称它为单位“1”。认识了单位“1”,你能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了吗?
上述教学设计可让学生从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原有感受中领悟到什么是自然数“1”,体会到这里的“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从而对“1”产生新的认识,在逐步去背景化和抽象化之后,最终形成了对单位“1”的初步认知。“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要顺应儿童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儿童的思维在不断的生成与发展中自觉地前行。
(二)突出重点——建构有宽度的课堂
“尊重儿童”的数学课堂倡导让儿童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分数的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形成对分数意义的概念。在学生已理解多个具体分数的含义基础上,再把这些分数的含义进行聚集,这仅是概念形成的第一步。接着,怎样由含义上升到意义,才是重点之所在。
本课关于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 8( )表示什么意思?它可能是哪些分数?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誰能用一句话说明8( )是什么意思? 师 ( )8又表示什么意思?它可能是哪些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说明( )8的意思?
(学生作图3。)
师 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体会18、28、38、48、58、68、78、88的演变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发现什么?预设:( )8是由( )个18组成,那18就是( )8的分数单位
你能说说黑板上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师 ( )( )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 (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而产生的数,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讨论、不断完善,得到完整的概念)那什么又是分数单位呢?
8( )、( )8、( )( )的递进设计,
让学生进一步提炼、分析、思考,增长智慧,最后形成了分数的意义。从具体的含义走向抽象的意义,“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水到渠成”式的学习,是儿童内心的自省与自悟,是一种数学亲历、感悟、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宽度,方可成就儿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时空。
(三)优化重组——建构有厚度的课堂
“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只有课堂的长度和宽度是不够的,那样的课堂仅是平面的二维课堂,还应加上思维的厚度才能成为三维的数学立体式成长课堂。笔者以为,数学思维的厚度是由师生的智慧共同书写的,这样的课堂厚度是对数学认知的深入与清晰,是对数学思维的批判与创新。例如《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所有的课堂练习均来自于学生的课前分数设计,但是此时的数学思考又远远高于当初的认知,用新知去重新发现与感悟已有经验,优化重组自我认知结构,以期构建数学课堂的厚度。
学生资源再认知的教学设计如下:
1.比一比。
(全班猜学生设计的分数,并用分数的意义进行数学解释。随后呈现学生作品,如图4。)
师 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23表示?
师 为什么它们表示23的颗数不同呢?
2.估一估:数感培养,分数与整体的关系。
(呈现学生作品,如图5。)
师 你能知道两个“?”分别表示多少吗?为什么?
师 (出示图6)你知道最上面的两个长条可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
师 (出示图7~图12)想一想:下面同学们想表达的分数又是多少呢?
对于图7“五颗红星(深色)和五颗黑星(浅色)”,学生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有的学生认为是“510”,有的学生认为是“12”,也有的学生认为是“55”。对于图8,有的学生理解成“1”,当时就有学生反驳:“1”不是分数,应该是“22、33、44……”;更有学生总结道:只要是分子和分母相同就可以了,它可以看成无数个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对于图9,学生是想表达“原来有9位同学,走了2位同学,现在还剩原来人数的79”……
开放、整合、对比、深入,“比一比”的教学环节中由原来研究的一个物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到一群物体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再到这里练习中设计者突出的单位“1”动态变化,且导致每一份的个数也发生了动态的变化,同样是23,为什么颗数不同呢?笔者请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它对应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概念理解。
“估一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学生画的“1”“12”“14”的基础上生成了整数“2”和分数“23”,呈现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从“自然结构”到“知识结构”的过渡,这应该是“尊重儿童”教学设计的重要体现。所以,把“尊重儿童”的理念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才是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
三、“尊重儿童”的愿景:从“度”到“渡”的往返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从1个物体、1群物体、1个整体到单位“1”的长度设计;第二条是由分数含义、分析、概括、抽象到分数意义的宽度设计;第三条是通过两种量的比较,由“1”的动态变化,看到每一份的动态变化,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的厚度设计。三维视角的设计建构了“尊重儿童”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将数学化的学习结果再还原于生活应用,进行合理的解释更富有积极意义。如生活中的分数解释教学——
师 出示图13、图14,猜一猜,这两位同学想表达怎样的分数呢?
对于图13,学生猜出了130、17、1365等等不同的分数,再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不同,分母不同;都取1天,所以分子相同。
对于图14 ,课堂上没有学生能够理解设计者的意图,设计的学生说:这是《哈利·波特》电影里的934站台。一语点醒梦中人!有的学生还理解到:所谓934站台,可能就是在第9和第10站台之间,把这个间隔看作单位“1”,其中的34之处就是。
最后教师总结:
师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很多“1”,单位“1”的“1”,几分之一的“1”,以及同学们所说的22、33、44……当中都出现了“1”,这些“1”,它们究竟不同在哪里?现在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自然数“1”的呢?
师 从1个物体、1群物体、1个整体到单位“1”,从单位“1”中的“1”、几分之一中的“1”,还有22、33、44……中的“1”,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旨在营造一种有师生学习智慧的温度课堂,建构一种有数学认知与思维发展特性的立体式气度课堂,最终实现的是由“度”到“渡”的融合。“度”的本意是指“事物所达到的境界”,而“渡”的本意是“由此到彼”,有“摆渡”之意。引申到数学教学中,可以理解“度”注重的是学习程度和学习效能,而“渡”则更看重学习的状态与沿途的风景。“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期望引发师生由“度”到“渡”的往返,既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思维的发展,又注重学习心理的健康成长,既渡人亦自渡,在“尊重儿童”的數学教学中实现“人在中央”的课堂理想!
关键词:尊重儿童 数学教学 生本
“尊重儿童”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提醒教育者在预设教学时关注儿童的数学学习背景,在课堂学习之中关注儿童的数学学习思维,在课堂学习之外关注儿童的生活数学解释。“尊重儿童”追求的是一种师生人性的释放,表达的是一种自觉探究的愿景。凝眸“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如何将理念化为现实,孕育在教学设计中,呈现在课堂表达里?如何将教师的教学期望转化为儿童自我数学学习的诉求?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以笔者设计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聚焦课堂,解读“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
一、“尊重儿童”的根基:有温度的数学释放
笔者以为,“尊重儿童”的数学课堂首要的是读懂儿童。如果读不懂儿童,就无法讨论尊重与不尊重。读懂儿童就一定要释放儿童,儿童的释放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理解:第一,儿童自然理解的释放;第二,儿童知识形成过程中思维的释放。也可以理解为,是让不同的声音在同一个时空和场所中自由的呈现。如五年级所学习的“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三年级已有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与抽象。儿童的学习是建立在什么样的状态之中的呢?课堂前测的当堂反馈环节如下:
师 课前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分数,请你的同桌猜一猜你设计的分数,并请他说一说是怎么理解你设计的分数,和你的理解一样吗?
(小组交流,随后全班交流。)
有的学生善于用形象来描述,比如画图,有的学生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有的学生更善于用文字呈现自己的想法,无论结果如何,学生自主表达的过程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这样的反馈,是儿童展开本次学习的起点,亦是丰富教学资源产生的路径。“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要营造一种让儿童安全学习的氛围,让儿童在课堂里自由的表达与思考。当然,儿童的思考表达可能不完美,也可能很笨拙,但是他们很努力,说错了也没关系,重新再来。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一种有温度的课堂,师生共同自由地徜徉在数学的研究世界里。
二、“尊重儿童”的实践:建构立体式的气度课堂
“尊重儿童”的数学课堂有着自己的实践样态,它是一种建立在儿童学习经验基础上的自觉认知与主动开放,立足于教学的重难点、优化重组学习资源,建构有长度、有宽度、有厚度的三维立体式气度课堂。
(一)突破难点——建构有长度的课堂
教师在了解儿童的数学基础之后,要抓住儿童旧知的生长和发展,利用其思维的展开与深入,为新知发展理清脉络,使课堂拥有知识结构的长度,简言之为承前启后。例如“分数的意义”难点就是要理解好单位“1”。笔者抓住了由一个物体过渡到一群物体,由一群物体过渡到一个整体, 那么,看成一个整体以后,在儿童的思维中,它还会继续留有一些背景,这时的单位“1”的教学突破点就定位在进一步去背景化,这也可以理解为数学教学中概括抽象化的过程。
导入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
(出示图1。)
师 (指1个桃)这是( )个桃?可用自然数( )表示。
师 (指4个桃)能用“1”表示吗?这里自然数“1”表示( )。
师 (用布遮盖着的物体)还能用“1”表示吗?这里自然数“1”表示( )。
师 自然数“1”可真了不起,它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群物体,还可以表示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自然数“1”还可以怎样理解呢?今天我们继续研究。
认识“单位‘1’”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 看看黑板上同学们自己的作品,在这些分数中,大家是怎么理解这个“1”的呢?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1可以表示1个房子、1个长方形、1小时、1米、12颗星围成的1个整体、21个三角形围成的1个整体。)
师 根据大家对“1”的理解,你能将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学生会有不同的分类,一一说明理由,再请其他同学辨析。最后达成共识可分三类:1个物体、1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
师 (出示图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这里的“1”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明确这个分数为2100,这里的“1”可以表示1个苹果、1个班级、1个国家、1个世界、1个宇宙、1根头发、1把尺子等。)
师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里的“1”可以无限大,也可以无限小,“1”可以表示1个物体,也可以表示1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个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通常人们称它为单位“1”。认识了单位“1”,你能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了吗?
上述教学设计可让学生从原有知识、原有经验、原有感受中领悟到什么是自然数“1”,体会到这里的“1”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从而对“1”产生新的认识,在逐步去背景化和抽象化之后,最终形成了对单位“1”的初步认知。“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要顺应儿童的数学思维发展,让儿童的思维在不断的生成与发展中自觉地前行。
(二)突出重点——建构有宽度的课堂
“尊重儿童”的数学课堂倡导让儿童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智慧、提高能力。《分数的意义》一课的重点是形成对分数意义的概念。在学生已理解多个具体分数的含义基础上,再把这些分数的含义进行聚集,这仅是概念形成的第一步。接着,怎样由含义上升到意义,才是重点之所在。
本课关于分数概念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 8( )表示什么意思?它可能是哪些分数?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誰能用一句话说明8( )是什么意思? 师 ( )8又表示什么意思?它可能是哪些分数?谁能用一句话说明( )8的意思?
(学生作图3。)
师 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体会18、28、38、48、58、68、78、88的演变过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你发现什么?预设:( )8是由( )个18组成,那18就是( )8的分数单位
你能说说黑板上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师 ( )( )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 (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而产生的数,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学生讨论、不断完善,得到完整的概念)那什么又是分数单位呢?
8( )、( )8、( )( )的递进设计,
让学生进一步提炼、分析、思考,增长智慧,最后形成了分数的意义。从具体的含义走向抽象的意义,“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就是“水到渠成”式的学习,是儿童内心的自省与自悟,是一种数学亲历、感悟、成长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宽度,方可成就儿童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时空。
(三)优化重组——建构有厚度的课堂
“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只有课堂的长度和宽度是不够的,那样的课堂仅是平面的二维课堂,还应加上思维的厚度才能成为三维的数学立体式成长课堂。笔者以为,数学思维的厚度是由师生的智慧共同书写的,这样的课堂厚度是对数学认知的深入与清晰,是对数学思维的批判与创新。例如《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所有的课堂练习均来自于学生的课前分数设计,但是此时的数学思考又远远高于当初的认知,用新知去重新发现与感悟已有经验,优化重组自我认知结构,以期构建数学课堂的厚度。
学生资源再认知的教学设计如下:
1.比一比。
(全班猜学生设计的分数,并用分数的意义进行数学解释。随后呈现学生作品,如图4。)
师 为什么它们都可以用23表示?
师 为什么它们表示23的颗数不同呢?
2.估一估:数感培养,分数与整体的关系。
(呈现学生作品,如图5。)
师 你能知道两个“?”分别表示多少吗?为什么?
师 (出示图6)你知道最上面的两个长条可以用几来表示呢?为什么?
师 (出示图7~图12)想一想:下面同学们想表达的分数又是多少呢?
对于图7“五颗红星(深色)和五颗黑星(浅色)”,学生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有的学生认为是“510”,有的学生认为是“12”,也有的学生认为是“55”。对于图8,有的学生理解成“1”,当时就有学生反驳:“1”不是分数,应该是“22、33、44……”;更有学生总结道:只要是分子和分母相同就可以了,它可以看成无数个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对于图9,学生是想表达“原来有9位同学,走了2位同学,现在还剩原来人数的79”……
开放、整合、对比、深入,“比一比”的教学环节中由原来研究的一个物体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到一群物体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再到这里练习中设计者突出的单位“1”动态变化,且导致每一份的个数也发生了动态的变化,同样是23,为什么颗数不同呢?笔者请学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分数和它对应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概念理解。
“估一估”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学生画的“1”“12”“14”的基础上生成了整数“2”和分数“23”,呈现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从“自然结构”到“知识结构”的过渡,这应该是“尊重儿童”教学设计的重要体现。所以,把“尊重儿童”的理念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之中,才是数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之所在。
三、“尊重儿童”的愿景:从“度”到“渡”的往返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从1个物体、1群物体、1个整体到单位“1”的长度设计;第二条是由分数含义、分析、概括、抽象到分数意义的宽度设计;第三条是通过两种量的比较,由“1”的动态变化,看到每一份的动态变化,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的厚度设计。三维视角的设计建构了“尊重儿童”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与此同时,将数学化的学习结果再还原于生活应用,进行合理的解释更富有积极意义。如生活中的分数解释教学——
师 出示图13、图14,猜一猜,这两位同学想表达怎样的分数呢?
对于图13,学生猜出了130、17、1365等等不同的分数,再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不同,分母不同;都取1天,所以分子相同。
对于图14 ,课堂上没有学生能够理解设计者的意图,设计的学生说:这是《哈利·波特》电影里的934站台。一语点醒梦中人!有的学生还理解到:所谓934站台,可能就是在第9和第10站台之间,把这个间隔看作单位“1”,其中的34之处就是。
最后教师总结:
师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很多“1”,单位“1”的“1”,几分之一的“1”,以及同学们所说的22、33、44……当中都出现了“1”,这些“1”,它们究竟不同在哪里?现在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个自然数“1”的呢?
师 从1个物体、1群物体、1个整体到单位“1”,从单位“1”中的“1”、几分之一中的“1”,还有22、33、44……中的“1”,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旨在营造一种有师生学习智慧的温度课堂,建构一种有数学认知与思维发展特性的立体式气度课堂,最终实现的是由“度”到“渡”的融合。“度”的本意是指“事物所达到的境界”,而“渡”的本意是“由此到彼”,有“摆渡”之意。引申到数学教学中,可以理解“度”注重的是学习程度和学习效能,而“渡”则更看重学习的状态与沿途的风景。“尊重儿童”的数学教学期望引发师生由“度”到“渡”的往返,既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思维的发展,又注重学习心理的健康成长,既渡人亦自渡,在“尊重儿童”的數学教学中实现“人在中央”的课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