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励教学法包括延迟评价激励法、竞赛激励法、榜样激励法、大胆推测激励法等,运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发挥潜能,也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阅读教学;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学习思维相一致,才是最快捷有效的学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顿悟、灵感。激励犹如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激活其内在积极性,使其经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不断追求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潜能,形成创新能力。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延迟评价激励法
所谓延迟评价,是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指问题提出后,学生回答,教师不宜过早地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让不同的答案互相碰撞,产生新的灵感、顿悟,形成新的发现,新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及思维空间,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例如在《海燕》一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不像其他水鸟一样躲藏起来,而是高傲地飞翔?”
生:这是作者用水鸟来衬托海燕,突出海燕的勇敢。师:哪位同学有其他意见?生:“高傲”是贬义褒用,描绘出海燕的英姿,也表现出它对暴风雨的无畏。师:还有谁发言?生:海燕这样不顾水鸟胆怯的心情而自个儿高傲地飞上天空,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师:(有些意外)还有另类意见吗?生:我不同意两位同学的意见,高尔基用象征手法赋予海燕人的灵性,用“高傲”一词表现它对恶势力的蔑视,对暴风雨的无惧。师:你们的意见真棒!有些很有创意,甚至连教师也想不到……
上面的例子,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立即评价,而是让他们启动思维、展开联想,尽管有些答案不符事实,但有创意,最后得到较准确的答案。这种延迟评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活了他们发现、研究、探索的创造活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表独立意见的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提出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如果教师过早地评价,就会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封闭性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
二、竞赛激励法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用竞赛的形式制造有节奏的紧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运转和反应都比平时明显加快,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竞赛,如阅读文段并概括大意的速度比赛,阅读小测比赛,找出文段重点词语、中心句的比赛,理解文段词语含义的准确度比赛等;也有小组间竞赛,如评选回答问题快、多、准的小组,争当理解能力强的小组,小组阅读积分赛等。总之,无论是个人竞赛还是小组竞赛,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小组竞赛,可以培养组员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榜样激励法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个性还没定型,因而,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榜样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他们,使其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其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考虑到年龄和知识经验相近,教师在学生中选取榜样最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产生激励作用。
例如,在阅读测试后进行评价时,对成绩较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风气,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或要求阅读成绩一直较好的同学作经验报告,这样既可以树立榜样,又可以使经验传播;或举一些本来阅读成绩较差,后来经过努力成绩得到较大提高的同学刻苦学习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发展是无限的、变化的,激发他们克服阅读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四、大胆推测激励法
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某句话或某个文段隐含着某种深意,而这种深意需要用较适当的词语去概括或描述。汉语中近义词、同义词较多,要准确找出某个词来概括、描述文段,并非易事。因而,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掌握方法,引导、鼓励学生,沿着某一思维方向大胆推测,寻找合适的词语。
例如,比较《散步》与课外文段《送小龟回家》所蕴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散步》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流露出对生活的使命感,强调的是理解和体谅的精神,《送小龟回家》充满童话色彩,那么,它与《散步》蕴含的哲理一样吗?生:(无语)师:大家看一下文段,是什么原因“我们”一家要送小龟回家?生:因为儿子看到小龟不吃东西,认为小龟想家、想爸爸妈妈了。师:好,那小龟的家是在什么地方?生:在河里。师:谁拆散了小龟一家?生:是人从河里把小龟捕出来拆散他们一家。师:回答得很好。小龟与爸爸妈妈不能团聚,可以用一个准确的四字常用词来描述,这个词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生:家破人亡。师:小龟一家还健在,不能用“亡”字来描述。大家大胆推测一下,不要怕猜错,没关系。生:妻离子散。师:有一个“离”字,思维方向对了,大家再沿着这个方向去想。生:生离死别。师:“离”字是放在最后,并且是形容亲人被迫分开的,应该是哪个词?生:骨肉分离。师:对了,小龟与家人的骨肉分离是自愿的吗?生:不,是人为的。师:很好。现在找一个同学来总结一下《送小龟回家》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纷纷举手)生:这篇短文讲了不要人为地制造骨肉分离的道理,有一种思念家园、渴望团聚的感情。
上面的例子,正是教师在学生理解了文段大意后,引导学生思维沿着某一方向猜测、探索,找出恰当词语概括出文段的道理。实际上,这种推测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如同猜谜语般兴奋,只要教师稍加点拨,恰当的词语便呼之即出。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思维也相当活跃,这样既可以训练其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其较强的概括力,对学生以后的阅读练习大有裨益。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所以,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激励教学法;阅读教学;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阅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学习思维相一致,才是最快捷有效的学习。因而,在阅读教学中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顿悟、灵感。激励犹如催化剂,能够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激活其内在积极性,使其经过自己的积极活动不断追求成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身潜能,形成创新能力。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教学法来提高教学质量呢?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延迟评价激励法
所谓延迟评价,是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指问题提出后,学生回答,教师不宜过早地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让不同的答案互相碰撞,产生新的灵感、顿悟,形成新的发现,新的看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及思维空间,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例如在《海燕》一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不像其他水鸟一样躲藏起来,而是高傲地飞翔?”
生:这是作者用水鸟来衬托海燕,突出海燕的勇敢。师:哪位同学有其他意见?生:“高傲”是贬义褒用,描绘出海燕的英姿,也表现出它对暴风雨的无畏。师:还有谁发言?生:海燕这样不顾水鸟胆怯的心情而自个儿高傲地飞上天空,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表现。师:(有些意外)还有另类意见吗?生:我不同意两位同学的意见,高尔基用象征手法赋予海燕人的灵性,用“高傲”一词表现它对恶势力的蔑视,对暴风雨的无惧。师:你们的意见真棒!有些很有创意,甚至连教师也想不到……
上面的例子,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没有立即评价,而是让他们启动思维、展开联想,尽管有些答案不符事实,但有创意,最后得到较准确的答案。这种延迟评价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活了他们发现、研究、探索的创造活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表独立意见的思维空间,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提出与众不同的真知灼见。如果教师过早地评价,就会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封闭性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性就会被扼杀。
二、竞赛激励法
“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用竞赛的形式制造有节奏的紧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大脑运转和反应都比平时明显加快,显著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竞赛,如阅读文段并概括大意的速度比赛,阅读小测比赛,找出文段重点词语、中心句的比赛,理解文段词语含义的准确度比赛等;也有小组间竞赛,如评选回答问题快、多、准的小组,争当理解能力强的小组,小组阅读积分赛等。总之,无论是个人竞赛还是小组竞赛,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小组竞赛,可以培养组员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榜样激励法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个性还没定型,因而,模仿能力较强,可塑性也较强。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切合学生实际的榜样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习他们,使其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其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考虑到年龄和知识经验相近,教师在学生中选取榜样最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产生激励作用。
例如,在阅读测试后进行评价时,对成绩较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风气,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或要求阅读成绩一直较好的同学作经验报告,这样既可以树立榜样,又可以使经验传播;或举一些本来阅读成绩较差,后来经过努力成绩得到较大提高的同学刻苦学习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人的发展是无限的、变化的,激发他们克服阅读难题的勇气和信心。
四、大胆推测激励法
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某句话或某个文段隐含着某种深意,而这种深意需要用较适当的词语去概括或描述。汉语中近义词、同义词较多,要准确找出某个词来概括、描述文段,并非易事。因而,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掌握方法,引导、鼓励学生,沿着某一思维方向大胆推测,寻找合适的词语。
例如,比较《散步》与课外文段《送小龟回家》所蕴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师:《散步》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流露出对生活的使命感,强调的是理解和体谅的精神,《送小龟回家》充满童话色彩,那么,它与《散步》蕴含的哲理一样吗?生:(无语)师:大家看一下文段,是什么原因“我们”一家要送小龟回家?生:因为儿子看到小龟不吃东西,认为小龟想家、想爸爸妈妈了。师:好,那小龟的家是在什么地方?生:在河里。师:谁拆散了小龟一家?生:是人从河里把小龟捕出来拆散他们一家。师:回答得很好。小龟与爸爸妈妈不能团聚,可以用一个准确的四字常用词来描述,这个词是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生:家破人亡。师:小龟一家还健在,不能用“亡”字来描述。大家大胆推测一下,不要怕猜错,没关系。生:妻离子散。师:有一个“离”字,思维方向对了,大家再沿着这个方向去想。生:生离死别。师:“离”字是放在最后,并且是形容亲人被迫分开的,应该是哪个词?生:骨肉分离。师:对了,小龟与家人的骨肉分离是自愿的吗?生:不,是人为的。师:很好。现在找一个同学来总结一下《送小龟回家》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纷纷举手)生:这篇短文讲了不要人为地制造骨肉分离的道理,有一种思念家园、渴望团聚的感情。
上面的例子,正是教师在学生理解了文段大意后,引导学生思维沿着某一方向猜测、探索,找出恰当词语概括出文段的道理。实际上,这种推测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如同猜谜语般兴奋,只要教师稍加点拨,恰当的词语便呼之即出。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思维也相当活跃,这样既可以训练其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其较强的概括力,对学生以后的阅读练习大有裨益。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所以,教学中恰当运用激励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