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勒内·马厄说,“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的确如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直接涉及人的发展——特别是人的个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个性成了今天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教育学不能不研究个性问题。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提出并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极为必要的,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
毋庸质疑,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每个人由于受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且人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要求就是个性化。
目前,我国的在校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本身具有较强个性,应该对他们的教育必须适合他们的特点来进行。当前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电影,录像机,电脑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便利。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总体上是重共性轻个性,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机器一样,培养的学生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标准件”,极大地压抑了个性。
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要进行个性化教育。要进行个性化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每个学生过去和现在,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找到最适宜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校来讲,了解学生总是局限于一定的环境,比如校园、课堂,相对于学生成长的全面性(家庭、社会环境等)而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入学时要对学生作全面了解。一般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试手段来完成,如制作发放“学生个性发展调查手册”等,为进行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第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观察。即不同环境中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这些活动和比赛等发现学生的特殊能力,使之得到较好的发展。第三,组织一些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从家庭、医疗卫生部门、校外教育机构等获取必要的信息与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二、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
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个性化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过程。了解学生的个性后,教育者对于良好的个性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而且要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个性化教育承担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任。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个性化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个性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并没有专门的教育阵地,也不是脱离现有的教育体系去组织什么专门的教育,而是要将学生的个性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这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指课堂教育,还要注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广义的教育活动而言,则必须向社会开放,不断从社会中汲取养料,利用社会的各种成果来实施个性化教育。目前最有成效的就是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使个性化教育从理想向现实前进了一大步。
个性化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速度,个性教育要从研究如何从每个孩子不同的智能结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从学生主体出发,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和需要。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就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改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个性教育理论研究,不能简单地把个性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兴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个性教育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品质。在这里不妨尝试一下教学个性化的实施。如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实行学分制、探索性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特别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
有些人把发展个性与个人主义等同起来,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倡导个人主义,这是极端错误的。个性化教育倡导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天赋、爱好及特长,加以引导,扬长避短,促使学生和谐发展。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因此将二者等同起来加以排斥是不可取的。同时,个性教育的对立面是“划一性教育”,而不是集体主义教育,个性教育强调的是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发展的重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会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关心他人、善于合作的人;他们有远见抱负但不自命不凡,他们有真才实学但不狂妄自大。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
第三,教育者本人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思想、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对受教育者有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渊博的知识,极强的创造力,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法,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众不同的个人品格等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个性的形成既是长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耐心,从栽桃育李开始到滿园芬芳,总有千般辛勤万般劳苦凝聚其中。所以个性化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有充分的奉献精神,去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强烈而积极的熏陶作用。
另外,个性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管是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应该让个性化教育贯穿其中。惟其如此,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结出累累硕果。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
毋庸质疑,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每个人由于受家庭,环境,性格等因素的影响,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且人本身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的要求就是个性化。
目前,我国的在校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本身具有较强个性,应该对他们的教育必须适合他们的特点来进行。当前现代教育技术日新月异:教学电影,录像机,电脑网络的广泛应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便利。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总体上是重共性轻个性,像工业流水线上生产机器一样,培养的学生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标准件”,极大地压抑了个性。
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就要进行个性化教育。要进行个性化教育,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此,全面了解学生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每个学生过去和现在,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了解学生的优缺点和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找到最适宜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校来讲,了解学生总是局限于一定的环境,比如校园、课堂,相对于学生成长的全面性(家庭、社会环境等)而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入学时要对学生作全面了解。一般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试手段来完成,如制作发放“学生个性发展调查手册”等,为进行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第二,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观察。即不同环境中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通过这些活动和比赛等发现学生的特殊能力,使之得到较好的发展。第三,组织一些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从家庭、医疗卫生部门、校外教育机构等获取必要的信息与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二、如何进行个性化教育
学生个性的培养和个性化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艰巨的过程。了解学生的个性后,教育者对于良好的个性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而且要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个性化教育承担起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任。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个性化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个性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实体,并没有专门的教育阵地,也不是脱离现有的教育体系去组织什么专门的教育,而是要将学生的个性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在这里,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指课堂教育,还要注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广义的教育活动而言,则必须向社会开放,不断从社会中汲取养料,利用社会的各种成果来实施个性化教育。目前最有成效的就是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使个性化教育从理想向现实前进了一大步。
个性化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理特征、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不同的发展速度,个性教育要从研究如何从每个孩子不同的智能结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从学生主体出发,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和需要。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就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改革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个性教育理论研究,不能简单地把个性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兴趣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个性教育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积极的个性品质。在这里不妨尝试一下教学个性化的实施。如小班化教学、分层教学、实行学分制、探索性教学、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特别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
有些人把发展个性与个人主义等同起来,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倡导个人主义,这是极端错误的。个性化教育倡导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天赋、爱好及特长,加以引导,扬长避短,促使学生和谐发展。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因此将二者等同起来加以排斥是不可取的。同时,个性教育的对立面是“划一性教育”,而不是集体主义教育,个性教育强调的是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其更好地承担社会发展的重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会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关心他人、善于合作的人;他们有远见抱负但不自命不凡,他们有真才实学但不狂妄自大。这是个性化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
第三,教育者本人要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思想、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对受教育者有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应具备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渊博的知识,极强的创造力,独特的见解和思维方法,扎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与众不同的个人品格等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个性的形成既是长期的,也是潜移默化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有耐心,从栽桃育李开始到滿园芬芳,总有千般辛勤万般劳苦凝聚其中。所以个性化的教育需要教育者有充分的奉献精神,去实现对学生个性的强烈而积极的熏陶作用。
另外,个性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管是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应该让个性化教育贯穿其中。惟其如此,个性化教育才能真正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