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是否把跨文化教育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和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教实际,深入剖析了进行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重点阐述了跨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提出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42-02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在英语当中,与之相近的词汇还有“cross-cultural education”(多种文化的教育)和“trans-cultural education”(異文化的教育)等。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国家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社会推进跨文化时代,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认识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扩展和各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的深人,社会对于英语交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背单词、看短文,而是渴望轻松地听懂欧美人士的话语、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熟练地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但尴尬的是,一些人在系统学习了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之后,仍难于同外国友人、同事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总感觉交际者之间有着一堵无形的墙,阻隔着信息的准确传递,很难顺畅地展开英语交际。这无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迫切要求我们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时代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本质上讲,外语教学实质就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
(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即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但时常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2003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考虑和进行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基本要求。
(三)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语言和它所赖以存在的文化之间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总结发现与母语文化的不同点,从而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的不同特性,并同时找到与母文化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和接受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接触、碰撞和冲突中,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把握
大学英语教材本身渗透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要使跨文化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利用,教育效果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认真进行挖掘和把握。根据《英美文化词典》(胡文仲,1995),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文化通过历史的发展和建立而积累而成的,如《圣经》、《伊索寓言》、古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等内容,加强对此内容的学习了解,才能知道诸如:writing on the wall; Do in Rome as Romans do; rain cats and dogs; The Fifth Column; One’s Pound of flesh; Catch 22 等习语的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二)习俗文化
习俗文化是贯穿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有风俗习惯而形成人们应该遵循的一定规则。包括问候与道别、致谢与致歉、称赞极其回应、邀请及答复、介绍、称谓语、姓名、话题、约会与拜访、送礼、禁忌语和委婉语、隐私、谦恭、女士优先等,也包括一日三餐、餐桌礼仪、茶休、快餐店、酒馆、小费、养儿育女等,以及基督徒的日常宗教活动、教堂建筑等等。
(三)体态文化
体态文化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脚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等。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体态符号,同一个体态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在美国,人们常把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圈,剩下的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用以表达“OK”,即同意或没问题,而在巴西是“肛门”的替代语,在日本则表示金钱,我国其本意则表示为零。
(四)思维文化
思维文化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集中体现,表现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载体,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整体到具体,从大到小,先全面考虑,后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而西方人则刚好颠倒过来,由具体到整体,由点到线,以线式为主题的线式思维方式。西方人擅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因此思维模式是线式;而中国人见长于整体式,富于想象,依靠直觉,是一种圆式思维方式。
(五)心态文化
心态文化是指民族心里和社会意识所渗透于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表达。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是任何社会和文化中避免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事的哲学、逻辑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其中包括个人主义、自立精神和自我实现、平等和友谊、乐观主义、多元主义、女权主义、实用主义、竞争、效率等。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成功进行跨文化教育,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之外,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我们要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一)通过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教育
词汇教学的难点恰恰是词语的文化内涵,例如:“I’m sorry.”“I apologize.”都是致歉用语,困扰学生的是如何运用得体。教师应当向学生说明英语中最常用的致歉用语是“I’m sorry.”,只有在人们冒犯他人,情节比较重时才说“I apologize.”。又如idealism 在英语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哲学著述中,意思是“唯心主义”;另一个是更通常的用法,意思是“理想主义”。在用于前一个意思时,并无褒贬;而用于后一个意思时,有时肯定,有时否定,甚或兼而有之。Idealism意思为“唯心主义”时,它的反义词是materialism(唯物主义),materialism在英语中是个中性词,而在汉语中“唯物主义”具有褒义,“唯心主义”则有贬义。此外,以希腊神话中的Achilles’ heel(阿基利斯脚踵)来指代“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致命弱点”,以The wooden horse of Troy(特洛伊木马)来指代“从内部搞破坏的人和事”或者“为攻破敌人防线而隐藏其实力的事物”,以fall on one’s sword来表示“扑剑而亡,以身殉职”诸如此类的典故,都是英语民族文化的反映,只有将其放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理解和掌握。
(二)通过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进行跨文化教育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到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西方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主旨,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3 Section A “A Good Heart to Lean on”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令学生费解:But the next day people kidded him by saying it was the first time any fighter was urged to take a dive before the fight began.(《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3 Section A)这句的难点在于短语“take a dive”,许多学生从字面去理解,“take a dive”是 “突然下降,暴跌”的意思。可在本句中怎么也理解不通,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事实上,这还是个美国俚语,通常用作隐喻。它原用于职业拳击比赛中一方事先被收买在比赛中假装认输,下注者因此从中渔利。后来有引申为“假装认输,甘愿认输”。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美国拳击比赛和赌博方面的文化知识,弄清这一关键词的含义后,学生就能轻而易举的读懂该句话的意思。
(三)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进行跨文化教育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总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 i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 is a friend of mine”,这里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边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好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廉洁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其在逻辑上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文式英语的错误是大有裨益的。
(四)通过現代传媒等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跨文化教育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方法之外,另外还可利用其他多种手段,了解异国文化。例如可以收集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也可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或者推荐学生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建议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做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运用。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已势在必行,它对于不断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重要的启示。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广大外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贯穿到整个外语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樊葳葳.外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0,(3).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42-02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一般是指在两种文化之间进行的一种教育。在英语当中,与之相近的词汇还有“cross-cultural education”(多种文化的教育)和“trans-cultural education”(異文化的教育)等。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国家之间合作与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将人类社会推进跨文化时代,跨文化教育也就应运而生。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认识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需要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扩展和各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的深人,社会对于英语交际运用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背单词、看短文,而是渴望轻松地听懂欧美人士的话语、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熟练地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但尴尬的是,一些人在系统学习了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之后,仍难于同外国友人、同事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总感觉交际者之间有着一堵无形的墙,阻隔着信息的准确传递,很难顺畅地展开英语交际。这无疑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迫切要求我们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时代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本质上讲,外语教学实质就是一种跨文化教育,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
(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侧重于传授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即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但时常忽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走上社会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2003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充分考虑和进行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教育,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基本要求。
(三)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众所周知,语言和它所赖以存在的文化之间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总结发现与母语文化的不同点,从而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文化的不同特性,并同时找到与母文化的共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和接受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文化的接触、碰撞和冲突中,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内容把握
大学英语教材本身渗透着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要使跨文化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利用,教育效果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认真进行挖掘和把握。根据《英美文化词典》(胡文仲,1995),笔者认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文化通过历史的发展和建立而积累而成的,如《圣经》、《伊索寓言》、古希腊罗马神话、莎士比亚戏剧等等内容,加强对此内容的学习了解,才能知道诸如:writing on the wall; Do in Rome as Romans do; rain cats and dogs; The Fifth Column; One’s Pound of flesh; Catch 22 等习语的所表达的真正含义。
(二)习俗文化
习俗文化是贯穿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交际活动中有风俗习惯而形成人们应该遵循的一定规则。包括问候与道别、致谢与致歉、称赞极其回应、邀请及答复、介绍、称谓语、姓名、话题、约会与拜访、送礼、禁忌语和委婉语、隐私、谦恭、女士优先等,也包括一日三餐、餐桌礼仪、茶休、快餐店、酒馆、小费、养儿育女等,以及基督徒的日常宗教活动、教堂建筑等等。
(三)体态文化
体态文化是由人体发出的具有表情达意功能的一套图像性符号,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脚体动作和身体位置的变化等。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体态符号,同一个体态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在美国,人们常把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圈,剩下的三个指头分开向上伸直,用以表达“OK”,即同意或没问题,而在巴西是“肛门”的替代语,在日本则表示金钱,我国其本意则表示为零。
(四)思维文化
思维文化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差异的集中体现,表现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思维外化的载体,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整体到具体,从大到小,先全面考虑,后缩小思路,考虑具体细节。而西方人则刚好颠倒过来,由具体到整体,由点到线,以线式为主题的线式思维方式。西方人擅长于分析和逻辑推理,因此思维模式是线式;而中国人见长于整体式,富于想象,依靠直觉,是一种圆式思维方式。
(五)心态文化
心态文化是指民族心里和社会意识所渗透于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表达。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是任何社会和文化中避免不了的指令,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事的哲学、逻辑推理的模式、评价事物的规范、道德的标准等。其中包括个人主义、自立精神和自我实现、平等和友谊、乐观主义、多元主义、女权主义、实用主义、竞争、效率等。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成功进行跨文化教育,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教师具备了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除此之外,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我们要侧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
(一)通过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教育
词汇教学的难点恰恰是词语的文化内涵,例如:“I’m sorry.”“I apologize.”都是致歉用语,困扰学生的是如何运用得体。教师应当向学生说明英语中最常用的致歉用语是“I’m sorry.”,只有在人们冒犯他人,情节比较重时才说“I apologize.”。又如idealism 在英语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哲学著述中,意思是“唯心主义”;另一个是更通常的用法,意思是“理想主义”。在用于前一个意思时,并无褒贬;而用于后一个意思时,有时肯定,有时否定,甚或兼而有之。Idealism意思为“唯心主义”时,它的反义词是materialism(唯物主义),materialism在英语中是个中性词,而在汉语中“唯物主义”具有褒义,“唯心主义”则有贬义。此外,以希腊神话中的Achilles’ heel(阿基利斯脚踵)来指代“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致命弱点”,以The wooden horse of Troy(特洛伊木马)来指代“从内部搞破坏的人和事”或者“为攻破敌人防线而隐藏其实力的事物”,以fall on one’s sword来表示“扑剑而亡,以身殉职”诸如此类的典故,都是英语民族文化的反映,只有将其放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教学,学生才易理解和掌握。
(二)通过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进行跨文化教育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到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西方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让学生弄清文章的主旨,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3 Section A “A Good Heart to Lean on”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令学生费解:But the next day people kidded him by saying it was the first time any fighter was urged to take a dive before the fight began.(《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3 Section A)这句的难点在于短语“take a dive”,许多学生从字面去理解,“take a dive”是 “突然下降,暴跌”的意思。可在本句中怎么也理解不通,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事实上,这还是个美国俚语,通常用作隐喻。它原用于职业拳击比赛中一方事先被收买在比赛中假装认输,下注者因此从中渔利。后来有引申为“假装认输,甘愿认输”。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美国拳击比赛和赌博方面的文化知识,弄清这一关键词的含义后,学生就能轻而易举的读懂该句话的意思。
(三)通过引导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进行跨文化教育
语法是语言表达方式的总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 is my a friend”,而应该说“He is a friend of mine”,这里双重所有格准确地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看到if,两句的语法关系边了然于胸。汉语则未必如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毛泽东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看上去好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句之间无廉洁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其在逻辑上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引导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文式英语的错误是大有裨益的。
(四)通过現代传媒等其他辅助手段进行跨文化教育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方法之外,另外还可利用其他多种手段,了解异国文化。例如可以收集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也可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或者推荐学生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建议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做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运用。
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已势在必行,它对于不断改革中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重要的启示。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广大外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贯穿到整个外语教学的始终。
参考文献:
[1]樊葳葳.外语教育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吴国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干扰问题[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0,(3).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