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介绍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主要程序,并仔细分析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改进的方法,目的在于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公正、科学和权威。
[关键字]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030-02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主要涉及技术方面、质量和管理活动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则是以质量方针为基础,怎样把其职责、工作程序、质量活动过程、组织机构及其所有信息、资源等关联在一起,协调优化整个系统各要素,变成有机的、高度协作的整体,以便实现实验室可以达到客户以及各方面要求的承诺。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实验室承担双方的检测服务,组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技术可靠是实验室必须具备的。实验室承担着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确保对所检测产品的检测数据科学性、可靠性,并以此核心,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进行实验室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贸易发展要求
全球经济化的今天,实现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使实验室得到认可,在世界各地普遍得到重视。并且随着产品品种、类型日益繁杂,技术含量也随着增高,涉及的规范和法规也不断复杂,所以对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水平、检测结论、校准结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竞争对手利用检测结果验证其产品的先進性和优越性,以此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利用检测手段构建技术性壁垒,以此保护本地商品的市场。这些要求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服务更为客观、更为科学。
2、社会公证的要求。
当前商品质量责任纠纷日益增多,责任划分的关键则是产品检测成果,所以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实验室的独立性、公正性收到的关注度越累越高,而社会各界对实验室不断认可。
3、产品认证发展需求。
认证产品常常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基础。所以,准确、客观检测也需要实验室提供支撑。
4、检测机构竞争和实验室不断完善的必然。
依据国际通用标准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向公众彰显技术能力的方式,同时也是不断改进、持续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
因此,依据相关标准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管理实验室的大势所趋,意义深远。
二、建立程序
(一)准备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领导的参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为实现实验室有效科学管理提供了保障,实验室各级领导需要统一认识,改变管理观念,明确目标,在资源上制度上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实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宣传。
2、设立专人负责质量。实验室需要任命一名管理层领导专门负责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阶段,称职负责人至关重要。质量负责领导应该有能力制定良好的计划,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相关事务,了解实验室业务和特点,同时掌握其权限。
3、制定工作计划。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牵涉到的各部分的工作及职工,是系统工程。建立之初,实验室应设立行之有效工作步骤。不管是实验室常规要求,或者特定产品具体要求,都应该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体系既要满足共性、普遍性,也应具备个性、特殊性,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便于实施和操作,符合实际情况。
(二)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贯穿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全过程,作用在于得到认同,以便各个层次的人员了解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的知识。培训主要涉及标准知识、编写文件、技术以及内部审核员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策划工作
1、要求明确,对实验室现状加以分析,这是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须分析实验室所有部门的管理状况,收集信息,整理出所有的记录表格、设施设备、职能、报告、职员岗位职责、管理文件、技术文件、法律法规、流程图和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分类整理,对其分析和评价,以便为建立、实施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2、掌握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程度和相应范围;
3、设立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需能反映实验室宗旨,并满足各方面(法律法规、顾客)要求。
4、明确实验室组织机构以及职能;
5、确定过程流程:依照标准要求,并与各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系统分析,确定在实验室内所有过程的运转流程,并进行流程图绘制。在实施此项过程中尽量具体详细,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进一步优化做好准备。
(四)文件编制工作
实验室要按照策划结果,明确体系文件编写方法、注意事项、结构、基本要求、数量,经质量管理者批准,制定具体的编写计划。
编制体系文件阶段,应注意系统性、唯一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另外要注意,编写体系文件时相关人员应充分参与,文件编制是增值活动,并非目的。实验室体系文件应该作为实验室文化的载体出现。
可逐步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然而衡量质量管理是否有效,体系建设是否成功,并非空谈。本人以为,不应受形式所限,只要有利于组织发展壮大,切实指导工作开展,同时管理体系运行后实验室各项工作能有效运行实施,业务能力能有效改进,自身实际问题能切实得到解决,体系应该就有效成功。
三、现状及存在问题
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实验室管理体系不可能十全十美,实施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充分性以及适宜性,需要利用以下几点运行实施保障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在质量管理方面部分实验室存在以下几个部分的问题:
1、质量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不足,监督和改进手段乏力。
在建立之初尽管大部分实验室都建立了规章制度、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等,但大部分与国家对认可实验室标准还不是十分吻合,管理方面也缺乏流程化和统一化。部分实际的检测操作中,记录表格使用等也不完全相同,没有统一标准规范,尚有地方存在一些疏漏、与标准不符合,文件资料以及技术标准方面缺乏系统性管理,这都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所以急需出台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验室自身情况相符合且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保障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员工质量意识薄弱,质量管理知识不够。
很多实验室由于动员不足,距离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尚有很大差距,基层的管理和检测职工往往关注个人平时管理和检测工作,缺乏对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与意识、运作、持续改进等管理的目标和原理的了解,参与积极不够。也没有深刻领悟和理解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信心不足。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因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不到位,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缺失或者不足,然而这也恰恰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
3、服務意识较低
当前很多实验室隶属于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具备行政与服务双重身份。所以有很多的检测计量工作源自政府监督检验,未足重视客户、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差,效益因此也受到影响。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影响了实验室提供校准服务以及优质的检测的工作。由于服务态度差、时效长、解决问题不及时,客户的投诉和抱怨很多。这些主要是由于全员宣传力度不够和“让顾客满意”意识不强造成的,没有把市场和客户的满意度与实验室的存亡联系在一起,形成市场竞争力不足,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迅速发展。
四、推动实验室管理持续改进
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并使其逐步科学合理是必然趋势。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状况看来,改进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职工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实验室可以利用技术比赛、岗位练兵等诸多方法开展管理培训,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也需要提高。不仅包括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还要包括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确定度估算、确定检测方法、评估检测品稳定性等各个层面知识开展长期的、全方位的培训,提升整个实验室的总体技术水平。
2、健全专业技术管理制度
当前大部分实验室都制定了部分管理制度,涉及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但由于实验室专业不同,还需根据专业增补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方法管理。收集、更新检测标准方法,制定、验证非标准方法。控制审批、使用,保证实验室具备同时也能正确选择和执行检测方法,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确保保证检测成果有效、准确。
过程控制管理。评审检测任务,准备检测方案、人员、资源等事项,取样和实施进行实时检测,维护试验环境、检测成果的获取途径,对检测报告、记录,保留样品各个程序明确规定,确保按照特定程序、有秩序的开展检测工作,各个流程相互牵制,确保各流程质量,增强及时发现和修改问题能力。
结果验证管理。严格落实验证计划、方式、结果评价处理等,验证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监控,保证质量。
公正性保证、保密工作管理。为维护数据使用者的权益,维护自身信誉,应当规定出在工作中获悉保密涉密内容的,实验室应该对其进行保密方法和规定。另外,为确保相关技术员工在公正性、工作能力、诚实性、判断性的可信度,对公正性也应明确规定。
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以上管理制度规定增补部分指导性作业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大操作规程等。
五、结语
实验室的迅速发展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大势所趋。然而即便具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实施仍是关键,这要求大家不断学习、逐步实践。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并将理论与实际不断结合,积极深入基层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以便促进组织业务运作进一步规范,以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成效、技术能力以及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青青.浅议提高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1)
[2]李春艳,刘翠茹,陈德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和运行[J].煤质技术,2013(S1)
[3]李庆玲.浅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行[J].江西建材,2013(01)
[4]王兵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4(04)
[5]陈永刚.如何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3(03)
[关键字]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改进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1-0030-02
一、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本概念及重要性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主要涉及技术方面、质量和管理活动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则是以质量方针为基础,怎样把其职责、工作程序、质量活动过程、组织机构及其所有信息、资源等关联在一起,协调优化整个系统各要素,变成有机的、高度协作的整体,以便实现实验室可以达到客户以及各方面要求的承诺。
以市场经济为背景,实验室承担双方的检测服务,组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高效、技术可靠是实验室必须具备的。实验室承担着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确保对所检测产品的检测数据科学性、可靠性,并以此核心,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和完善,进行实验室认可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贸易发展要求
全球经济化的今天,实现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使实验室得到认可,在世界各地普遍得到重视。并且随着产品品种、类型日益繁杂,技术含量也随着增高,涉及的规范和法规也不断复杂,所以对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水平、检测结论、校准结果提出更高的要求。另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竞争对手利用检测结果验证其产品的先進性和优越性,以此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利用检测手段构建技术性壁垒,以此保护本地商品的市场。这些要求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服务更为客观、更为科学。
2、社会公证的要求。
当前商品质量责任纠纷日益增多,责任划分的关键则是产品检测成果,所以实验室检测数据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实验室的独立性、公正性收到的关注度越累越高,而社会各界对实验室不断认可。
3、产品认证发展需求。
认证产品常常以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基础。所以,准确、客观检测也需要实验室提供支撑。
4、检测机构竞争和实验室不断完善的必然。
依据国际通用标准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向公众彰显技术能力的方式,同时也是不断改进、持续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的重要方式。
因此,依据相关标准实现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管理实验室的大势所趋,意义深远。
二、建立程序
(一)准备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领导的参与。《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为实现实验室有效科学管理提供了保障,实验室各级领导需要统一认识,改变管理观念,明确目标,在资源上制度上支持体系的建设和实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宣传。
2、设立专人负责质量。实验室需要任命一名管理层领导专门负责质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阶段,称职负责人至关重要。质量负责领导应该有能力制定良好的计划,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相关事务,了解实验室业务和特点,同时掌握其权限。
3、制定工作计划。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牵涉到的各部分的工作及职工,是系统工程。建立之初,实验室应设立行之有效工作步骤。不管是实验室常规要求,或者特定产品具体要求,都应该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体系既要满足共性、普遍性,也应具备个性、特殊性,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便于实施和操作,符合实际情况。
(二)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贯穿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全过程,作用在于得到认同,以便各个层次的人员了解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改进的知识。培训主要涉及标准知识、编写文件、技术以及内部审核员等多方面的内容。
(三)策划工作
1、要求明确,对实验室现状加以分析,这是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环节。须分析实验室所有部门的管理状况,收集信息,整理出所有的记录表格、设施设备、职能、报告、职员岗位职责、管理文件、技术文件、法律法规、流程图和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分类整理,对其分析和评价,以便为建立、实施和完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2、掌握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程度和相应范围;
3、设立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需能反映实验室宗旨,并满足各方面(法律法规、顾客)要求。
4、明确实验室组织机构以及职能;
5、确定过程流程:依照标准要求,并与各单位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系统分析,确定在实验室内所有过程的运转流程,并进行流程图绘制。在实施此项过程中尽量具体详细,为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的进一步优化做好准备。
(四)文件编制工作
实验室要按照策划结果,明确体系文件编写方法、注意事项、结构、基本要求、数量,经质量管理者批准,制定具体的编写计划。
编制体系文件阶段,应注意系统性、唯一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另外要注意,编写体系文件时相关人员应充分参与,文件编制是增值活动,并非目的。实验室体系文件应该作为实验室文化的载体出现。
可逐步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然而衡量质量管理是否有效,体系建设是否成功,并非空谈。本人以为,不应受形式所限,只要有利于组织发展壮大,切实指导工作开展,同时管理体系运行后实验室各项工作能有效运行实施,业务能力能有效改进,自身实际问题能切实得到解决,体系应该就有效成功。
三、现状及存在问题
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实验室管理体系不可能十全十美,实施后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保证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充分性以及适宜性,需要利用以下几点运行实施保障控制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在质量管理方面部分实验室存在以下几个部分的问题:
1、质量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不足,监督和改进手段乏力。
在建立之初尽管大部分实验室都建立了规章制度、管理规范、操作流程等,但大部分与国家对认可实验室标准还不是十分吻合,管理方面也缺乏流程化和统一化。部分实际的检测操作中,记录表格使用等也不完全相同,没有统一标准规范,尚有地方存在一些疏漏、与标准不符合,文件资料以及技术标准方面缺乏系统性管理,这都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所以急需出台符合国家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验室自身情况相符合且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从而保障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员工质量意识薄弱,质量管理知识不够。
很多实验室由于动员不足,距离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尚有很大差距,基层的管理和检测职工往往关注个人平时管理和检测工作,缺乏对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参与意识、运作、持续改进等管理的目标和原理的了解,参与积极不够。也没有深刻领悟和理解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信心不足。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因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不到位,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培训缺失或者不足,然而这也恰恰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所在。
3、服務意识较低
当前很多实验室隶属于行政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具备行政与服务双重身份。所以有很多的检测计量工作源自政府监督检验,未足重视客户、市场,快速响应能力差,效益因此也受到影响。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影响,影响了实验室提供校准服务以及优质的检测的工作。由于服务态度差、时效长、解决问题不及时,客户的投诉和抱怨很多。这些主要是由于全员宣传力度不够和“让顾客满意”意识不强造成的,没有把市场和客户的满意度与实验室的存亡联系在一起,形成市场竞争力不足,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和迅速发展。
四、推动实验室管理持续改进
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并使其逐步科学合理是必然趋势。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状况看来,改进的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职工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实验室可以利用技术比赛、岗位练兵等诸多方法开展管理培训,提升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也需要提高。不仅包括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还要包括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确定度估算、确定检测方法、评估检测品稳定性等各个层面知识开展长期的、全方位的培训,提升整个实验室的总体技术水平。
2、健全专业技术管理制度
当前大部分实验室都制定了部分管理制度,涉及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但由于实验室专业不同,还需根据专业增补管理制度,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方法管理。收集、更新检测标准方法,制定、验证非标准方法。控制审批、使用,保证实验室具备同时也能正确选择和执行检测方法,满足法规和顾客要求,确保保证检测成果有效、准确。
过程控制管理。评审检测任务,准备检测方案、人员、资源等事项,取样和实施进行实时检测,维护试验环境、检测成果的获取途径,对检测报告、记录,保留样品各个程序明确规定,确保按照特定程序、有秩序的开展检测工作,各个流程相互牵制,确保各流程质量,增强及时发现和修改问题能力。
结果验证管理。严格落实验证计划、方式、结果评价处理等,验证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监控,保证质量。
公正性保证、保密工作管理。为维护数据使用者的权益,维护自身信誉,应当规定出在工作中获悉保密涉密内容的,实验室应该对其进行保密方法和规定。另外,为确保相关技术员工在公正性、工作能力、诚实性、判断性的可信度,对公正性也应明确规定。
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以上管理制度规定增补部分指导性作业文件,如作业指导书、大操作规程等。
五、结语
实验室的迅速发展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大势所趋。然而即便具备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实施仍是关键,这要求大家不断学习、逐步实践。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并将理论与实际不断结合,积极深入基层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以便促进组织业务运作进一步规范,以不断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成效、技术能力以及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青青.浅议提高实验室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效性[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1)
[2]李春艳,刘翠茹,陈德仁.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和运行[J].煤质技术,2013(S1)
[3]李庆玲.浅谈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运行[J].江西建材,2013(01)
[4]王兵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4(04)
[5]陈永刚.如何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监督工作[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