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尝试·放弃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a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约翰·斯坦贝克在他的短篇小说《菊花》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在父权社会里渴望自由和独立,并大胆地迈出尝试性的一步,最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绝望地放弃梦想的女主人公——伊莉莎。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析导致伊莉莎梦想破灭、精神世界崩溃的原因,以及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塑造表现出来的对于女性的生态人文关怀。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约翰·斯坦贝克 菊花 伊莉莎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小说家,《菊花》是他的短篇小说之一,这是一部以女性为主题的作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家庭主妇——伊莉莎,她整日在家里辛苦劳作,家和菊花苗圃是她生活的天地,侍养菊花的高超技艺是她最骄傲的事情。她和丈夫的生活平静如水、波澜不惊。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也许会一直天经地义地持续下去,直到有一天,一位坐在四轮马车上浪迹天涯、以修理剪刀、锅、盆等物件为生的修理工闯入伊莉莎的生活。他们的交谈激发了深藏在伊莉莎内心深处长久以来的那份渴望,她期望能走出山谷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过上一种自由和独立的生活。当这位修理工别有用心地称赞她美丽的菊花并请求伊莉莎给他一些好的菊花种子带给远方的一位女士时,伊莉莎满心欢悦,她将代表着自己所有期待和梦想的菊花幼苗装在一个新的花盆里送给修理工。然而,在和丈夫一块坐车去共进晚餐的路上,伊莉莎发现了被丢弃在路上的菊花幼苗。被抛弃的菊花幼苗象征着她渴望得到外部世界认可的梦想破灭了,她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梦想顷刻间化为泡影,精神世界瞬间崩溃,最后,她像一位年老的妇人无助地掩面而泣。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如菊花那样脆弱,在无情的打击下,绝望地放弃了自己的尝试和追求。
  本文从生态女性的角度分析了主人公伊莉莎内心的渴望,勇敢的尝试和绝望地放弃梦想的过程和原因,以及作者对于女性的生态人文关怀。
  一 《菊花》的创作背景和生态女性主义
  《菊花》发表于1937年,作者斯坦贝克亲历了美国当时的经济大萧条和迅速崛起的工业发展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女权运动始于19世纪中期,其理念主要是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以及精神解放,这些是父权社会所不容的。20世纪30年代女权运动方兴未艾,但女性仍未得到彻底解放,在社会和生活中还是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得不到男性和社会的肯定。生态女性主义是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西丝娃·德奥博纳(Francoise d’Eaubonne)于1974年提出来的,这是将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新思潮,强调自然与女性的紧密联系和认同性,认为男性对于女性的压迫等同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压迫。自然与人类、女性和男性是相互对立的两种元素,在男权社会里,女性总是被压迫和奴役的对象,她们屈从于男性的权威,服从于男性的利益。生态女性主义旨在将自然和女性从千百年的压迫文化中解脱出来。约翰·斯坦贝克正是基于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作家所肩负的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完成了《菊花》的创作。
  文中的主人公伊莉莎有着强烈的菊花情结,对菊花如此的痴迷,她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呵护她的菊花幼苗,她那双神奇的手在修剪枝叶的时候完全在感觉的指引下,动作精炼准确、丝毫不差。她与自然的认同性可见一斑。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于男性世界的好奇和外界世界的渴望,唯利是图的修理工却利用了她的单纯和对菊花的热衷,无情地将菊花弃之如敝履,将她的梦想碾碎,读者可以从中看到男性对于自然和女性的歧视和摧残。
  二 伊莉莎的渴望
  1 伊莉莎生活的世界
  伊莉莎和丈夫生活在偏远的萨利纳斯山谷的农场上,故事发生的时间是腊月,飘在半空中的冬雾锁住山头,像顶盖子,将山谷盖得严严实实得如同一口深锅。“盖子”、“深锅”、“雾”是文中典型的象征性的事物。“雾”、“盖子”是当时笼罩整个社会的男权思想的象征,“深锅”则是以伊莉莎为代表的女性当时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形象的比方。女性的角色就是家庭主妇,家是她们生活的天地,因为没有权利参与社会活动,所以这样的世界无异于被盖得严严实实的深锅。她的另一个天地就是菊花苗圃,周围被铁丝栅栏圈起来以保护菊花不受外界的伤害,作为伊莉莎化身的菊花像她一样被与世隔绝开来。
  在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世界里,年轻的伊莉莎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家庭生活中,她将房子打扫得纤尘不染,窗明几净,连门前的擦鞋垫子都是干干净净的。菊花苗在她的管理下长得郁郁葱葱,没有蚜虫、毛虫等害虫,她显得那样的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然而却没有机会和丈夫一起去农场、果园里大展身手。
  2 伊莉莎与菊花的认同性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在生理上和精神上比男性更有认同感,因此她们更容易与自然融合和沟通。在女性眼里,自然被看做是母亲和神灵,是她们获得灵感和力量的源泉。在伊莉莎看来,菊花就是大自然的母亲化身,也给予了她力量和智慧。种植菊花的技能是她引以为豪的事情,菊花是她生存在世界上的唯一的价值体现。她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在菊花身上,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细心和周到。她非常了解菊花的生长规律和习性,当她准备将菊花幼苗送给那位修理工时,她如数家珍地将注意事项娓娓道来:“(种菊花)你可以下种,但插幼苗的方法更容易”,“……七月的时候将它们剪短,剪到距地面大概八英寸高”,“九月份就开始打花骨朵了”,“打苞的时候最需要好好照看”。菊花就如女性一样承担着孕育生命、繁衍后代的使命,这也是女性在生理上和自然相似的一面,因此女性和自然更易接近和融合。伊莉莎的菊花情结就是她和菊花认同性的体现。
  3 伊莉莎的梦想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和自然都处于被压迫和被统治的地位。就像被人类任意开发的自然一样,女性也是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位置。伊莉莎和象征着她的菊花都受到了来自男性的歧视和摧残。伊莉莎是一位充满活力、强健有力的女性,但每天只能呆在家中操持家务和在苗圃里侍弄菊花,过着孤独和无聊的日子。但她的内心里充满了对男性世界的好奇和外面广阔天地的向往。当她的丈夫和两个身着工作服的商人在远处谈论生意时,她三次抬头观望他们,从她的动作“望”、“看”和脸上“急切”的表情都流露出她对男性世界的那份好奇,她同样关注家庭以外的事物,渴望分享一份责任。但是,“与自然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相仿,女性代表父权统治下人类社会中的他者,他们在公共场合中被迫缄默,成为二等公民。”作为女性,她只能站在远处默默观望。   在修理工出现之前,伊莉莎默默地在内心里埋藏她的渴望,但是和他交谈之后,她内心深处的那份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像火山爆发一样被激发出来了。尽管修理工告诉她,他四处流浪的生活非常艰苦,根本不适合女性,但她竟固执己见地认为那是一种听起来不错的活法,并极力反驳修理工,“你怎么知道?你怎么能这样说?”当修理工带着他的车队离去时,她倚在栅栏上,目送他们远去,沉浸在想入非非的遐想中,她自言自语道:“那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一个充满光明的方向。”她的渴望就是那种自由自在、独立自主的生活。
  三 伊莉莎的大胆尝试
  小说中,伊莉莎在遇到修理工前后的外貌及言行有很大的反差。第一次出场的伊莉莎穿着宽大的工作服,将她的印花裙子几乎完全遮住;带着一顶男式的帽子;她的脸瘦且透着坚毅,充满了渴望;她拿着剪刀干活的样子显得那样的有力。在父权社会里,女性虽然不能像男性那样有同等机会参与社会,谈论生意,但从伊莉莎的衣着、表情、劳作,不难看出她刻意将自己以男性的标准去包装,表现的和男性那样强健有力,体现出男性化的一面。在苗圃里工作时,她不停地眺望远处和陌生人谈生意的丈夫动作流露出她内心对外界世界的向往。像深耕过等待雨水的庄稼一样,她在内心充满了期待。
  修理工的出现是她生活中的转机。尽管修理工的动机不纯,假装表现出对她的菊花极大的兴趣和欣赏,却让伊莉莎感到喜出望外。因为在伊莉莎的家庭生活中,她辛勤地操持家务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她那双巧手培育出的美丽的菊花得不到丈夫的欣赏和肯定。所以,修理工的欣赏被伊莉莎解读为外部世界对她的生存价值的发现和认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伊莉莎竟然突发异想,想要闯入外面的世界,得到更多的人的肯定。在修理工的邀请下,她满心欢喜地将代表着自己梦想和渴望的菊花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一个新花盆里,期望它们能被带到外面的世界,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菊花带着她的梦想走出去了,这进一步地激发了她内心深处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在修理工离开后,她洗澡沐浴后,穿上了代表自己美丽的新内衣,精致的丝袜,甚至仔细地梳理头发,描眉,涂口红。伊莉莎经历着从内到外的改变,从充满渴望到大胆尝试的蜕变,她在镜子中重新审视和鉴赏自己的身体,也是在重新找回作为女性的美和曾经迷失的自我。她突然顿悟了:即使在肉体上无法摆脱父权社会的束缚,她也要在精神上独立。她已经张开梦想的翅膀,等待拥抱美好的明天。
  四 伊莉莎梦想的破灭
  伊莉莎在和丈夫一块乘车去吃晚餐的路上发现了被丢弃在路上的菊花幼苗。承载着她无限期待的菊花幼苗被修理工无情地抛弃了,一瞬间,伊莉莎内心对未来的憧憬、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以及自己表现出来的勇敢的挑战统统向现实屈服了。此时的伊莉莎才恍然大悟,她和她的菊花都被修理工利用和抛弃了。修理工对菊花表现出来的兴趣不过是他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而已:他成功地赢得了伊莉莎的好感,拉近了与女主人的距离,并最终为自己谋得一些活计,获得了50美分的报酬。男性对于女性的歧视和征服赤裸裸地显现出来,在男性眼中,女性无异于自然,自然是人类开发的对象,是服务于人类的需要和利益的,同样,女性也是服务于男性的需要和目的。男性将女性当做没有感情的自然资源和商品对待,完全忽视了她们的情感、思想和追求。被抛弃的菊花幼苗象征着伊莉莎梦想的破灭。
  伊莉莎梦想的破灭也来自于她所看到的男性世界中的那份贪婪和自私。伊莉莎内心一直对男性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修理工却在利用了她的菊花后扔掉了花苗,将伊莉莎精心挑选的那个大的红色新花盆据为己有。商人的唯利是图和自私摧残了菊花,击破了伊莉莎的梦想,也是对女性价值的漠视和否定。
  伊莉莎的丈夫也是一个对女性歧视和压制的典型代表。他未曾欣赏和肯定妻子的养花技巧,认为妻子只适合做家庭主妇,可以将侍弄花草作为休闲娱乐,因为菊花养得再好也不会像苹果那样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他也未曾理解妻子的感受,妻子对于外界世界的向往,对于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所以,当妻子谈及只属于男性世界的拳击比赛时,他惊讶于妻子还有阅读过这样的书籍以及她对于拳击的了解。生态女性主义中,女性等同于自然,他们两者在遭受着相似的压迫和统治,自然没有被人类当做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同类来对待,男性也没有将女性当做和他们同等的同类来对待。所以,伊莉莎的追求在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统治的社会中注定要失败,女性和自然要想得到解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终,伊莉莎绝望地放弃了她的梦想。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作为一位有敏感洞察力的作家,斯坦贝克亲历了那个时代的农业机械化和工业制造业对于自然的破坏和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的发展,通过在小说中塑造伊莉莎这个人物,来表达他对于自然和女性的关注和同情。
  参考文献:
  [1] 金莉:《生态女权主义》,《外国文学》,2004年第5期。
  [2] 约翰·斯坦贝克,张澍智译:《约翰·斯坦贝克选集·中短篇小说选(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 姜淑琴、严启刚:《简析〈菊花〉的叙事结构》,《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
  [4] 鲍晓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价》,三联书店,1995年版。
  [5] Fan Dongsheng.The Chrysanthemums[M].ShangHai:Do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4.
  [6] Guerin,W ilfred L.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作者简介:郭雯静,女,1980—,河南新乡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我们一起去纽约》(Jasper Jones,2009)是澳大利亚青年作家克雷格·西尔维(Craig Silvey)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一部轰动全球的获奖小说,曾荣获2009年西澳大利亚总理文学奖、澳大利亚书业2010年度图书奖和文学图书奖、2010年澳大利亚书商选择奖等多项大奖,入选2011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现已分10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发行。  克雷格·西尔维,1982年出生于西澳大利
期刊
摘要:阿成的随笔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阿成在编织故事时总是有意地突显东北地区的文化特色,具体表现在对宗教文化、风物习俗、北国人格的书写上。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类生存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发现以及对东北这片热土的眷恋和挚爱。  关键词:阿成 小说 东北 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阿成是一个地道的东北本土作家。他的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散文化的笔法,以饱满的热情去发掘浸润在
期刊
摘要 20世纪以来艺术的媒介与存在方式不断革新,在当今数字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艺术融入公共艺术,使得公共艺术的互动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普通民众能够真正参与到作品之中,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也在改变和创造作品。本文首先对新媒体艺术和城市公共艺术的概念和特征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新媒体艺术在城市公共艺术中的应用所应把握的三项原则,最后一部分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
期刊
摘要:王安忆是当今重要的作家,她的小说以丰富的想象力、错综复杂的叙事时间、多变的叙事视角和娴熟的叙事技巧,给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仔细阅读便可发现王安忆的小说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叙事模式,并有所创新。本文主要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探讨王安忆小说的叙事特征。  关键词:王安忆小说 叙事特征 叙事结构 叙事时间 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河北大地上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女作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河北女作家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研究。理论上的不足不仅是一种缺失,而且也将影响到河北女性小说的发展。本文从三方面切入,通过对河北当代女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具体解读,再现了河北女作家所展示的丰富而真实的女性世界,突显了河北女性小说所彰显的女性生命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燕赵文化 河北女
期刊
摘要:体育与文学的结缘成就了体育文学,既丰富了文学形式,又很好地指导了体育发展。为了更好地研究指导中国当代体育文学的发展,本文理论阐述结合史实材料,分析了发展体育文学的意义,中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成就、中国体育文学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解决影响中国体育文学发展的方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体育文学 发展成就 存在问题 解决之道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澳大利亚青年作家克雷格·西尔维的小说《我们一起去纽约》是一部以青少年成长经历为题材的作品。青少年小说的主题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友谊、疏离、逃离、叛逆、初恋、背叛等主题。《我们一起去纽约》中最突出的是顽童主题和成长主题。顽童主题成功地呈现了少年贾斯珀·琼斯性格的多面性,描写了符合青少年成长的生理、心理规律,贴近现实生活。小说中的成长主题,尤其是孤独、疏离感和逃离主
期刊
摘要:毕淑敏和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对他们作品的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众不同的生活道路使其建立了各自特殊的写作视角。医生和患者两种视角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他们共同对抗着病痛,在治愈和被治愈的过程中发掘着人性的光辉,寻找着生命的深层意义。在这种关联存在的前提下,他们的某些观察和思考角度会产生一致性,使二者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可比性。在喧哗与骚动的俗世令人们的心灵动荡不安时,他们的作品鼓励着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认
期刊
摘要: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彭家煌研究以推介性点评、研究性简评和悼念性文章为主,施蛰存、叶紫、茅盾等人的评论突显出彭家煌的独特身姿。20世纪30至80年代,曾经出现近半个世纪的真空地带。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位被长期湮没的作家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彭家煌的历史定位和学术地位日益清晰。2000年以来,彭家煌研究在学术论文的写作中形成了点面结合的立体格局,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可能。  关键词:彭家煌
期刊
摘要:尼古拉斯·埃文斯在《分》中借助非线性科学观念对现代家庭心理关系作出了新的诠释,让读者看到了家庭心理关系所体现出的多变性和或然性。线性系统中的因果模式在非线性系统中常表现为混沌现象,即复杂的随机行为,家庭心理关系作为一个复杂、演化、开放的变体,除了受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外,还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非线性科学 家庭心理关系学 决定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