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爱上数学这门抽象学科,才能更好的实现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通过教学过程的简化、教学内容的补充、有效策略的实施,帮助学生具备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善于突破重点难点,不断优化学习效果,确保学科成绩取得一个明显的进步。如此一来,学生做了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再去实施各项人才培养计划就会变得异常高效且顺利。本文针对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研究
引言:其实,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一直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很单一固化,无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难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师生间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多。想要改善上述弊端现状,从新的角度或者新的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使其自主分析数学问题,认真研究相关理论,这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将会得以持续加快。
一、转变教师教学思维
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及时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发挥自主精神,转变学习思维,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独立学习的实效性[1]。另外,数学教师还应以学生的视角设置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就让学生自己完成,绝不强制干扰,体现以生为本。如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融入更多学生喜欢的要素,引发他们去思考,增强他们独立性。如在讲解到鸡兔同笼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将鸡兔同笼的原理利用简短有趣的小动画来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画面来增强对课题的理解,让晦涩的数学原理能够通过动画的形式烙印在学生脑中,促进学生在脑中对这一原理的转化,学生看到动态的画面,自然会被吸引住,主动去思考,去分析。比起讲解,有具体画面的直观教学更符合小学生图像化思维特点。
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创新素材并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促使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思维性和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从而导致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幅降低,不利于自身主动独立思考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素材的创新,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如通过开展“20、25、()、35、40、()、50”数字游戏,以找规律的形式鼓励学生发现数字规律,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其在发现规律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配合新颖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多,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从而让很多的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比较枯燥无聊,变得不喜欢学数学,甚至有的会抵触数学学习,害怕数学学习[2]。新课程教学理念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迅速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全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方法,打造全新的、易于接受的、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增加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教师教授“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手指头、脚趾头,来完成运算,10-5=?教师就要让学生数出10个手指头再减去5个,再让学生数还剩下了几个手指头,这样小学生就会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
四、主动结合生活实际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度不高,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知识点根本理解不了,久而久之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兴趣,更加无从谈起独立思考能力[3]。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先改变课堂氛围,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开展数学学习。想要开展这样的趣味教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话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们动用手指来充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再比如,教师教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时,可以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们找来生活中的包含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物品,在课堂中摆弄一下,感受出不同几何体的特性,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性教学,更加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五、教学做到有章可循
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除了讲授知识,更应当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增长知识途中得到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是一个很值得关心的问题[4]。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反复对思考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拿到类似问题有思路。然后进行相关习题的即使演练,让学生加深思路方法的探求与总结。除此之外,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路的阐述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给学生分配小章节学习内容,或者课后探究案例,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给班级同学进行上课式讲解。这样才是加深印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并且教师要做好学生思考问题方式方法的总结工作,这不仅可以用来启发下一届学生,还可以用来提升教师自我思考的全面性。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的尊重,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质疑以及讨论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清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9):60-60.
[2]缪华忠.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6(3):51-52.
[3]丰化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6):204-204.
[4]王梦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65-16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养成策略;研究
引言:其实,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一直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着学生的能力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很单一固化,无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很难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师生间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多。想要改善上述弊端现状,从新的角度或者新的层面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使其自主分析数学问题,认真研究相关理论,这是非常必要且关键的。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将会得以持续加快。
一、转变教师教学思维
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及时还给学生,鼓励他们发挥自主精神,转变学习思维,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争取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独立学习的实效性[1]。另外,数学教师还应以学生的视角设置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能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任务就让学生自己完成,绝不强制干扰,体现以生为本。如课前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融入更多学生喜欢的要素,引发他们去思考,增强他们独立性。如在讲解到鸡兔同笼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将鸡兔同笼的原理利用简短有趣的小动画来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通过直观画面来增强对课题的理解,让晦涩的数学原理能够通过动画的形式烙印在学生脑中,促进学生在脑中对这一原理的转化,学生看到动态的画面,自然会被吸引住,主动去思考,去分析。比起讲解,有具体画面的直观教学更符合小学生图像化思维特点。
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
创新素材并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促使小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小学数学学科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思维性和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困难,从而导致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幅降低,不利于自身主动独立思考能力的養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教学素材的创新,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如通过开展“20、25、()、35、40、()、50”数字游戏,以找规律的形式鼓励学生发现数字规律,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其在发现规律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配合新颖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多,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从而让很多的小学生都认为数学比较枯燥无聊,变得不喜欢学数学,甚至有的会抵触数学学习,害怕数学学习[2]。新课程教学理念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迅速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育观念,运用全新教学方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方法,打造全新的、易于接受的、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增加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教师教授“10以内的加减法”时,就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身体,手指头、脚趾头,来完成运算,10-5=?教师就要让学生数出10个手指头再减去5个,再让学生数还剩下了几个手指头,这样小学生就会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
四、主动结合生活实际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热情度不高,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科,很多知识点根本理解不了,久而久之就放弃了数学的学习。作为一名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兴趣,更加无从谈起独立思考能力[3]。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先改变课堂氛围,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开展数学学习。想要开展这样的趣味教学,教师需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话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们动用手指来充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再比如,教师教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时,可以给学生留作业,让学生们找来生活中的包含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物品,在课堂中摆弄一下,感受出不同几何体的特性,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结合生活实际,开展趣味性教学,更加能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五、教学做到有章可循
在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除了讲授知识,更应当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如何让学生在增长知识途中得到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是一个很值得关心的问题[4]。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反复对思考过程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拿到类似问题有思路。然后进行相关习题的即使演练,让学生加深思路方法的探求与总结。除此之外,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路的阐述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给学生分配小章节学习内容,或者课后探究案例,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给班级同学进行上课式讲解。这样才是加深印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并且教师要做好学生思考问题方式方法的总结工作,这不仅可以用来启发下一届学生,还可以用来提升教师自我思考的全面性。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更需要教师的尊重,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质疑以及讨论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清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4(9):60-60.
[2]缪华忠.试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都市家教月刊,2016(3):51-52.
[3]丰化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6(6):204-204.
[4]王梦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5):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