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看国内高校公共关系类课程教学的改进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关系学》是高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对于养成学生的公关能力至关重要。根据在国内高校任教的经历经验,结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进行的学术交流,认为美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有六大优点:师生角色分明、成绩考核侧重过程和能力倾向、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以有效激发、教学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感、教学手段高度信息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适应性、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以及师生角色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国内高校学习借鉴美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经验,改进自身教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美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国内高校;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10204
  收稿日期:2011-11-08
  基金项目:安徽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SK2012A168)资助;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SK2012B130)资助;安徽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X201066)资助
  作者简介:姚庆(1976-), 女,安徽桐城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公共关系。
  笔者受学校选派,于2010年至2011年间赴美国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大学(简称UB)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到访了一些美国的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深入美国大学的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课堂,零距离地观察并参与了美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与学术研讨,就公共关系学的课程教学与研究方面,与美国的大学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走出中国公共关系类课程教学的课堂,进入美国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课堂,两相比较之下,发现了美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很多特点和优点,同时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经验,认识到了国内高校公共关系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很多改进国内高校公共关系类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美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特点
  美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师生角色分明。在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课堂上,教师完全是一个指导者和答疑者,是一个指路人的角色,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主要是: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及相关学习资料的指导以及答疑解惑。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由于在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都要求学生必须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自学。学生一般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课外阅读和作业,完成各项课外任务,而学生为何能有如此高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这又与美国大学独特的学生考核方式分不开。
  第二,成绩考核侧重过程和能力导向。 美国大学的学生成绩的考核极具个性:不仅不同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同,而且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和具体标准也不同。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考核:PPT演讲、考试及考勤。三种考核在总评分中所占比例为:632;另外,考试的次数灵活,考试的方式丰富又独特,每次考试所考核的内容都不同。
  考核全面,因为每一种考核方法所注重考核的素质和能力各有不同。三种考核方式中,考核过程的演讲与考勤所占学生总成绩的比重与考核结果的考试所占学生总成绩的比重相比,是83,能力考核与知识考核在学生总成绩考核中所占比重的比例是:83。
  第三,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以有效激发。 美国大学生的四种主要的学习方法,分别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小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学习,通过自己在课外时间内进行自助学习,听从教师的课堂讲解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每一种学习方法都能够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第四,教学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感。 美国的大学课堂非常讲究差异性与个性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材的选择方面也可以窥豹一斑,美国康州布里奇波特大学的公共关系学教授所选用的教材并不是标准教材,而是一本很时尚流行的最新出版的彩色插页图书《THINK PUBLIC RELATIONS》,这本书尽管不是规范标准的教材,但是里面的内容却紧扣公共关系学,介绍了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很多核心内容,同时又增添了很多最新的案例、研究方法、最新的调查研究数据等新的内容,使这本不是教材的教材既能够胜任教材的角色,又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
  第五,教学手段高度信息化。 美国大学有完善的硬件配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便捷的因特网,为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提供最新的新闻、案例等信息素材,供学生进行分析、调查、讨论等。
  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公共关系学教师为学生推荐了一些很好的公共关系学相关网站,如IPRA、Monkeysurvey等供学生在课内课外学习浏览。此外,还从网上搜索了大量的公共关系学视频资料,如优秀的广告视频、与最新的突发事件相关的网页及新闻视频等,在课堂上在线搜索,然后给学生观看,随即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
  第六,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美国大学的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方法相当灵活,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使用,包括用实验法,借助互联网、电脑等软硬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如何真正成为公共关系人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教学以及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助学习;用问答法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积极思维;用设疑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讲授法介绍重点难点的知识等。
  二、改进国内高校公共关系类课程教学的建议
  比较中美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全部过程之后,结合中国大学的实际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改进国内高校公共关系类课程的教学。
  (一)更新教学目标
  大学课堂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场所,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注重于公共关系人员能力的培养,而不能仅仅定位于公共关系相关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管理科学,实践性很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上急需大量的公共关系人才,公关已经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十大职业之一,因此,大学生公共关系能力的培养显得迫在眉睫。   随着公共关系学教学目标的调整,还需要随之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如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突出以成人为教学对象的特点、学生评价体系的结构及比重的调整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等诸多方面,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如何进行调整,进行一一阐述。
  (二)更新教学内容
  现实的社会是一个与公共关系日益密切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关注公共关系,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与公共关系相关,睁大眼睛看世界,会发现原来很多人和事都与公共关系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关注外面的世界,就能够给公共关系学的课堂加入更多的新鲜案例、新鲜信息。因此,公共关系学教师要更加注重从互联网吸收丰富有效的信息,并且帮助学生进行信息的搜索及整理工作,通过课堂这个平台,上课时把这些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且告诉他们信息获取的方法和路径,因为仍然有部分信息的搜索与获取整理工作需要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完成。
  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自己依托网络,获取更多更新的与公共关系学课程相关的信息,并把它们引入课堂,通过完成作业、进行PPT演讲及考试、小组讨论等形式呈现出来。因为在课余时间内,每位中国大学生还是可以在校园内外找到一部可以联网的电脑的,在大学校园内外都有很多电脑房,有大量的电脑供学生使用。
  (三)课堂教学注重吸引学生的积极性,主动适应以成人为教学对象的特点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使用,注重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适应以成人为教学对象的特点,可采用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分组讨论。 考虑到中国大学课堂中学生数量众多及每门课程学时偏少的特点,可以将分组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灵活安排,如下课的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美国的大学课堂就没有下课休息的时间,本科生一般每周上两次公共关系学课,每次75分钟,中间不休息,如果学生有事需要出去,可以自己出去,然后回到课堂。
  中国的大学生一般来说,课余时间不多,课后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的时间不多,空间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更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就看教师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第二,安排丰富多样的课堂学习内容, 使学生不只是被动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要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由于公共关系学所传授的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因此,在社会现实中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可操作性很强,然而,在中国大学的很多公共关系学课堂里,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很多中国大学公共关系学课堂的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大学的一些做法,多管齐下,如加大出勤考核的力度,本人在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深入听课达到150次之多,每次上课,老师无一例外地要进行点名,可见出勤考核的力度之大,当然,点名的方式很多,有一种方式很独特,效果也很好,还能够有效杜绝学生人数众多时,老师点名有人一个顶俩的现象,那就是在上第一次课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硬纸做的卡片,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姓名和专业、邮箱等信息,然后,将卡片对折站立在自己的桌上,下课后,将卡片交还老师,以后每次上课前,到老师那里领取自己的卡片,仍然放到自己的桌上,下课还给老师,这样,旷课的学生的卡片就会一直留在教师那里,教师不点名就能够清楚地知道谁没有来上课,学生发言时,教师看着学生桌上的卡片就知道学生的姓名等相关信息,这种点名的方法既省时又高效,值得在中国大学的课堂内推广。
  另外还可以加大课堂表现分在学生总体评价体系中的比重,为学生创造更多课堂表现的机会;比重与机会这二者相辅相成,没有比重,有了机会,学生也不会珍惜,只有比重,没有机会,学生无从下手。
  第三,小组内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或做PPT演讲的方式,进行学生能动性的调动与发挥,使学生在小组内成员的帮助及鼓励下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小组讨论这种形式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种有潜力的学习方式,尤其适合成人使用。在国际社会上,美国人被公认为易于与人合作,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强,而中国人恰恰相反,难于与人合作,管理水平与创新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合作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从哪里来,课堂就是培养这些能力的一个主要场所,而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有效的培养这些综合能力的手段。在美国,不但在大学课堂里随处可见小组讨论,在中学课堂,乃至在小学课堂内都很经常见到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可见,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速成的,也可见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否则,美国人不会多年来长期钟情于这种课堂学习方式。
  第四,课外作业的布置。 布置一些课外学习实践的任务给学生,同时为他们提供方法和路径方面的指导,并给予考核方面的明确的要求和较高的比重。如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余公关调查,告诉他们相关的公关调查网站,并在课堂上详细重点地阐述调查的方法及步骤,告知学生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展开每一个步骤,然后,让学生在具备了这些知识储备之后,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公关调查,接下来,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在课余时间做公关调查时遇到的难题和困惑。这样,经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大大提高了以后的实践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公关问题的能力,公关素质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四)适当调整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调整的方向是:过程与结果并重,能力与知识并重,课内与课外并重。
  针对目前中国大学生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可以加大对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中,学生课堂表现的得分的比重,增加考核因素,这其中尤其要体现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思想。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很难想象经常旷课、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的学生能够有好的总评分,但是在中国大学目前的学生评价体系中,这种现象却屡见不鲜,因为,平时分只占很少的比重,决定学生总评成绩高低的是学期末的最后一次考试,所以,每到期末考试前一个月或半个月左右,就可以看到校园内到处是捧书苦读、挑灯夜战的大学生,可见,学生都想得高分,学校如何评价,学生就如何调整自己的用力方向。相信,经过平时分提高的调整之后,学生会随之调整自己的平时表现,争取好的总评分。   能力与知识并重,要求学校调整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教师调整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刷新教学内容,学生调整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一些理解与实践,少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多一些主动思维,少一些被动记忆。
  课内与课外并重,要求中国大学减轻大学生的课堂内学习负担,减少总的学习课程数量,而更加注重每门课程学习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当然了,这里的量变是从多变少,质变是从低到高。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课内课外的调整,其实是学习任务在课内与课外的一种重新配置,也是一种学生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的合理配置。中国大学生的现状往往是大一大二时,课堂学习占据了所有的时间,没有时间进行主动的、有指导的课后学习,学生在此期间,所要做的就是坐在课堂里,听或不听,问题不大,期末考试考好是最紧要的。到了大三,课堂学时大幅度减少,突如其来的大量的课后时间,让学生不知如何是好,等到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从摸索中知道自己该如何进行课后学习时,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在彷徨与忙乱中结束了大三的学习。大四的毕业生们都忙于找工作,或是准备研究生考试或公务员考试,在这一年,也很难说有什么能力的提高。
  (五)转换师生角色
  美国教师比中国教师轻松很多。因此,他们有更多时间有更多精力去做科研、去度假、去陪同家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美国教师只是教,而中国教师不但要教,还要学,很多本该由学生自己去做的事情,却被教师代劳了,学生丧失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应该培养的能力也自然没有养成。
  相比之下,中国学生比美国学生轻松很多。因为他们只要在期末考试时,奋起一搏,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而美国学生要得到A,必须时刻准备着,持续奋斗一个学期,才能够如愿以偿。也正因为,美国学生吃苦在前,因此,他们毕业之后,走入社会,比中国学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有更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不容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也在于此。
  要改变现状,必须进行中国大学师生角色的调整与转变,正如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变,能够提高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样,中国大学也需要进行一些制度方面的改变,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变中,有一个原则很重要,那就是:政企分开,权责明确;这条原则引入到中国大学的改革中,可以转化为:师生分开,权责明确,即学习内容必须在师生之间进行有效区分,教师注重于学科前沿知识的追踪、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重点难点知识的讲授等,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知识的学习,并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作用下,依托教师指导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许冬梅,魏新丽,马秀华.公共关系教育普及与高校人才培养的专项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123-125.
  [2] 惠转宁.“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6):39-41.
  [3] 吴世家.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7: 65-109.
  [4] 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3:60.
  [5] 来玉英.努力培养“四会”公关人才——《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研究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6):158-159.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106-03   作者简介:吴励生(1957-),福建甫田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社区自治研究中心研究员,冰心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著有长篇小说多部,主要从事文学、法学批评与理论研究。毛翰兄的新著,已经有了我所崇敬的孙绍振老师的大序,实在用不着我再来饶舌,但除了盛情难却,就是我曾经写过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结合安徽理工大学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对辅导员选聘、激励制度,科学流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079
期刊
摘 要:立足于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专业教学,阐述在工科院校背景下,如何遵循艺术学科(建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借鉴强势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深入挖掘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艺术教育功能的开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就业竞争力的、有特色、专业素质高的毕业生,解决安徽理工大学及其它工科院校建筑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工科背景;艺术教育;功能开发;改革  中图分类号:TU-0
期刊
摘 要:碎片已成为后现代小说家所关注的流行话题之一。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小说的主题方面,同样在许多后现代小说的结构中也得到了回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这类小说中的典型代表。该小说不仅在主题上关注主人公安娜分裂的精神状态,而且小说在结构上也是支离破碎的。从片段式的结构、多重性的叙述视角和开放式的结尾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后现代主义片段式的叙事模式在该小说中淋漓尽致的折射。  关
期刊
摘 要:跨语言、跨文化是翻译文学与生俱有的特性,由于巴赫金文化诗学特别凸显了文学的民族文化性,所以借助于巴赫金的文化诗学论述了翻译文学最具本质性的一种特性——文化杂合性。文化杂合性使翻译文学既不属于外国文学也不能简单归属于民族文学,使翻译文学研究有其独特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探讨了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三元共存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文学;文化杂合性; 巴赫金;文化诗学;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通过自密实性能试验和早期拉压强度试验,研究不同体积掺量的玄武岩纤维、聚丙烯腈纤维以及玄武岩-聚丙烯腈混杂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间隙通过性以及7d劈裂抗拉强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间隙通过性会逐渐降低;混杂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提升效果较抗压强度更为显著,当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的掺量分别为0.20%和0.12%时,劈裂
期刊
摘 要:为了研究强震作用下损伤井架结构的力学演化规律,利用有限元建立某矿山井架结构的数值模型。在模型中,按15%失重率的梯度递增考虑井架立柱的局部損伤。首先对井架模型进行静力和模态分析,静力分析结果表明:随失重率的增加,井架结构损伤处应力和顶层最大位移均增大,并且呈现出二次函数关系;模态分析显示,在所选的失重率范围内,井架结构的局部损伤对其模态频率影响不大。接着对模型进行了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结
期刊
摘 要:许渊冲英译唐宋词追求形似与形美。选取了诗行、人称代词、句子与句子结构和英译整体形态等四个参数,对许译《最爱唐宋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英译唐宋词,形式变化在所难免,形似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家追求的理想,形美往往与形似成反比,追求在形似基础上的形美真是难上加难。  关键词:形似; 形美; 唐宋词英译; 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1)03-0
期刊
摘 要: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以福建宁德市“09年招商投资讲话稿”英译本为个案,提出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区域投资环境对外宣传翻译策略,从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在对外宣传翻译过程中译文对译语读者的关照,实现译文和译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达到对外宣传的语用等效翻译,真正实现翻译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接受美学; 投资环境外宣;语用等效翻译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确保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进展,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是确保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必须深切提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理念的认识,采取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专业化建设等策略,多方位、全角度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