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当中有效实施情境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pf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担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及让学生广泛获取知识的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逐渐显示出了在基础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学科作为一门综合类课程,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思想性、开放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并受到教育和获得较深刻的内容掌握,成为了我们新时期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经过我多年悉心研究和探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当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对学生有效实施情境教学,能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角色表演情境,培养学生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求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好奇心驱使他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求知。为了打动孩子的心,不妨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进行角色表演来进行教学,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在教学《我的家》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全家福照片,然后鼓励学生说家人家事并回忆家人间相互关心的事例。学生由此而引发的感情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一家人能吃团圆饭而高兴,有的喜爱家里舒适的生活环境,有的感受到了全家出游时的快乐。点点滴滴中都可以折射出学生对家庭由衷的依恋和喜爱之情。并非一定要学生明确说出“我爱我家”这四个字,只要能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即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收集这样点点滴滴的体验和感悟,将之会集,最后引导学生共同感悟到家的温暖。在同学间彼此交流互动体验中完成了教学目标。情境模仿表演将学生带入各个社会生活场景,在表演和评议中,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当好不同角色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关注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判断能力。
  二、语言描述情境,优化教学氛围。
  通过语言的描述,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注意,激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三年级上册《我的家乡》这一课时,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音乐声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家乡的优美景色、丰富的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产生情感共鸣。教师的情感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调动了整个课堂气氛。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形成清晰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和道德观,而这正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育的目的所在。
  三、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始如同一部好乐章奏好序曲。一节课中,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用鲜明、形象、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等现代教育手段适时创设引人入胜的道德情境,迅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伸出爱的手》时,教师用课件出示《千手观音》的影像资料后,在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教师提问:“这个节目是哪些人表演的,你们知道吗?”等等关于表演者的问题。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将残疾人带入了学生的视线,这样学生对残疾人表演者的关注得到非常调动,有利的营造了浓厚的探索学习氛围,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功来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通过创设探究情境,有利激发了学生兴趣,缩短了师生距离,为学生创造了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氛围。
  四、游戏创设情境,愉悦课堂教学。
  好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和竞赛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形式,并且集体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集体活动中,孩子的情感相互感染,容易形成情感的共鸣。若能在教学中采用这种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道德情感。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画一画的游戏,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学校景观自由创作。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互相间交流,把自己图画美丽的校园展示给同学们看,并展开优秀作品投票及签名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在作品上签上自己的心理话。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从中生成另一个教学资源就是:感受同学之情,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明白要珍惜友谊。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上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收获,更要让他们带着这种热情,以更浓厚的兴趣,更饱满的激情进行以后的学习生活。
  五、生活展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学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最高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达到乐学的境界,就要注重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利用生活展示情境,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展现在儿童眼前。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爱在阳光下》这一单元中的《家人的爱》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拍摄学生家庭生活的小片段(孩子陪爷爷散步、给奶奶夹菜,爸爸妈妈下班时,为他们接过提包,递过拖鞋等),将学生的切身生活作为教学内容搬进课堂,增加教育的真实感、亲近感,从面有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音乐渲染情境,激起情感共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学生大都爱听音乐,爱唱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这课时,教师可播放残疾人歌曲《感恩的心》这首歌曲,让学生同老师一起做手语,用无声的手语来演唱,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体验之后又再一次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感受社会的关爱,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明白道理:“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双手来帮助你;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千双手来帮助别人!”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总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因其学科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地位,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不断的创设多种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从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获得无穷的生活体验和熏陶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内容,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不能够满足于新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方面人才是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潜在需求。本文将重点对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 问题 讨论活动
【摘要】对于本县已经实施的不同学校教师流动问题,个人认为不太好(最近又听说高中教师又要流动)。因为每个学校都让教的不好的、不好管理的人、身体素质不好的等方面的教师交流。很少把优秀的教师交流出来。这样就没有达到这一举措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教育资源合理的分配 公开、公平 “领航者”、“一把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目的是通过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借助典范效应来提高初中生的精神素养、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重点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3-01  一、当代初中生素养的现状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
【摘要】语文课堂要育人为先,要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主阵地。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加以探究。  【关键词】语文课堂 良好人格 培养阵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7-02  教育的核心就是由“知”的传授向“人”的发展转变,即促进学生在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会做人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
本文针对沿空留巷应用水泥煤矸渣浇筑石墙,进行新的留巷方案设计试验,主要阐述了一次留巷方案的确定和二次留巷方案的确定等一些技术问题.
【摘要】感官体验是获得认识,产生情意和影响行为的有效前提,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学生通过体验和自省,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进而提高心理素质。本文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深入体验角色、组织论辩活动等加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  【关键词】情感体验 教学情境 角色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 The comprehensive p
【摘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其中,课堂讨论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能力提升”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课堂讨论老师们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将通过先教后学等教学方法,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组织课堂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堂讨论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