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提升初中生人文素养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积累了不少经典文章,在指导初中生学习语文时,为了促使学生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崇敬向往之情,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不仅要拓展学生阅读范围,而且还要和时事分析、辩论研讨等活动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一、依托文本,课外延伸
  “讀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指导学生诵读经典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关注眼前所读到的文章,更要依托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宽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同主题的文章、阅读同一作者创作的其他文章,还可让学生阅读一些和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这种多角度、全方位的拓展延伸能让学生的视野更宽阔,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在阅读《水调歌头》这篇课文时,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同样以中秋节为主题的经典古诗词,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作者苏轼创作的其他作品,并尝试分析苏轼的创作风格,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苏轼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对其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学生发现作者苏轼在创作词的过程中,将词的题材进行了大量拓展,有爱国主义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有农村题材的“山中有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有描写自然风景的《满江红》“清颖东流”等。苏轼的风格也很多样化,有的沉痛悲凉,有的清新明朗,有的豪放雄壮。苏轼的词形式格律上也有不少革新,出现了不少有破律之处,不愿以内容迁就音乐,表现了词与音乐初步分离的倾向。在诵读苏轼经典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苏轼的创作风格,并得出了结论,苏轼把词从歌楼酒宴中解放出来,其创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学者陈雅琴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提出经典诵读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并掌握更多文言语法现象。同时,广泛阅读也能让学生积累大量写作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巧妙化用所积累的资料,在实用中更深刻地领悟经典的内涵。
  二、联系时事,规范行为
  不少学生对于诵读经典作品的兴趣不大,原因是认为其和自己的现实生活关系不大。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时事进行阅读,思考更深刻的文化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认识到美丑善恶,对自己的行为也有所规范,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在指导学生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社会时事进行分析。如让学生谈谈曾经看过的电影《邹碧华》,其中有一位老者,因为电线老化等原因烧坏了自己和邻居的房屋,命运多舛,这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杜甫无处可以安身的情况十分相似。但是不同的是,这位老者遇到了优秀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帮助其解决了问题,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此事进行探究,学生发现邹碧华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将百姓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这和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有相似之处。学生认识到杜甫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邹碧华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因此其远大的理想能够得到实现。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自己的品德也得到触动,立志要做和杜甫、邹碧华一样为国为民之人,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古代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绵延千年,如果能让学生联系时事进行分析,能让其更深刻地感受到经典作品中的思想精髓,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组织辩论,增强思辨
  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经典文章中的某些问题进行辩论,起到增强思辨能力的作用。“三人行必有我师”,辩论能让学生从同伴的看法中得到启发,进而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完善。
  在指导学生诵读《岳阳楼记》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叙议结合的经典文章,并从中挖掘出作者内心的情怀,尝试围绕有关话题进行辩论。如有学生在诵读了《岳阳楼记》后提出了问题:“作者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就算心忧天下,但是也不能具体做什么事情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此观点进行辩论,以“忧国忧民”的情怀是否只有位居其位的人才去考虑,普通人是否也要有这样的情怀。学生围绕该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讨论,认为其实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要心忧天下。有学生举例子,某些大学生虽然并未处于管理位,但是却心忧天下,如有人发明了给盲人学习的多功能学习机,为改善民众的生活做出了贡献,这些学生实际上也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围绕经典文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坚定了自己要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经典诵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用结合新时代的灵活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让学生从经典文丛中汲取有用的营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开发区中学(226100)
其他文献
2015年11月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发布实施。为加强税务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专业人员素质,在总结原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制度实施情况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财富,我们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才会发挥出这些课文的教育价值,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强化单元主题化阅读教学,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资源,用阅读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是意义重大的教育举措。在此,结合自己初中语文主题化阅读的教学实践,做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实行整体教学,把握阅读主题  主题阅读教学旨在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目的
自汗既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作为兼证出现。常规认为自汗多属气阳不足,卫外不固,治以益气固表止汗,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顾庆华教授认为阳气亏虚、卫外失守、腠理疏松、津液外泄
【摘要】 我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国家,使得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在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使我国面临更多的自然灾害,伴随社会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要求更为精准的气象信息。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是气象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其水平有利于为生产组织和人民群众提供有效的气象信息。本文针对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相关技术展开讨论,旨在为我国气象事业的全面进步贡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说法重在强调“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什么是“教学情境”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采用直观方式来再现文本知识中所表述的事物或背景。它具有“生活性、针对性、形象性、情感性、启迪性”等基本特点。  就语文学科而言,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境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情趣,而且有利于较好地解决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
课堂小练笔是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读写训练方式,这将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多年的阅读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阅读教学中开展课堂小练笔,要创设近乎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中,化身作者、主人公设身处地地感受文本中的角色生活,通过“换位移情”融入到文本的真实情境中,與课文中的角色情感产生共鸣。以下是笔者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