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G大学体育场馆财务管理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高校体育场馆在预算管理、有偿服务定价机制、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绩效分配管理等方面存在财务管理风险,并对以上财务管理风险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降低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中有频繁的资金和资产往来,高校体育场馆“准”公共体育资源的属性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服务学校、兼顾公众,成本补偿的原则。但由于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资金与资产安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挑战。因此,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力不仅提高资金和资产的利用率,还能保障资产资金的安全,从而确保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体育事业有序发展。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查阅了近10年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财务管理”“高校财务预算”“高校绩效工资”为主题的相關文献,并进行综合筛选、归纳总结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前沿,分析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2.专家访谈法
对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专家和G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财务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其访谈内容主要针对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并对其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以《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文献有关内容与结论为理论依据,结合G大学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实践,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性的预算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管理是为了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展开的财务活动,是高校体育场馆在近阶段发展和规划的体现,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效率,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但调研发现,目前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评价等环节存在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在预算编制方面,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容易忽略场馆设施使用年限对维修费用支出的影响及学校临时“行政”用场、市场竞争等对场馆收入造成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且预算编制往往过于粗放,仅凭经验和历史数据,缺乏科学量化分析。在预算执行、调整方面,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督,预算调整、追加随意性现象比较严重。忽略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收入渠道对收入预算额度的补偿,在行政化思想的影响下,管理人员在使用资金方面缺少权责意识与预算控制观念,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弱化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在预算评价方面,评价考核过于简单,片面注重考核体育场馆年度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很少把收入结构、运营管理成本支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达到最佳结合等因素纳入到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
2.缺乏科学、合理的有偿服务定价机制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属于公益事业,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其定价要以市场供求及其运营成本为基础,遵循成本补偿原则,受到政府定价管理部门的监管。锻炼人群的差异、场馆性质的不同、经营方式的多样、设施损耗的加速、安全责任的归属是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定价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数高校对其定价多以本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与校外体育场馆收费价格标准为主要参考因素,对其他影响定价的重要因素考虑不足。另一方面,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成本中,学校体育教学成本与对外开放运营成本很难进行有效划分,有偿服务从校内行政型管理过渡到面向社会的经营性服务管理缺乏定价经验,其定价机制也并不完善,进一步增加了高校体育场馆定价的复杂性。以上问题的叠加,导致科学、合理的有偿服务定价的缺失,势必会增加高校体育场馆供求关系在调节资源配置方向上的风险。
3.缺乏强烈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防范意识
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下,高校体育场馆创收的每一分钱都需要上缴学校指定账户,安全、快捷高效的收费方式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收费质量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移动支付领域的迅速发展,在现金、POS机收费、银行汇款缴纳等传统支付方式的基础上,新增支付方式和支付种类众多,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成熟的风险防范管理意识而言,高校体育场馆在利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带来的快捷与便利的同时,存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法律风险、网络安全建设及防范技术风险、移动支付客户信息及隐私安全等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
4.缺乏有效的绩效分配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职能属性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具有自身相对独立财务的现象越来越常态化,而在人员岗位管理上,不仅需要对在编在岗正式职工的协调与激励管理,还需要在平衡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对临聘人员进行招聘与合理使用。绩效工资的机制设计,其本质在于提升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最大程度地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人的潜能转变成效率至关重要。但研究发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绩效分配管理多数存在在编在岗正式职工薪酬结构不合理,对服务社会时段的劳务付出缺乏补偿机制或劳务发放标准不合理、办法不规范,临聘人员岗位晋升不顺畅、激励方法手段单一、考核绩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
1.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强化预算执行管控 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场馆管理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进来,将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目标层层分解,然后下达、执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预算组织體系。基于此,在预算编制方面,管理者应力求完整全面的预算编制,编制原则兼顾全面性、稳妥性、效益性、重点性。编制要求真实准确、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及时明晰,理顺预算编制流程,完善基础信息,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依据,规范预算编制方法,细化编制内容。在执行、监督及评价方面,对预算管理的审计可以说是贯穿整个预算流程的,但是外部的约束力始终是有限的,而且不能保证实时进行监督。因此,执行过程中的约束控制才是确保预算管理能否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所以,管理人员在加强引导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控制意识的基础上,还要规范的执行各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力度,并建立预算考评机制,明确责任,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2.科学定价机制,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高校体育场馆的收费定价,需要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成本补偿原则,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既要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又发挥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采用目标利润定价法与区分需求定价法相结合,既在考虑不同体育场馆运营成本的基础之上,根据目标收益率的高低来确定价格,同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价格,对在校教职工和学生,实行无偿开放或象征性收费;对社会需求,则应有偿开放,但定价不能高于当地私人健身场所的定价标准。
3.增强移动支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移动支付风险管理防范能力
高校财务部门在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收费管理过程中,要切实重视并做好数据安全维护工作。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数据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场馆管理人员应取得本校网络中心、财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定期对数据储存设备及数据系统进行维护,对于指定的财务专用操作系统及移动软件系统,要实时更新病毒库,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做好信息保密和防火墙等安全防护,密码设置由专人负责,定时定期做好对财务系统硬件维护及存储数据保密及安全存放工作。
4.创新岗位管理机制,实现不同编制类型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融合
科学设置岗位,针对不同编制类型的工作人员,引进岗位竞争机制,确保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相同岗位,打破不同编制类型采用不同绩效考核机制的传统办法,使绩效考核及岗位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融合,实现绩效考核与岗位管理的共同发展。量化考核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同时,提高绩效考核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适应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培训相关业务理论知识,熟悉各岗位工作实际,善于研究和解决绩效考核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考核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并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能够及时沟通和交流,让被考核者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的同时,对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提高绩效考核水平,让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取得不断的发展,而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需要安全、科学、规范的风险防范措施,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是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完善和创新发展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明确高校体育场馆职能属性的定位,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保驾护航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会宗,李佳薇.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高校体育场馆合理定价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8 (01):50-55.
[2]黄伟红.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路径[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4 (04):52-55.
[3]周婧.高校预算管理研究与实践[D].江苏大学,2016.
[4]丁洪飞,刘琴.在高校收费管理中运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安全风险防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 (24):46-47.
[5]李贝丽.当前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M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市场,2020 (11):120+126.
关键词: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一、研究目的
随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业务的不断发展,其中有频繁的资金和资产往来,高校体育场馆“准”公共体育资源的属性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服务学校、兼顾公众,成本补偿的原则。但由于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资金与资产安全管理面临着更多的风险挑战。因此,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力不仅提高资金和资产的利用率,还能保障资产资金的安全,从而确保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体育事业有序发展。本文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等信息资源,查阅了近10年关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财务管理”“高校财务预算”“高校绩效工资”为主题的相關文献,并进行综合筛选、归纳总结本课题所涉及的研究前沿,分析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2.专家访谈法
对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专家和G大学体育场馆管理人员、财务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其访谈内容主要针对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并对其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以《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管理风险文献有关内容与结论为理论依据,结合G大学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实践,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性的预算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管理是为了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展开的财务活动,是高校体育场馆在近阶段发展和规划的体现,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做好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的财务管理效率,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内部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但调研发现,目前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评价等环节存在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在预算编制方面,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编制方法不够合理,容易忽略场馆设施使用年限对维修费用支出的影响及学校临时“行政”用场、市场竞争等对场馆收入造成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且预算编制往往过于粗放,仅凭经验和历史数据,缺乏科学量化分析。在预算执行、调整方面,预算执行过程缺乏监督,预算调整、追加随意性现象比较严重。忽略了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收入渠道对收入预算额度的补偿,在行政化思想的影响下,管理人员在使用资金方面缺少权责意识与预算控制观念,导致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弱化了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在预算评价方面,评价考核过于简单,片面注重考核体育场馆年度收入预算的完成情况,很少把收入结构、运营管理成本支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达到最佳结合等因素纳入到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
2.缺乏科学、合理的有偿服务定价机制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属于公益事业,不应以盈利为目的,其定价要以市场供求及其运营成本为基础,遵循成本补偿原则,受到政府定价管理部门的监管。锻炼人群的差异、场馆性质的不同、经营方式的多样、设施损耗的加速、安全责任的归属是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定价的重要因素。但大多数高校对其定价多以本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与校外体育场馆收费价格标准为主要参考因素,对其他影响定价的重要因素考虑不足。另一方面,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成本中,学校体育教学成本与对外开放运营成本很难进行有效划分,有偿服务从校内行政型管理过渡到面向社会的经营性服务管理缺乏定价经验,其定价机制也并不完善,进一步增加了高校体育场馆定价的复杂性。以上问题的叠加,导致科学、合理的有偿服务定价的缺失,势必会增加高校体育场馆供求关系在调节资源配置方向上的风险。
3.缺乏强烈的第三方移动支付风险防范意识
在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下,高校体育场馆创收的每一分钱都需要上缴学校指定账户,安全、快捷高效的收费方式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收费质量提升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伴随移动支付领域的迅速发展,在现金、POS机收费、银行汇款缴纳等传统支付方式的基础上,新增支付方式和支付种类众多,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相对于传统支付方式成熟的风险防范管理意识而言,高校体育场馆在利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带来的快捷与便利的同时,存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法律风险、网络安全建设及防范技术风险、移动支付客户信息及隐私安全等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问题。
4.缺乏有效的绩效分配管理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职能属性的不断发展,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具有自身相对独立财务的现象越来越常态化,而在人员岗位管理上,不仅需要对在编在岗正式职工的协调与激励管理,还需要在平衡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对临聘人员进行招聘与合理使用。绩效工资的机制设计,其本质在于提升事业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最大程度地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人的潜能转变成效率至关重要。但研究发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绩效分配管理多数存在在编在岗正式职工薪酬结构不合理,对服务社会时段的劳务付出缺乏补偿机制或劳务发放标准不合理、办法不规范,临聘人员岗位晋升不顺畅、激励方法手段单一、考核绩效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风险的控制
1.规范预算编制工作,强化预算执行管控 高校体育场馆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场馆管理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进来,将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目标层层分解,然后下达、执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预算组织體系。基于此,在预算编制方面,管理者应力求完整全面的预算编制,编制原则兼顾全面性、稳妥性、效益性、重点性。编制要求真实准确、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及时明晰,理顺预算编制流程,完善基础信息,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依据,规范预算编制方法,细化编制内容。在执行、监督及评价方面,对预算管理的审计可以说是贯穿整个预算流程的,但是外部的约束力始终是有限的,而且不能保证实时进行监督。因此,执行过程中的约束控制才是确保预算管理能否发挥作用的根本保障。所以,管理人员在加强引导相关工作人员的预算控制意识的基础上,还要规范的执行各项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力度,并建立预算考评机制,明确责任,对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2.科学定价机制,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
高校体育场馆的收费定价,需要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成本补偿原则,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既要保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训练,又发挥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采用目标利润定价法与区分需求定价法相结合,既在考虑不同体育场馆运营成本的基础之上,根据目标收益率的高低来确定价格,同时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价格,对在校教职工和学生,实行无偿开放或象征性收费;对社会需求,则应有偿开放,但定价不能高于当地私人健身场所的定价标准。
3.增强移动支付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移动支付风险管理防范能力
高校财务部门在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方式收费管理过程中,要切实重视并做好数据安全维护工作。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数据安全可靠性至关重要。因此,场馆管理人员应取得本校网络中心、财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定期对数据储存设备及数据系统进行维护,对于指定的财务专用操作系统及移动软件系统,要实时更新病毒库,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做好信息保密和防火墙等安全防护,密码设置由专人负责,定时定期做好对财务系统硬件维护及存储数据保密及安全存放工作。
4.创新岗位管理机制,实现不同编制类型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融合
科学设置岗位,针对不同编制类型的工作人员,引进岗位竞争机制,确保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相同岗位,打破不同编制类型采用不同绩效考核机制的传统办法,使绩效考核及岗位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融合,实现绩效考核与岗位管理的共同发展。量化考核指标,合理设置考核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同时,提高绩效考核工作人员职业素养,适应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培训相关业务理论知识,熟悉各岗位工作实际,善于研究和解决绩效考核中出现的新问题,在考核过程中做到客观公正,并建立沟通和反馈机制,使考核者和被考核者能够及时沟通和交流,让被考核者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的同时,对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提高绩效考核水平,让绩效考核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取得不断的发展,而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需要安全、科学、规范的风险防范措施,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是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完善和创新发展高校体育场馆财务管理,才能更好的明确高校体育场馆职能属性的定位,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保驾护航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会宗,李佳薇.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高校体育场馆合理定价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28 (01):50-55.
[2]黄伟红.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路径[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4 (04):52-55.
[3]周婧.高校预算管理研究与实践[D].江苏大学,2016.
[4]丁洪飞,刘琴.在高校收费管理中运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平台的安全风险防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 (24):46-47.
[5]李贝丽.当前事业单位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M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市场,2020 (11):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