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解题方法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d1988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作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题方法,探析,运用
  1.“解决问题”教学的步骤
  1.1 审题(收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应用题类型非常多,有图文结合式,有表格式,有对话式,而且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会同时包含几道应用题,因此寻找有用的信息成为解题的关键。所以对低年级的学生要教会如何审题。即读题、审题,重在理解题意。在通读的基础上,要精读。首先要细看,对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要一字一句地读,努力从整体上对问题有一个初步了解。对教材中含图形比较多的问题,需要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阅读。其次要理解,对提出的相关问题,要引导学生弄清每个问题的意义,然后再联系起来理解和体会。通过读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读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实践也表明:现在有些同学不会解答或解答错误,其主要原因往往是没有正确理解题意。
  1.2 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即:①画,分析数量关系。虽然新教材的低年级取消了线段图,淡化了数量关系式。但我们认为画图和找等量关系是建构数学模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首先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图形是学生思维的基础。但画实物图很麻烦,它的优化形式是线段图,所以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可适当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线段图,为今后的解决问题题目分析做好铺垫;其次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②说,分析数量关系。说就是用口头语言去表达或与他人交流自己对问题与方法的看法,可以说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说对问题的分析,还可以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自己的推断和想法进行辩解等。当然,在学生用自己的话说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去表达,它反映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正确理解。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
  1.3 检验(检查验证的能力)。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发现现实情景中的数学因素(数量与数量关系),建立模型,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做的体验和经验。所以,根据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来判断解题策略和方法的正确性,可以进一步形成数学的模型。
  2.“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各种问题;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面对实际问题,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2.1 以“问题情境”为前提的解决问题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是“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问题情境有两种:①明确的问题情境,问题是给定的,条件是明了的,答案是确定的。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已知的,所以这种问题情境是封闭的,过去的应用题大量的是这类题型。②需要学生发现和选择信息的问题情境。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出来,或者问题已给出,但其与问题有关的信息需要学生去创设或补充,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学生去探索,所以这种问题情境是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其教育价值和意义是重大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到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的角色,并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如,“小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她想用自己的零用钱20元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华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两种方法,有的则有数十种,他们不知不觉地利用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体验到了学习的满足感,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领会到成功的愉悦,也培养了学生分析、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以“分析数量关系”为核心的解决问题教学。
  解决问题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出要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可以先感知问题通过文字描述、画面或其它形式所提供的信息,了解问题给定了哪些已知条件和有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明确问题中有哪些可供利用的有用信息;然后进一步了解问题所提供的目标信息,即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明确问题的初始状态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状态。
  根据前面获得的条件信息、目标信息、问题的初始状态及学习者头脑里形成的问题目标状态选择解题策略。这里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数学情境中的数学因素(数量与数量关系),并与已有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进而建立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际运用中验证模型的正确性。
  2.3 以“教给解题策略”为重点的解决问题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例如,“有几枝铅笔”练一练的第2题右面一幅乒乓球比赛图,有4个小朋友正在进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另有一个小朋友在记分。有的同学根据4个同学在打乒乓球,1个同学在记分,列出4+1=5或1+4=5;有的同学根据男女生人数列出2+3=5或3+2=5;还有的同学列出2+2=4,他认为正在打乒乓球的有2个男生,2个女生或者左边有2人,右边有2人,打乒乓球的一共有4人。这些同学都能正确运用加法含义去解决问题,都是正确的。又如练习二的第3题左面一幅图,图意是船上一共有6人,船棚外有2人,船棚内有几人?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6-2=4,4+2=6,6-4=2,但学生都知道棚内有4人,这三个算式应该都是对的,后两个算式有代数思想,对其后续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悠远而略带苍凉的歌声,很容易把学生带入雄浑豪放的意境中,“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的意境自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
  歌声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歌声给学生营造的想象空间中,诗歌的意境势必得到拓展。
  5.以唱带背,辅助背诵诗词
  有些流行歌曲是创作者选择经典的诗词作品谱曲而成的。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这类流行歌曲,以唱带背,可以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减轻学生的背诵负担。
  比如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引入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时引入安雯演唱的《月满西楼》,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引入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在歌声中,这些优美的旋律让学生们不但进一步领会诗词的内涵,还能轻而易举地记下这些千古佳作。
  流行歌曲介入古诗词教学,这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在运用上也应注意适度的原则,避免教学过程中滥用流行歌曲,喧宾夺主;还应注意选择与教学内容对口的流行歌曲,避免与诗词内容脱节。恰如其分地渗透,才能有效地激活古诗词教学。
其他文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中学生的启蒙阶段,初一英语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让学生迈好英语学习的第一步,对他们今后学好英语至关重要。因此,做好初一学生英语入门教学非常重要。怎样做好初一英语入门教学呢?  1.做好学生的转变工作,让学生有准备的学习  刚上初一,学生还处于小学生的单纯和幼稚当中,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还没有任何方法,只会延续原来的机械记忆、反复朗读、大量抄写的学习方法。因此,首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任。因此在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创新思维提供和谐的教学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
期刊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
期刊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学生因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情况,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下分层施教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学生分层  多年的教學实践中,我发现,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对于全班约1/4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根本不屑于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是抽象、枯燥的,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听众,知识是被硬性灌入头脑中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被动的。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教师将“让更多的儿童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快乐地学习数学”作为自己教学行为的指南。根据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爱模仿等特点,用情感投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目标,启发自主参与;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在数学王国中无忧无虑
期刊
【摘要】新的化学课程理念倡导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要求学生学会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并形成科学价值观。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强调教师的教,而是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形式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本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归纳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实验教学  1
期刊
【摘要】终身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当代乃至将来的体育教育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做为中学体育教师研究和探讨终身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而对初中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对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改进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素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育,终身体育,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生命的延续中为适应不
期刊
语文课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的统一。基于它的重要地位,作为语文教师,我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这个目标,我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1.利用课堂教学,指导学习方法  课程标准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来设计,第一次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提高到这“三重”之一的位置
期刊
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现就语文课堂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巧用插图,启发想象  有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