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渗入语文课堂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9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符合创设审美情境、指导审美朗读、启迪审美创造、深化审美感悟这四个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于漪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将美育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中。
  关键词: 美育 语文阅读课堂 于漪老师
  于漪老师在《在美的世界》一文中这样写道:“教育者在塑造青少年学生素质的过程中,重要的任务之一在于把美感,把人类许多世纪创造的美变为每个学生的心灵财富,变为他们认识世界的审美素养。学校中的艺术课程如音乐、美术等,不言而喻,肩负着这方面的重任,而语文学科也应该根据学科的特点,悉心地耕耘学生意识、情趣的土壤,把美的种子撒播其间。”①在她看来,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应该渗透着美学教育。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审美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追求。这是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新境界,在这种课堂教学中,除了努力使采用的方法充满美外,更要从观念上强调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它摆脱一切人为的束缚,改变一切程式,放飞情感、创设意境、鼓励自由创造,于漪老师的语文课堂就是这样。
  1.创设审美情境
  这是从情感审美层面打造课堂的。它通常指教师根据课文描绘的情境并予以加工,可以借助音乐、图画、实物等手段营造一种特定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感受,产生情感共鸣,受到心灵感染,在情境交融中进行教与学的活动②,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语文课不是音乐课,也不是美术课,但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运用音乐、图画,活跃课堂氛围,创设审美情境。
  首先是图画,它的最大特点是形象逼真、色彩鲜明、重点突出、直观性强。运用得当,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审美功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如教《茶花赋》的时候,于漪老师利用两课时给学生讲解了整片文章,让学生领略作者托茶花表达歌颂祖国之意,抒发热爱祖国之情,真是笔笔写茶花,处处赞祖国。并在讲解结尾的时候,出示了一幅“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图,发问:“祖国前程怎样美呢?”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片,进行联想。学生在于漪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顿悟:这哪里是写花?分明写的是少年儿童,这一朵朵“童子面茶花”,不正是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吗?如此深刻的寓意,学生在于老师含而不露的暗示中得到答案。这幅画在适当的时候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不仅被这幅美丽的图画所吸引,而且一想到这幅画的形象与色彩就燃起热爱祖国的感情。于漪老师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的共同参与,对《茶花赋》的情感有直观深入的感受,拓宽学生审美感知的渠道,丰富审美感知的内容。
  再次,于漪老师还喜欢借助录音等辅助手段创设审美情境。在诗歌教学时,于漪老师借助录音的播放,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基础上理解诗中的含意,体会诗中的意蕴,培养朗读、讲述与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一听录音,正字音;二听录音的时候,合起课本仔细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随着诗歌语言的琮琮琤琤,脑中展现出一幅幅不同的画景。如《敕勒歌》的教学,当听到“敕勒川,阴山下”的诗句,思想就要长上翅膀,脑中立即浮现绵亘起伏的阴山,阴山脚下一望无际的草原;听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诗句,眼前就要浮现无际的草原和天边连在一起,天空好像一顶巨大的圆帐笼罩在整个原野上的图景……这样一边听录音朗读,一边展开想象,把诗句和画面结合起来,初步领略诗中优美的意境。多美的音乐,多美的诵读,多美的画面,多美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在如此精心营造的美的氛围中,学生能不陶醉吗?
  2.指导审美朗读
  语文课堂是教授母语的课堂,因此给学生提供多种享受中华民族语言美的机会,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语言具有的独特艺术美感,是让审美教育渗透语文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
  不仅教师上课时运用的有感情的、准确的讲述文章的语言,而且课堂里老师那种抑扬顿挫、激情饱满的课文朗读,都使作品潜在的各种审美意蕴通过声音的媒介,投射到学生心灵的最深处,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及寄托于作品之中的爱恨情仇等,有力地铭刻在学生的心中,激起他们强烈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而让学生模仿、尝试各种有感情的朗读,更能使朗读者情不自禁地步入一种难以言表的审美境界,达到以己之心体验作者和作品人物之心,以己之情表达作者和作品人物之情的审美效果,从而不仅大大加深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更通过这种以语言为载体而产生的心灵的撞击与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与创造能力。
  《木兰诗》是一首完整故事和完整人物情节的叙事诗,展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塑造木兰这个我国古代女子英勇矫健的形象。于漪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很注意这篇作品的朗读指导。如出征前的叹息,表示为父出征的愿望,在这里,要读出沉吟的感情;又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表现了木兰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读这段时就要充满缠绵悲凉的情调;“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用排比的句式表现全家高兴迎接木兰回家的情形,读起来就要有活泼欢快的感情。此文的故事性还是比较强的,每一句都代表一个小故事,所以,此诗是富有不同感情的,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把握诗的跌宕起伏。当然,在学生读的时候,于漪老师用生动精练的语言,对朗读全诗应该掌握的表情、节奏做出提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读的时候体会到诗歌中描绘的感情。
  新课标规定的“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在于漪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变得具体而生动。由情入,再经情的起伏跌宕,最终升华情感,整个课堂教学始终涨满感情。
  3.启迪审美创造
  中国画布局很讲究留白,如果画得太满,往往给人窒息的感觉。上语文课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不要从头讲到尾,也不要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仔仔细细、不留余地,而是善于利用各种方法,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激起他们创造的欲望,给学生创造机会,挖掘他们的潜力。
  如于漪老师教《春》,开篇就说:“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胡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学生齐声背诵:“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平时,于漪老师便要求学生每周背诵古诗一首,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感受美的能力,而且能够在教学中学以致用。在《春》的教学中穿插描写春景的几首古诗,不仅使知识纵横延伸,而且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想象与联想,使他们将古今诗人作家关于春色的描写联系起来学习与欣赏、思考与评判,并使朱自清《春》的教学有参照物,对学生更好地感受《春》的审美意象有积极作用。最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这样,就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   在有效利用教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的兴趣,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于漪说:“准确而深入地掌握教材,目的不在于教学时循着文章的写作思路走,亦步亦趋,而是要根据制订的教学目的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于漪老师还十分大胆地采用放手的方法,让学生打开思想的闸门,在课堂内有所创新。如当学生对《珍珠赋》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有一定了解后,就让学生放开思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结尾的‘每一颗珍珠’,‘每一颗珍珠’,是多余的,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学生的想法很多,可以让他们在这样开放的课堂环境中体悟文章的意义,不随意抹杀学生的想法,十分有利于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发展。
  4.深化审美感悟
  阅读教学不能仅满足于一般的感受,满足于对有限感性对象的知觉性理解,而要有一定的透视力,要深入探究、切入文章的深层领域,寻找字里行间的美的因素,并调动一切心理机能识别和体味这种美,从而“悟”出文章深藏的多重意境。这种“悟”,是阅读活动的一种理解方式,但却是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它的实质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品味和体验基础上的美的思考,是对文章深层意蕴的理性揭示。
  《雪》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诗,选自《野草》。于漪老师是这样教这篇课文的。先由复习旧知导入,介绍《雪》这篇散文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诗有初步的情感积淀。再向学生讲解江南的雪这一段,突出江南的雪的滋润明艳,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文章笔锋一转,又写朔方的雪,明确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却有奋飞升腾的意向。老师发问:“朔方的雪有怎样的壮美雄姿?哪些词用得恰当、形象,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一系列问题,慢慢启发学生将雪这样的景象同人物的情感联系起来,借景抒情。借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抒发自己的情感,即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作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体现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这样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深切用意,加深学生的审美感悟。
  于漪老师说:“‘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就是说,文章的真正内涵意蕴是藏在作者文字的最深层的,这就需要老师带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深挖作者埋藏在文字低下的情感,进一步深化感悟。于漪以教材课本里一员的身份介乎其间,交流真切的感受,叩击心弦,传情激情,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心灵塑造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美丽的画面和那或激越雄壮、或嘹亮悦耳的音乐及那感人的朗读,最后将深深的审美感悟和谐统一在一起,编织出一幅“诗、画、乐、声、感”有机交融的立体画卷。如此美不胜收的优美意境,必将对强化学生审美感受,激发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起到一种妙不可言的作用。不得不说,于漪老师的课将美渗透其中。
  注释:
  ①于漪.于漪文集(第二卷·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6.
  ②徐林祥,张中原.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65,66.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文集(第二卷·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徐林祥,张中原.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董怀启,迟令秋,高兴满.记叙文教学与美育[J].临沂师专学报,1999,第21卷(1).
  [4]陶继新.让学生感受各种形态的美——试谈特级教师于漪教学中的美育[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
  [5]张玉枝.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 依托地方产业,实施政府、行业与学校积极参与的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广大高职院校的青睐。高职院校实施政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满足政府、行业与学校三方的利益诉求。只有做到互惠互利,才能提高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三者之间关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政产学研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 互惠互利  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增强与
摘 要: 小學低年级是识字初始阶段,是学生大量接触独体字的阶段,因独体字的笔画形状及笔画组合,往往是因字而异,学习时只能一个一个记,不能类推,这便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独体字的一大难点。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对小学低年级独体字教学的识记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独体字 教学方法  独体为一种汉字字体的结构,与合体概念相对。指汉字结构中,仅含有一个单独形体、不可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的字。
摘 要: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也是语文课程魅力所在。主题式的分类以文为本,立体化的阅读以人为本,循着语文学科本真的源流,师生共同成长,生成教育智慧,增强阅读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主题式 立体化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摘 要: 徐小斌作为当代文坛行走在文学边缘的女作家,其作品个性鲜明,多从自己本身的生存体验出发,透过对纷繁复杂的个体情感、社会现象的描绘,将书写的笔触伸向生活内部,直抵人类的生存空间。其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和探索,以个体的生存经验为基石,在对身体、感觉和爱欲的淋漓尽致的描写中逐步深化。  关键词: 个体经验 身体 感觉 爱欲  读徐小斌的作品,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压抑,这种压抑伴随着阅读次数
摘 要: 科学人才观是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具体运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坚持用科学人才观指导完成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素质拓展提供广阔平台,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人才观 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形
摘 要: 《史记·游侠列传》和《堂吉诃德》分别表现了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尚武精神。从侠士和骑士的形象比较及从中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可以看出二者在维护正义、扶危济困、慷慨无私等方面显现出相同的“义”的精神品质,但在相同的现象背后,隐含的关于侠义的理解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 侠义精神 骑士精神 《史记·游侠列传》 《堂吉诃德》  人类历史上对于英雄的崇拜历久不衰,而神话传说中英雄身上表现出的“义”的
摘 要: 英语语篇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语篇,然而生词的出现大大影响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进而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生词的学习不是语篇学习的重点,不能因为学习生词而割裂对语篇学习的完整性,作者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语篇学习 生词 阶段式输入  一、背景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主要是由词汇构成的句子和话语实现的。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可能存在的问题,试图提出多维度、系统化的毕业生教育工作模式,探索推动高校毕业生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高校毕业生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 经管类高校就业生 毕业生教育 工作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新的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就业压力日渐增大。高校毕业生的
摘 要: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某些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最大原因是缺乏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因此,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意写作文。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文章认为只要将写作目标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学生的作文就一定有话可写。  关键词: 活动 情境 想象 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摘 要: 油画艺术作为绘画艺术活动的主要形式,而油画材料是艺术家表现精神内涵的物质载体,对油画艺术有着显著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几种油画材料的介绍,以及油画材料在技法中的应用和几种表现效果之间的关系,说明油画材料在油画技法中的重要性。并结合画作分析油画材料对作品的影响,研究油画材料对发现和寻找新材料与技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 油画材料 透明薄涂画法 不透明厚涂画法  油画自产生以来,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