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思维能力培养的高层次要求,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思维材料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列的迁移。学生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适时、经常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有利于将教学过程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研究,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而这些创造思维的产生,都不同程度来源于教师设计的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果设计的问题不具有挑战性,就不能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欲望。例如教学 “通分”时,为了让学生比较3/4与5/6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教师预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3/4与5/6的分母一样吗?能否直接比较大小呢?(2)能将3/4与5/6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吗?应以什么数作为公分母?这样提前引导、指令,使学生亦步亦趋,毫无自主探索的权利可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教师事先不作暗示,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那么学生的思考策略就趋于多样化而富有个性:(1)化成小数比较。(2)用折纸比较。(3)化成同分母的分数比较。(4)化成同分子的分数比较。(5)借助l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小结,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形成的个性经验就能在交流中上升为智慧经验,进而学会创造,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这样,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上,有了一次探索的成功。
  为此,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笫一、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第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第三、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四、引导学生自己研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第五、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手脑并用。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就会使学生逐渐养成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分析,努力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
  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因此,批判性思维也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设计些陷阱式的思维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问题正面学习完以后,仅有大约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基本掌握,有的学生因用错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而把题做错。因此,应加强从反面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当讲完某一数学知识后,我故意设陷阱给学生,创设下列情境:一是使学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诱使学生“上当”、“中计”,经过分桁批判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对事物的认识正确程度是正面培养所不能达到的。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遵循互相转化,互相联系这一规律,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例外。对全班学生做一次考查,每当一个公式或法则学习完以后,正向应用,有规可循的则比较顺利,一旦寻求逆向使用,心里就没底。要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要求我们每个教师不仅从正向而且从逆向培养学生的思维。
  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思维的概括能力,是指能够从大量而复杂的数学材料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基本特征。数学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者仔细地研究探索,设计多方位的变式训练问题。例如: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货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当学生解完此题后,就变换角度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变式1:要加工360个零件,每小时加工60个,求多少小时可以完成任务。变式2:有360元钱,鞋子60元一双,求一共可以买多少双。从表面看,它们分别是行程、工程和买卖问题,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能较好地概括三者之间的共同关系,能由此及彼的解决问题。
  五、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认为:“智力发展是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的一个过程。”传统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然后进行强化训练。我们应在课堂上引入开拓性的思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究活动,主动地进行观察分析、对比、发现归纳,以明确概念的不同属性,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概括形成概念。还需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时,为使学生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千米”这些单位,可把它们进行比较,使之明确,它们一个单位分别是边长“l厘米”、“1分米”、“1千米”的正方形。最后用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加以巩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建立教学中来,因此,为了更好使新知识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建起实质性的联系,就必须加强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实践表明,设计相近似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意识的能力
  对学生应用数学思维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作为新时期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教育尽可能地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提供丰富多彩的实际背景料,让学生亲自体验,尝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支程。注意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新课题。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从形式上看,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它的内容却是客观的,具体的,从学生所熟悉的生产、生活活动和其它学年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提出問题。如讲“实地测量——步测和目测”知识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导入:你能否不用皮尺暑其它测量工具测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你能否不用皮尺或其它测量工具测出学校到你家的距离?这样做,使学生一始对新知识兴趣盎然,产生学什么知识能解决这些问题自主知欲。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踏踏实实的训练,做到全方位平衡发展,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法、讨论法,创设一种自由思考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提供漫游的空间,进而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就会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问题设计是课堂高效的保证。教师应遵循课堂问题设计简洁、明确、适度等基本原则,围绕着重难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问题及相应的问题链,给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空间,从而高效低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问题设计有效课堂教学高效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巧妙设问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习的指向性和主动性,从而出现“话”学生自己说、“情”学生自己抒、“题”学生自己
《数学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那我们的计算教学中和解决问题教学如何真正使“算”和“用”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呢?这是新课改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学校本着“准确定位、积极引导、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原则,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系列的校
期刊
社会的不断进步衍生出更多的新兴技术,新的技术得到了更大空间的发展和提高,也正因为如此,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也相应进行了改革。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体育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以情激趣,从而促使学生乐学、愿学、爱学。而通过恰当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和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健康人格,使之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学方法能满足学生精神需要  教学内容枯
期刊
在众多的心理考验中,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十分重要,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功力,其发展水平与活动的成败是相对应的,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范德比尔特曾经说过,“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自信是一种正确的、.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自信心是个体所具有的自我肯定的意识。苏霍姆林斯基常常告诫教师们: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吧。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良好的思维品质,将更有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对2011版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体会到,改革数学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实践这些观点呢,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并保持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动机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
期刊
摘要:在整个教育阶段,小学阶段起着一个基础性的、引导性的作用。而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也未成熟,各方面还不能完全独立,因此,教师的责任是比较重大的,尤其是班主任的责任更加严峻,他不仅需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需要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成才理念等等,此外,还需要努力带领大家创造一个和谐进取的集体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更是需要及时关注学生情绪,正面教育、启发诱导,
摘要:后进生转化工作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内因和外因。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应当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关键词:散慢懒惰骄横孤僻忧郁放弃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势在必行,它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下面谈谈我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几点浅显做法:  一、寻找原因及表现、影响  造成后
摘要: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本文通过幼儿美术教育与发展的审美定位,发展的审美教育的实施,教学活动有美有术,使学生的眼、手、脑都协调运用,对美术行为过程和结果(作品)都感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关键字:教育发展审美提高  幼儿是好动、好奇、好问的,他们对周围变化万千的世界充满兴趣,因此,我们重视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