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材插图的探究

来源 :语数外学习·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图片和文本联系起来的表现形式就是插图。在现行的高级中学语文教材中有插图近百余幅,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景物绘制而服务,是语文课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可以以绘画的视觉形象弥补文字描绘的不足,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对这种“特殊的艺术语言”视而不见、弃之不用,造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的闲置废弃。
  一、教材插图具有重要意义
  1.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书籍的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所不及,所以是一种宣传画。”所以说,插图是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形式,它将文学形象直接表现于视觉感受,用插图引入文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可以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课文打开方便之门,这充分说明课文中的插图有助于增进学生教学内容的理解。
  2.作为文章的补充和注解,插图将文字所介绍的事物真实地再现出来,尤其是说明文中的插图更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如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同时,插图更好地展示了自然美与社会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爱祖国情怀,帮助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河流,增加对生命的热爱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教材中的插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 欣赏插图的过程,就是欣赏者再创造的过程。面对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学生会主动地思考画面背后的故事,如《蜀道难》中的插图,学生看后便会很自然地去感受那种山路的崎岖,去体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意境,从而与作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二、课本插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教学中,面对精彩的教材插图,教师应该像对待课文文本一样重视并加以运用,克服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1.用插图提高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插图大部分是对关键内容的再现,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插图来预习课文。如学习《纪念刘和珍君》,学生们没有经历过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更别说去体会在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的混乱以及那些爱国人士的感情,如在预习时结合课本前面彩色插图,就能明白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背景,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段祺瑞执政府的卫队和请愿群众发生冲突的照片,似乎又带我们走进了那个硝烟弥漫、国破家亡的年代。
  2.用插图增强学生美的享受
  插图是直接具体可感的视觉艺术,将文字直接诉诸于视觉,营造鲜明的视觉感受。由插图引入课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同时,更为学生迅速有效地进入文本打开了方便之门。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其中的插图便是巍峨陡峭的蜀境山川,可以让学生们先看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山川给人的直观感受,然后分析诗人的描绘,去比较其与学生们所描绘的有何不同,这样就能顺利地导入了该课,并加深学生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真正理解,而不是简单单纯的依文讲文。
  3.用插图进行阅读教学
  作为和课文紧密相关的课本插图,它也同样包含着图片作者的生活体验、审美情趣以及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精辟理解,既有对课文某一片断的精心描绘,也有对课文重难点的直接展示。这些,无不渗透着画面作者的审美情趣和对文章意旨的理解。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两幅插图,苏联画家库克雷尼克赛通过强烈的明暗色彩的对比,将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那种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把自己包裹起来与世隔绝的形象,鲜明生动地展示出来。外界清纯、亮丽、简洁的白,与表达着阴暗、冷漠、难以理解的黑形成了鲜明的比对。
  4.通过插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欣赏插图的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审视课本插图,作出自己的评价,或为课本中的插图重新命名,或配以精彩的诗文名句,也不失为一个增强自主学习的好方法。教育者张国生就极力推崇这种“大语文”的教学方法,他在上《爱莲说》这篇课文时,以“荷”为专题,集中展示了各种形态的荷花图,然后自己示范为图取名或配以诗词歌文。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不同莲的特点,分别取 “青春将逝”“含露乍开”“姐妹仙子”“生花妙笔”“一枝独秀”等名……这种方法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挖掘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为学生、教师展示了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为教师实施美育提供了载体。教师应多利用这些插图,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他文献
《都市精灵》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人与自然”。《都市精灵》是舒乙先生写的一篇随笔,这篇课文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明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的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尊重和保护,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下面我谈谈教学的体会。  一、以阅读为主线,注重和文本对话  课文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阅读课文,就要全身心地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阅
青藏高原南部,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一线发生的碰撞作用是自中生代末期以来全球所发生的意义最为深远的构造事件之一。区域内岩浆和变质作用强烈,水热活动广泛,
本论文以巨厚松散层条件下煤矿开采中易引起突水、突泥、溃砂、地面异常沉降等地质灾害事故为工程背景,以安徽淮南矿区厚松散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沉积物物质组成、粒度
当前,随着AVO(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叠前同步三参数(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密度)反演技术的成熟发展,可以通过三参数剖面直接由岩石物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