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加拿大,我爱收集道家之书等中国古籍,例如《易经》、《道德经》、《庄子》、《列子》等,对中国“道”文化很熟悉,但是让我一直很好奇心的是唐朝的《封氏闻见记》和刘贞亮在《饮茶十德》提出的“茶道”跟以上的书到底有什么关系。
茶道对茶界的人来说是很熟悉的词,而对一般的人来说,都认为指日本茶道,非中国文化。我自己都感觉很困扰,所以才发现,必须先了解茶然后了解道。虽然道家之书没有含一个“荼”、“茶”、“茗”、“横”、“荈”、“蔎”字,但是一直感觉应该跟茶有些关系。
从三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易经·撃辞上传·第十章》: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易经·说卦传·第二章》: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
《庄子·大宗师·二》: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列子·仲尼第四篇·十五》: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
在表面上都相似深奥的哲理,而且住在城里的人可能感受不到,可是在加拿大的农村时,我这个人每天都感受到什么才是大天大地,而一个人感觉很小。夏天有蓝色的天空翠绿的树叶,冬天有灰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地,在两个季节当中情景不一样,可是一样人总能体会天感受地。
茶叶是从茶树采摘的,茶叶需要天提供的雨水和阳光来生长,还需要地的矿物质当作营养,甚至需要人加工来做好茶。茶叶本来已经含三才:它受了天地人的照顾。习惯用袋泡茶的饮茶者可能远离这种感受,但是每天碰到茶树的茶人会比较敏感。我从无茶的地方虽然看不见茶树但是还会体会茶道,就是所谓:“可得而不可见”,甚至连茶叶都不要碰,为了更好地了解茶叶加工,我有自己采野生薄荷叶,让它萎凋手工揉捻成颗粒状,很像铁观音。当然,我不觉得这是茶,但是至少能耍朋友说是茶。
从大自然能学到茶道包含天地人的互相关系,又有阴与阳、有刚与柔、有仁与义。茶道也许不好描述,不用耳不用目不用心来学或拥有它,而应该去领悟它,领悟大自然,也自然会领悟茶。
茶道对茶界的人来说是很熟悉的词,而对一般的人来说,都认为指日本茶道,非中国文化。我自己都感觉很困扰,所以才发现,必须先了解茶然后了解道。虽然道家之书没有含一个“荼”、“茶”、“茗”、“横”、“荈”、“蔎”字,但是一直感觉应该跟茶有些关系。
从三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易经·撃辞上传·第十章》: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易经·说卦传·第二章》: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
《庄子·大宗师·二》: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列子·仲尼第四篇·十五》: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
在表面上都相似深奥的哲理,而且住在城里的人可能感受不到,可是在加拿大的农村时,我这个人每天都感受到什么才是大天大地,而一个人感觉很小。夏天有蓝色的天空翠绿的树叶,冬天有灰色的天空白色的雪地,在两个季节当中情景不一样,可是一样人总能体会天感受地。
茶叶是从茶树采摘的,茶叶需要天提供的雨水和阳光来生长,还需要地的矿物质当作营养,甚至需要人加工来做好茶。茶叶本来已经含三才:它受了天地人的照顾。习惯用袋泡茶的饮茶者可能远离这种感受,但是每天碰到茶树的茶人会比较敏感。我从无茶的地方虽然看不见茶树但是还会体会茶道,就是所谓:“可得而不可见”,甚至连茶叶都不要碰,为了更好地了解茶叶加工,我有自己采野生薄荷叶,让它萎凋手工揉捻成颗粒状,很像铁观音。当然,我不觉得这是茶,但是至少能耍朋友说是茶。
从大自然能学到茶道包含天地人的互相关系,又有阴与阳、有刚与柔、有仁与义。茶道也许不好描述,不用耳不用目不用心来学或拥有它,而应该去领悟它,领悟大自然,也自然会领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