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究竟应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1.创境激趣,增强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
学生都喜欢新颖的东西,对未知的充满好奇,所以学起来有趣。但相对而言,计算教学就显得有些单一,并且需要大量练习巩固,显得有些机械化,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乐于做。
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 2 3 4… 99 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因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仔细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兴趣提高。
2.开放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理念之一。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所以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学生的创造力不可估量。如:在学习“凑十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凑成十来计算,只要方法得当,就要予以鼓励。又如计算“15-6”,如果学生说用“6-5=1”,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认为他弄反了,且听他说:“因为5只比6小1,所以只要在10里面减去一个1就可以了,等于9。”面对如此聪明的学生,你还能说只有某一种方法才是最好的吗?显然不能。至于方法又多又杂这一问题,可以不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对孩子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可以每天进行20题的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学生既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针对小孩子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平时要善于发现小孩子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孩子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等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4.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孩子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平时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孩子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5.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除“凑十法”外,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又如:1/8+5/8=6/8,先通过图解,使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减,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法则,等等。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6.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 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6.3加強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6.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算,做出正确判断;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进行验算。
1.创境激趣,增强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
学生都喜欢新颖的东西,对未知的充满好奇,所以学起来有趣。但相对而言,计算教学就显得有些单一,并且需要大量练习巩固,显得有些机械化,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探索新的知识,将干巴巴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乐于做。
给学生讲解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简便计算前,我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 2 3 4… 99 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因此,学生审题比以往认真了,对题目的分析仔细了,并能灵活运用有关定律、法则,找出解题规律,学习兴趣提高。
2.开放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理念之一。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所以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学生的创造力不可估量。如:在学习“凑十法”时,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凑成十来计算,只要方法得当,就要予以鼓励。又如计算“15-6”,如果学生说用“6-5=1”,你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不要认为他弄反了,且听他说:“因为5只比6小1,所以只要在10里面减去一个1就可以了,等于9。”面对如此聪明的学生,你还能说只有某一种方法才是最好的吗?显然不能。至于方法又多又杂这一问题,可以不急于评价,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对孩子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可以每天进行20题的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学生既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针对小孩子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平时要善于发现小孩子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孩子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等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4.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孩子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平时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孩子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5.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是计算教学的重点
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应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算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除“凑十法”外,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又如:1/8+5/8=6/8,先通过图解,使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减,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法则,等等。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
6.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一位数加、减、乘、除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6.1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2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15 5 ×(1 -0.5)错误地算成20×(1 -0.5)。
6.3加強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6.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如:学生在解好方程后,一定要把答案代入原方程进行必要的验算,通过验算,做出正确判断;竖式计算学生也能通过交换律及逆运算的关系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