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策略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对教学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不同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策略、真实有效策略、合作交流策略及体验成功策略等来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掌握并学会应用最基本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自主探索;真实有效;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通过对话、合作、共建,师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每一位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自主探索策略
《课标》指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养成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具体做法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如在讲“三角形稳定性”时,就完全可以从生活实例中提出相关问题。首先通过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观察(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让学生发现问题:“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形状呢?为什么不用其他形状呢?”让学生聯系生活,举出更多的实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建筑用的三角架等相互讨论,并改用其他图形试试看有什么区别。
孩子们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渴求答案,积极探索,经过反复验证,最后形成类似“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的结论。
二、真实有效策略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实体验、经历、操作、交流,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案例中,首先引入问题:在打麦场上,有—个尖顶的麦堆底端近似圆形,我们如何测得这个麦堆的体积呢?
一看:同学们试想,这个麦堆的形状近似于什么几何图形呢?
二猜: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个麦堆的形状与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复习什么是圆锥,它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
三试验:老师拿出教具,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这些教具测出圆锥的体积。
四汇报结果: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1/3×底面积×高
五验证结论:其他小组实验的结果一样吗?结论如何呢?
六反馈:同学们经过实验,发现了用来实验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1/3,老师也想做实验:出示一个非常大的圆柱,一个很小的圆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吗?(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强调: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三、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它是根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设计,旨在改变过去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课标》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合作交流是新世纪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并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其能够通过合作的方法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数学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把原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四、体验成功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精神满足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是激发其求知欲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进步,改善他们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成功的学习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对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的几点体会。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自主探索;真实有效;合作交流;体验成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通过对话、合作、共建,师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每一位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呢?下面我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自主探索策略
《课标》指出: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养成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具体做法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方法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如在讲“三角形稳定性”时,就完全可以从生活实例中提出相关问题。首先通过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观察(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让学生发现问题:“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形状呢?为什么不用其他形状呢?”让学生聯系生活,举出更多的实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建筑用的三角架等相互讨论,并改用其他图形试试看有什么区别。
孩子们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渴求答案,积极探索,经过反复验证,最后形成类似“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样的结论。
二、真实有效策略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实体验、经历、操作、交流,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案例中,首先引入问题:在打麦场上,有—个尖顶的麦堆底端近似圆形,我们如何测得这个麦堆的体积呢?
一看:同学们试想,这个麦堆的形状近似于什么几何图形呢?
二猜: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个麦堆的形状与圆柱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复习什么是圆锥,它的体积该如何计算呢?)
三试验:老师拿出教具,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利用这些教具测出圆锥的体积。
四汇报结果: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1/3×底面积×高
五验证结论:其他小组实验的结果一样吗?结论如何呢?
六反馈:同学们经过实验,发现了用来实验的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1/3,老师也想做实验:出示一个非常大的圆柱,一个很小的圆锥,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吗?(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强调: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三、合作交流策略
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它是根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设计,旨在改变过去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课标》指出:教师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合作交流是新世纪对人的基本要求,真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实现。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积极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并适时给予帮助和鼓励,使其能够通过合作的方法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数学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其社会技能。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新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在数学合作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把原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四、体验成功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精神满足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是激发其求知欲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进步,改善他们的自我观念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以成功的学习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我对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的几点体会。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生成性、选择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