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人文精神内化。突出语文的审美体验,指导学生美读。并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品味精美的语言,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语文 ;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是作家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审美体验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存在,是作者理性与感性、情思与形象在瞬间猝然结合的产物。因此,文本的阅读价值需要也只有主体的参与认知才能实现。语文学科真切的主体审美体验性、丰富的主体审美想象性、多采的人本性等特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人文精神内化,这就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实践。
  一、指导学生进行美读,突出语文学科的主体审美体验性。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阅读是语文教育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1]阅读活动既是对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活动。阅读者不仅要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结构及表现技巧,而且要通过对文章语言符号的解码,再现作品丰富的内容,调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品味、探究、发现。当人的体验活动伴随阅读行为时,阅读的效果就会不断升华。这种阅读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和过程性,是一种注入了体验者知识积累、经验积累、生命意识的情感体验,是被激活了的学习者心与外部世界沟通的媒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是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想象联想等活动,将学生引向文本构筑的世界,在阅读中注入自己的生命感受,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形象和意义。学生以其独特的感受和经验参与阅读,以自己的情感追求和阅读经验对文章的意义世界作深层次性的拓展、补充和创造,这是一种融注了感知、想象、理解、感悟等多种理因素的发现性活动,有了这样的活动,文章中的世界也就成了富有个性的“我”的世界。同时阅读也是感知语文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学生可以多方面地感知教材,从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进而获得审美体验。“美读”,即有表情地朗读、吟诵课文,读者要将自己置换为文中的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抑扬顿挫,仿佛吟咏诵读,与作者心灵相通,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理解随之增进,也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如要读出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李清照“载不动 ”的许多愁。还有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凄清而又寂寥的雨巷里的戴望舒内心的渴望,以及那与生命中的最爱告别时候洒脱中略带忧伤的徐志摩……如若学生在诵读这些美丽诗篇的时候能够进行角色置换,能够用心去体验和领悟,学生定会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让自己的灵魂接受艺术的洗礼,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净化。
  二、引领学生找到进入文本构筑的情感世界的切口。
  新课改背景下,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为人师者应该给学生文本阅读的门径而不是继续重复昔日填鸭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语文学科的审美想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愉悦感是一种自由的舒畅的感受或想象。唐代诗人杜牧《读韩杜集》曾用诗句描述过这种体会:“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愁苦烦闷之时,吟读杜甫诗韩愈文,渐感舒畅愉悦,这种感受或想象如那美丽的女麻姑,用那柔嫩小手在痒处搔摸一样。在教学中,如若教师能多给学生一点暗示和启发,让学生驰骋想象,“自求得之”,“随时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得到美的欣赏,充实自己的经验,让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又如在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欣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暮春美景,享受群贤毕集把酒言欢的惬意。在大好的春光里,和好友浅唱低吟,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为学生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带领他们去遨游文本营造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真实地体会文人伤春悲秋的情怀,体验自然界的枯荣带给个体生命的悲喜。只有在蓬勃的自然面前,个体生命的欢愉和悲悯之情才会油然而生,生命意识被唤醒,学生的心灵沐浴其间深受熏陶,灵魂因此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文本分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审美特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2]比如在学习《长亭送别》一文时,教师要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要营造一种离别的氛围,将有关离别主题的诗篇或文章大致梳理一下,并要求学生根据蓝天、白云、黄花满地、北雁南飞、霜林染红这些特征想象一下在深秋长亭送别的场景。人的一生充满了这样的离别,学生自然会有同感。再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时候,除了预先营造离别的气氛之外,教师还要启发学生将自己幻化为在康河上泛舟的诗人,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眷恋的,但又不得不与之告别的景物,看着天边的云彩想起自己的灵魂伴侣(林徽因),那云彩也幻化为夕阳中的新娘,而今却就要和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作别,此情此景,教人感伤,怎一个“挥一挥衣袖”可以释怀?只有让学生深刻体会着貌似洒脱的挥手背后刻骨的忧伤之情,才能达成情感层面的审美体验。学习语文,重要的就是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理解能力、鉴赏能力,受到美的熏陶。而要体会文中各种思想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师要积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产生共鸣。所以在进行文本分析的时候,首先,要把充分发掘文学作品中的人性魅力。如在学习《边城》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去发现文本中每一个人物身上散发的人性美人情美,让学生能够透过翠翠和傩送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看到作家精心构筑的人性小庙,从而触碰到作家内心的那一抹对人性的深深眷恋……文学欣赏的着眼点应该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决不可引导学生用政治的、历史的、哲学的,甚至实用的态度来消解文本的美,而应该多发掘作品中的鲜活的人性,用以感染学生,熏陶品格,丰满人性,达到“立人”的目的。
  四、品味精美的语言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教材为媒体,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信息的传递作用于学生。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以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名篇佳作。朗吉纳斯说:“一篇文章的思想和文词是相互依存的……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精美语言的品味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美的语言主要表现在准确精当地使用词语和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上。教学中如果把握好文章语言的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仅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写法上的特色,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对月下荷塘景色描写的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朦胧而又曼妙的月下荷塘美景会随着有情感的诵读声在学生眼前缓缓舒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享受到了作者语言文字的美,获得了审美的愉悦。除了用词的精当外,文中还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育应更多关注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享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祥芹.“新概念阅读教学”宣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Z1)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汪涵,素有“策神”封号,至今在湖南台中“一哥”地位无人能撼。他主持的节目诙谐幽默、亲切自然、积极向上,深受全国广大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纵观汪涵的主持特点和过程,与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授课有诸多相似之处,我们不妨学学他的主持艺术,借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教出语文的个性。  一、紧扣主题,个性导入  在多数的时候,都是汪涵带出主持的话题,每期节目主题不同,其开场白也各
期刊
有时候,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于一个学生,更是如此。星期五上午,我有一节品德课。按照平时的习惯,我想上语文,这样既可以复习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又可以为期中考试做准备。走进教室,我发现学生在座位上东倒西歪,没有一点儿生机。忽然,我听到一个学生小声说:“品德课又不上了,哎……”,听到这句话,心想:“学生有这么爱上品德课吗?”我顺水推舟,顺便也想做个尝试。当我宣布要上品
期刊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应着眼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深层次教育意义,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一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激发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
期刊
新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的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什么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
期刊
摘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意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另一方面要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应是地理课堂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关键词:地理 教师 角色转变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课标)中就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
期刊
长期以来,在我国历史教育教学领域中奉行以知识传递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致使课堂中教师的讲授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否定了学生为主体活动给予素质教育发展的真正价值。课堂气氛沉闷,知识学习乏味枯燥,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而历史活动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活动课以课堂为基本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思维     人们常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呢?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并主张把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本文从基本理念及实际操作等方面对任务型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客观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任务 任务型学习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英语教学     任务型英语教学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
期刊
摘要:在教学中,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美育环境;教学设计科学艺术,教学方法丰富多彩,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教学组织能力高超娴熟,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板书应简洁、科学、优美,教学语言文明规范、准确完美,体态语言自然协调、优美艺术,教师服饰整洁大方,让学生感到教学氛围的美,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  关键词:数学 愉快的学习 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已经在思考人生目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大有裨益。  关键词:语文 教学 品质     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实验版中许多这样的可供利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类:勤奋向上的教育、谦虚谨慎的教育、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教育、增强意志力的教育、心理承受力的教育、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一、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可供利用的教育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