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0 例患儿术前经腹腔穿刺明确胆道自发性穿孔的诊断, 其中2例经B 超或CT 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采用囊肿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治疗。13例患儿术后均护理良好,3个月后行囊肿切除术加胆道重建。结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与肠道梗阻有关联,治疗应以囊肿外引流术治疗后再行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在临床上主要以小儿腹膜炎、全腹压痛特别是右上腹压痛显著为表现,所以常规检查应行腹腔穿刺检查,及早的诊断尽早的治疗。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83-02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在临床中比较少见,由此临床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该病多发于女性,通常在婴幼儿及少年期发病[1]。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临床资料,具体分析该病的治疗和诊断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6-34个月之间,平均年龄(20 3)个月,病程10-12天不等,平均病程5天。
1.2临床表现
13例患儿均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临床症状,部分患儿伴随腹部压痛,皮肤黄染症状。其中腹部压痛患儿有12例,皮肤黄染有3例,2例经B 超或CT 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10 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做腹部穿刺为胆道自发性穿孔。另外1例患者手术证明。
1.3 手术验证
13例患儿手术中发现有2例穿孔在囊肿前壁远端,有10例患儿穿孔在胆总管与胆囊管交界处,大小为0.5-1.0cm左右,渗液头350-1000ml左右,1例穿孔在胆囊颈。其中有10例患儿囊肿为扩张型囊肿,2例患儿囊肿为梭形扩张型囊肿.1例患儿囊肿呈圆球状扩张型囊肿。采用囊肿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治疗。13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后行囊肿切除术加胆道重建[2]。
2 结果
13例患儿囊肿外引流中有3例患者出现纵切口感染,通过缝合和支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3-6个月后为患者行胆道、囊肿切除的重建。有4例患儿行空肠间置十二指肠吻合手术,9例患者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通过合理的护理恢复顺利,全部痊愈出院。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要重视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当前对该病发病原因的研究尚不明确。临床上手术是唯一有效地治疗方法。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大多可以得到早期的诊治,诊断明确后,及时选择手术,可以有效避免肝功能进一步的恶化[3]。在临床诊断中,特别是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婴幼儿,临床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B超与胆胰管磁共振成像检查,是早期确诊及制订手术方案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本文13例患者中,有10例为女性患者,女性发病率为76.92%,由此表明该病多发于女性患者。同时该病的病因可能是由于胰胆管合流异常,引起胰液反流,这是该病最容易发生的临床表现。手术中发现供应胆道的血液营养来源于动脉与十二指肠后上动脉,其中有部分血管为侧边走向,所以血液供应不足,故穿孔的位置多为胆总囊管交界处[4]。由于患者的胰胆管合流发生异常,引起胰液的反流,使胰液进入到患者的胆道里面,进一步使患者的胆道受到损伤,出现梗阻,导致压力出现瞬间增高的现象,从而使患者病变部位出现血块,最终各种表现导致患者出现自发性穿孔。
从患者的发病年龄来看本文中的患者都是在4岁之下的患儿,而大多是在2 岁的年龄左右。这表明其和婴儿期的胆道弹力纤维的发育情况有很大的关联。在婴儿的时候发生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情况较成人多见,其误诊的情况比较多。临床上由于穿孔后B超均发现腹腔有积液,未发现肿块,因而忽视了胆总管囊肿的诊断,殊不知囊肿穿孔后塌陷,是看不到肿块的。可见,腹腔积液穿刺对诊断有重要的诊断意义[5]。
本文认为婴儿如果出现了腹腔炎症的表现时,且有压痛,要给以其进行穿刺,以利于早期的诊断,如果出现了胆汁性渗液就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进行相关的CT 和B 超检查,以明确诊断。还应该对出现了黄疸的患者,并且有腹膜炎的患儿进行观察。同时患者的病程通常在5天左右,患儿会伴随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手术治疗时间和麻醉时间的延长,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术中也很难进行分离操作,所以要进行引流操作。本文研究表明引流操作术,患儿手术治疗结果良好,一般在3个月即可进行二期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婴幼儿较常见的先天畸形,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较为少见,因而应及时明确诊断,并予以治疗,以防出现肝功能进一步损伤。同时临床医护工作人员要提高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认识。目的是为了分析与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希望为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侯志彬;李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CT表现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02期
[2] 徐兵,吴圣军;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并发症的处理探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3] 傅侃达,任学群,孙嵩洛,贾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4] 彭小旅;董琦;林海;李权;小儿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初次手术方式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23期
[5] 薛靖;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05期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83-02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在临床中比较少见,由此临床诊断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该病多发于女性,通常在婴幼儿及少年期发病[1]。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临床资料,具体分析该病的治疗和诊断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我院接诊的13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例,女性患儿10例,年龄6-34个月之间,平均年龄(20 3)个月,病程10-12天不等,平均病程5天。
1.2临床表现
13例患儿均有发热、呕吐、腹痛、腹胀临床症状,部分患儿伴随腹部压痛,皮肤黄染症状。其中腹部压痛患儿有12例,皮肤黄染有3例,2例经B 超或CT 检查证实有胆总管囊肿。10 例患者在手术之前做腹部穿刺为胆道自发性穿孔。另外1例患者手术证明。
1.3 手术验证
13例患儿手术中发现有2例穿孔在囊肿前壁远端,有10例患儿穿孔在胆总管与胆囊管交界处,大小为0.5-1.0cm左右,渗液头350-1000ml左右,1例穿孔在胆囊颈。其中有10例患儿囊肿为扩张型囊肿,2例患儿囊肿为梭形扩张型囊肿.1例患儿囊肿呈圆球状扩张型囊肿。采用囊肿外引流加腹腔引流治疗。13例患儿术后恢复顺利,3个月后行囊肿切除术加胆道重建[2]。
2 结果
13例患儿囊肿外引流中有3例患者出现纵切口感染,通过缝合和支持抗感染治疗后,痊愈,3-6个月后为患者行胆道、囊肿切除的重建。有4例患儿行空肠间置十二指肠吻合手术,9例患者行肝总管空肠吻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通过合理的护理恢复顺利,全部痊愈出院。
3 讨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要重视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早期诊断与积极治疗。当前对该病发病原因的研究尚不明确。临床上手术是唯一有效地治疗方法。随着当前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大多可以得到早期的诊治,诊断明确后,及时选择手术,可以有效避免肝功能进一步的恶化[3]。在临床诊断中,特别是患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婴幼儿,临床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B超与胆胰管磁共振成像检查,是早期确诊及制订手术方案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
本文13例患者中,有10例为女性患者,女性发病率为76.92%,由此表明该病多发于女性患者。同时该病的病因可能是由于胰胆管合流异常,引起胰液反流,这是该病最容易发生的临床表现。手术中发现供应胆道的血液营养来源于动脉与十二指肠后上动脉,其中有部分血管为侧边走向,所以血液供应不足,故穿孔的位置多为胆总囊管交界处[4]。由于患者的胰胆管合流发生异常,引起胰液的反流,使胰液进入到患者的胆道里面,进一步使患者的胆道受到损伤,出现梗阻,导致压力出现瞬间增高的现象,从而使患者病变部位出现血块,最终各种表现导致患者出现自发性穿孔。
从患者的发病年龄来看本文中的患者都是在4岁之下的患儿,而大多是在2 岁的年龄左右。这表明其和婴儿期的胆道弹力纤维的发育情况有很大的关联。在婴儿的时候发生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情况较成人多见,其误诊的情况比较多。临床上由于穿孔后B超均发现腹腔有积液,未发现肿块,因而忽视了胆总管囊肿的诊断,殊不知囊肿穿孔后塌陷,是看不到肿块的。可见,腹腔积液穿刺对诊断有重要的诊断意义[5]。
本文认为婴儿如果出现了腹腔炎症的表现时,且有压痛,要给以其进行穿刺,以利于早期的诊断,如果出现了胆汁性渗液就可以明确诊断,也可以进行相关的CT 和B 超检查,以明确诊断。还应该对出现了黄疸的患者,并且有腹膜炎的患儿进行观察。同时患者的病程通常在5天左右,患儿会伴随消化系统疾病,如果手术治疗时间和麻醉时间的延长,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并且术中也很难进行分离操作,所以要进行引流操作。本文研究表明引流操作术,患儿手术治疗结果良好,一般在3个月即可进行二期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婴幼儿较常见的先天畸形,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较为少见,因而应及时明确诊断,并予以治疗,以防出现肝功能进一步损伤。同时临床医护工作人员要提高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认识。目的是为了分析与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手术方法与治疗效果,希望为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侯志彬;李欣;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穿孔CT表现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年02期
[2] 徐兵,吴圣军;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并发症的处理探讨[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1年04期
[3] 傅侃达,任学群,孙嵩洛,贾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4] 彭小旅;董琦;林海;李权;小儿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初次手术方式探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23期
[5] 薛靖;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