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常常在提“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最近又在提“卓越课堂”。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达到“有效、高效、卓越”的目标,笔者认为教学课文时,一定要找好切入点,巧妙设置主问题,让学生思维动起来,长文短教,多学少教。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语文课文教学可以以题目、关键词、主旨句为切入点,妙设主问题,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切入点;主问题
一篇课文的教学,当我们都明确了重难点时,知道“教什么”,但不同的老师为何教学的效果却迥乎不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怎么教”的问题。综观特级教师、名师们的创新教学设计,其中有一个共同点——教学切入点抓得好。一篇文章的教学切入点,就好比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金钥匙,切入点得当,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解读文本如庖丁解牛,笔者就教学中抓切入点的问题例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以题目为切入点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窗口,它的作用往往有:设置悬念、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突出主题、一语双关等。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直接揭示主题的,有暗示主题的,有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思考的。由此可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那么,以题目为切入点,主问题引领教学,就会达到“直、快”的效果,少走弯路,少提无价值的问题。
如《马说》一课的教学,首先初读解题——什么“说”?(学生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说马、谈马、论马。)然后研读品析——全文“说”了有关马的哪些内容?从文中体会出哪些情感?(主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找到答案:说千里马的特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的遭遇“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边找语句边读,体会到作者的同情、憎恶、鄙视、不满、谴责、叹息、嘲讽……)。最后质疑探究——你来说说谁应该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符合事实逻辑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链接写作背景,帮助深入理解)
又如《再塑生命》,抓题目中“再塑”二字,教学设计:略读解题(你怎样理解“再塑”?“重新塑造”)——精读虑旨(①海伦凯勒原有的生命是怎样的,以至于要再次“塑造”?②沙利文老师是通过哪三件事情来“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③“再塑”成功了吗?,这三件事分别给海伦凯勒的生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赏读悟情(在“再塑”的过程中,沙利文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拨动了你的心弦?你读到莎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学生?)——拓展感恩(结合全文,再谈“再塑”含义。写几句话来感恩生命中对你有“塑”之人)。
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题目为切入点,提问:从题目中获得的哪些信息。学生由“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地点明确本文的内容:百草园、三味书屋,由“从……到……”明确本文的结构:两部分+过渡段。《我的第一本书》,就以题目为切入点,三个主问题教学本篇:①“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②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人、哪些事?③为什么要写“我的第一本书”,它给“我”带来哪些感受?
二、以文中的关键词为切入点
关键词是文眼,在一篇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关键词对理解文本大有好处,教学中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其作用,会使整篇课文教学轻松。
如《湖心亭看雪》,抓“痴”字为切入点。教学设计如下:活动一——整体感知抓文眼(文中有一个字形象地概括文章出张岱的形象,请找出来。)活动二——寻词找句解痴行(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痴?)活动三——咬文嚼字赏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抓住景物的特征、写作的顺序、作者的用词、写法、表现的情感等方面做赏析)活动四——知人论世悟痴心(①“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指哪种人?③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作者究竟痴情于什么?)活动五——批文入情鉴痴文(痴人笔下有痴文,你发现本文的艺术美了吗?结合文章说说美在哪里?)
又如《答谢中书书》,教学时以“山川之美”的“美”字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哪些景美?这写景美在哪里?作者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美的?置身美景中作者不禁发出什么感慨?《与朱元思书》以“奇山异水”为切入点,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勾直接描写山水的语句)作者用来什么写法来表现山水的“奇、异”?置身于如此奇山异水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概?《送东阳马生序》抓“勤且艰”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目的。《小石潭记》抓“心乐之”和“悄怆幽邃、凄神寒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鲁迅的《故乡》,教学时抓住第一自然段“乐土”一词,提问:平桥村为什么会是“我”的乐土呢?由此展开三个活动:一赏平桥美景、二品平桥趣事、三感平桥真情,学生明确:平桥村景美、事趣、人美当然是“我”的乐土。
三、以主旨句为切入点
主旨句是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句就抓住了文章中心。因此,以主旨句为切入点就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直奔主题。
《老王》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把握内容(①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②杨绛将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我们结合文章看一看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段落做概括。)二、深入挖掘,理解情感(“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杨绛这个幸运者对不幸者老王做了哪些事?为什么“愧怍”?应不应该“愧怍”?)三、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善良的不幸者没有?你是如何做的?你有没有“愧怍”?)
总之,教学时多动动脑子,找准文章切入点,妙设主问题,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轻松有效,让学生思维层层深入,课堂活动人人参与,实现真正的卓越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朝静、陈家尧.《语文文本解读实践研究》.重庆出版社
关键词:课堂教学;切入点;主问题
一篇课文的教学,当我们都明确了重难点时,知道“教什么”,但不同的老师为何教学的效果却迥乎不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怎么教”的问题。综观特级教师、名师们的创新教学设计,其中有一个共同点——教学切入点抓得好。一篇文章的教学切入点,就好比是打开文本的一把金钥匙,切入点得当,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解读文本如庖丁解牛,笔者就教学中抓切入点的问题例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以题目为切入点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窗口,它的作用往往有:设置悬念、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突出主题、一语双关等。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直接揭示主题的,有暗示主题的,有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思考的。由此可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可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那么,以题目为切入点,主问题引领教学,就会达到“直、快”的效果,少走弯路,少提无价值的问题。
如《马说》一课的教学,首先初读解题——什么“说”?(学生明确:“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是一些文人志士对事对物有感而发,宣泄心中郁闷,托物寓意的一种体裁。“马说”即说马、谈马、论马。)然后研读品析——全文“说”了有关马的哪些内容?从文中体会出哪些情感?(主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找到答案:说千里马的特点“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的遭遇“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的愚妄浅薄……边找语句边读,体会到作者的同情、憎恶、鄙视、不满、谴责、叹息、嘲讽……)。最后质疑探究——你来说说谁应该为千里马的不幸负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符合事实逻辑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链接写作背景,帮助深入理解)
又如《再塑生命》,抓题目中“再塑”二字,教学设计:略读解题(你怎样理解“再塑”?“重新塑造”)——精读虑旨(①海伦凯勒原有的生命是怎样的,以至于要再次“塑造”?②沙利文老师是通过哪三件事情来“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③“再塑”成功了吗?,这三件事分别给海伦凯勒的生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赏读悟情(在“再塑”的过程中,沙利文有哪些具体的行为表现拨动了你的心弦?你读到莎莉文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学生?)——拓展感恩(结合全文,再谈“再塑”含义。写几句话来感恩生命中对你有“塑”之人)。
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题目为切入点,提问:从题目中获得的哪些信息。学生由“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地点明确本文的内容:百草园、三味书屋,由“从……到……”明确本文的结构:两部分+过渡段。《我的第一本书》,就以题目为切入点,三个主问题教学本篇:①“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②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人、哪些事?③为什么要写“我的第一本书”,它给“我”带来哪些感受?
二、以文中的关键词为切入点
关键词是文眼,在一篇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关键词对理解文本大有好处,教学中以关键词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其作用,会使整篇课文教学轻松。
如《湖心亭看雪》,抓“痴”字为切入点。教学设计如下:活动一——整体感知抓文眼(文中有一个字形象地概括文章出张岱的形象,请找出来。)活动二——寻词找句解痴行(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他的痴?)活动三——咬文嚼字赏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抓住景物的特征、写作的顺序、作者的用词、写法、表现的情感等方面做赏析)活动四——知人论世悟痴心(①“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是否矛盾?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指哪种人?③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作者究竟痴情于什么?)活动五——批文入情鉴痴文(痴人笔下有痴文,你发现本文的艺术美了吗?结合文章说说美在哪里?)
又如《答谢中书书》,教学时以“山川之美”的“美”字为切入点,设计主问题:哪些景美?这写景美在哪里?作者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美的?置身美景中作者不禁发出什么感慨?《与朱元思书》以“奇山异水”为切入点,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勾直接描写山水的语句)作者用来什么写法来表现山水的“奇、异”?置身于如此奇山异水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概?《送东阳马生序》抓“勤且艰”为切入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写作目的。《小石潭记》抓“心乐之”和“悄怆幽邃、凄神寒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鲁迅的《故乡》,教学时抓住第一自然段“乐土”一词,提问:平桥村为什么会是“我”的乐土呢?由此展开三个活动:一赏平桥美景、二品平桥趣事、三感平桥真情,学生明确:平桥村景美、事趣、人美当然是“我”的乐土。
三、以主旨句为切入点
主旨句是一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句就抓住了文章中心。因此,以主旨句为切入点就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直奔主题。
《老王》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把握内容(①速读课文,思考:文中哪句话最能能够表达作者写此文时对老王的情感?——“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谁是幸运者,谁是不幸者?②杨绛将自己说成是一个幸运的人,将老王说成是不幸者。我们结合文章看一看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里?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段落做概括。)二、深入挖掘,理解情感(“愧怍”一词是什么意思?杨绛这个幸运者对不幸者老王做了哪些事?为什么“愧怍”?应不应该“愧怍”?)三、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善良的不幸者没有?你是如何做的?你有没有“愧怍”?)
总之,教学时多动动脑子,找准文章切入点,妙设主问题,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轻松有效,让学生思维层层深入,课堂活动人人参与,实现真正的卓越课堂。
参考文献:
[1]杨朝静、陈家尧.《语文文本解读实践研究》.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