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和较强独创精神的人才。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學实践中应该努力探究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19-02
1 前言
新时代的呼唤和初中物理学学科特点 21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在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交流与合作、创新和决断等不同的方面都有巨大潜能的人才。为了与世界的科技进步相协调,广大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切实肩负起提高21世纪人才的科技素养的重任。初中物理是一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物理知识,具备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学科,不仅含有人类孜孜以求探索事物所得到的知识成果,更包含了前辈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2 目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魔术师(magician)”的角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的理念基本上被广大物理教师所接受。但是因为诸多原因的存在,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把分组实验改换为演示实验,用验证性实验替换探究实验,把应该动手完成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改为由教师或学生在黑板上“讲实验”、在黑板上“开机器”,黑板变成“万能黑板”。有的初中物理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把多媒体课件当作“万能课件”。
“程序员(programmer)”的角色 初中物理课时少,学习内容多,学生的生活实践又恰恰很少。教师处理这些困难的方法大多是添加一些课本上没有涉及的但又是常考的知识,大搞题海战术。而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就扮演一个“程序员”的角色,把需要学生完成的探究实验以实验报告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在实验报告中多数采用“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问题讨论”等程序编排的方式。经过这样程序化了的实验教学,学生确实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策略。但是这样程序化了的实验教学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变成执行程序的机器。
现代教育中教师角色需重新定位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是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一篇演讲稿。这一篇演讲稿对于广大物理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如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他提出:如果在一个社会之中,全是按照统一规格和尺寸经过“流水线”产出的人,那么,这样的一个社会是一个毫无发展前景可言的社会。学校应当着力于培养会独立思考并且能够独立工作的人。教师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参加实际活动。
3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现代教育理念给教师指出一条基本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换句话说,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有效而和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的完美结合。下面结合探究教学的7个要素做一详细论述。
提出问题情境中的创设者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它是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门户[2]。在探究教学中,提出问题是第一个要素。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具价值,只有发现问题才是科学的真正的大踏步前进。教师在探究活动的开始环节需要创设合理的物理学情境,从而能够让学生独立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当自己独立提出的问题得到他人赞许的时候,他当然认为自己最为重要。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探究动机被充分调动起来。
猜想与假设中的设计者 猜想并不是主观的臆想和胡乱的猜想。猜想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已经学会的知识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在让学生提出自己猜想的时候,一定要简单讨论交流一下猜想的依据。当学生意识到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想法和问题答案,并且把这些看作是他们学习认真努力的具体表现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情绪。
在整个的猜想和假设环节,基本上是师生相互问答的过程,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之后,接下来就是其他人对猜想和假设的理答。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学生所作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反映和处理[3]。教师要注意爱护回答问题困难的学生,也要允许错误的答案。理答的标准要更加宽泛,而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组织者 放风筝的诀窍就在于用手中的风筝线对风筝实施“放”和“引”。实验设计和制订计划承接上面的猜想与假设,开启后面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此环节极具挑战性。为数不少的教师观点是学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太少,如果让学生自己制订实验计划、拟出步骤,需要大量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就给出已经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计划,让学生依照完成。学生自己不能设计实验和制订计划,也就更谈不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刚起步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协助学生完成实验的设计和计划的制订。这样肯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一旦学生学会了设计实验和制订计划,在后续的探究教学活动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的合作者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要素是科学探究活动7个要素中的关键要素之一,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实验计划的可行性和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都要靠这个环节来加以检验,并且该环节也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分析与论证。在这一环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在该环节需要教师走到学生的实验小组中,以一个神探的角色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以一个稍微超前的小组成员的角色与学生合作完成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的任务。 分析与论证过程中的助产士 分析就是针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现象、图像和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找到规律。论证就是把分析得到的规律与之前的猜想和假设加以关联,从而寻找规律和猜想与假设二者之间有无关系,是何种关系。
在西方,哲人苏格拉底最喜欢用我问你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这种方法叫“产婆术”。在他看来,传递知识不是教师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或者说角色是做新思想的“产婆”,这是一种理智的助产方法,理智的助产是伟大而高尚的,因为它所处理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理生育,而是协助人进行心灵的生育[4]。
评估、共同研究中的引领者 学生在学习中受挫是难免的,这样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但是,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犯一两次失败和错误也并不可怕,因为有些错误可以让学生变得更聪明。实际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向前冲、去冒险,不怕犯错误,当然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一个能让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地方[5]。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变成学生的精神支撑者,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一个信念:继续努力定会成功。在评估的时候,不要对学生过早评估,可以采取延迟评估的方法,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自我评估和总结。
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激发者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激发者,教师就需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对活动的渴望,如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有策略地打破令人讨厌的教学常规。脑力激荡就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反应的策略。该方法运用的诀窍是接受所有学生的观点并把学生的反应写在黑板上或者纸上,不要对学生的反应做出任何的评论判断。因为无评判的环境会产生许多新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鼓励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参与进来,等收集到全部的应答之后,再来讨论和评价它们[6]。
4 结语
当然,教学有法,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无定法,就是教师在认真研究探究活动,熟悉學生情况、实验条件等以后,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着重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明确角色定位,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丁加旗.中学物理课堂理答观测与评价[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6):2.
[4]叶澜,白益民,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布鲁肖.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方雅婕,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6]McIntyre D J, O’Hair M J.教师角色[M].丁怡,马玲,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19-02
1 前言
新时代的呼唤和初中物理学学科特点 21世纪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在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交流与合作、创新和决断等不同的方面都有巨大潜能的人才。为了与世界的科技进步相协调,广大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切实肩负起提高21世纪人才的科技素养的重任。初中物理是一门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物理知识,具备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学科,不仅含有人类孜孜以求探索事物所得到的知识成果,更包含了前辈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等。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让探究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2 目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魔术师(magician)”的角色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的理念基本上被广大物理教师所接受。但是因为诸多原因的存在,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把分组实验改换为演示实验,用验证性实验替换探究实验,把应该动手完成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改为由教师或学生在黑板上“讲实验”、在黑板上“开机器”,黑板变成“万能黑板”。有的初中物理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把多媒体课件当作“万能课件”。
“程序员(programmer)”的角色 初中物理课时少,学习内容多,学生的生活实践又恰恰很少。教师处理这些困难的方法大多是添加一些课本上没有涉及的但又是常考的知识,大搞题海战术。而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就扮演一个“程序员”的角色,把需要学生完成的探究实验以实验报告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在实验报告中多数采用“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论”“问题讨论”等程序编排的方式。经过这样程序化了的实验教学,学生确实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策略。但是这样程序化了的实验教学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变成执行程序的机器。
现代教育中教师角色需重新定位 《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是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一篇演讲稿。这一篇演讲稿对于广大物理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如何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他提出:如果在一个社会之中,全是按照统一规格和尺寸经过“流水线”产出的人,那么,这样的一个社会是一个毫无发展前景可言的社会。学校应当着力于培养会独立思考并且能够独立工作的人。教师应当怎样来努力达到这种理想呢?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参加实际活动。
3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现代教育理念给教师指出一条基本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换句话说,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有效而和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和教师的积极引导的完美结合。下面结合探究教学的7个要素做一详细论述。
提出问题情境中的创设者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情境,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它是学生创造潜能开发的门户[2]。在探究教学中,提出问题是第一个要素。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具价值,只有发现问题才是科学的真正的大踏步前进。教师在探究活动的开始环节需要创设合理的物理学情境,从而能够让学生独立地提出探究的问题。当自己独立提出的问题得到他人赞许的时候,他当然认为自己最为重要。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探究动机被充分调动起来。
猜想与假设中的设计者 猜想并不是主观的臆想和胡乱的猜想。猜想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已经学会的知识基础上的。所以,教师在让学生提出自己猜想的时候,一定要简单讨论交流一下猜想的依据。当学生意识到教师充分考虑到了他们的想法和问题答案,并且把这些看作是他们学习认真努力的具体表现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情绪。
在整个的猜想和假设环节,基本上是师生相互问答的过程,学生提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之后,接下来就是其他人对猜想和假设的理答。所谓理答,是指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学生所作回答的应答和反馈,是对学生课堂表现的反映和处理[3]。教师要注意爱护回答问题困难的学生,也要允许错误的答案。理答的标准要更加宽泛,而绝不是简单的对与错。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组织者 放风筝的诀窍就在于用手中的风筝线对风筝实施“放”和“引”。实验设计和制订计划承接上面的猜想与假设,开启后面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此环节极具挑战性。为数不少的教师观点是学生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太少,如果让学生自己制订实验计划、拟出步骤,需要大量的时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就给出已经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计划,让学生依照完成。学生自己不能设计实验和制订计划,也就更谈不到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刚起步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协助学生完成实验的设计和计划的制订。这样肯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但是一旦学生学会了设计实验和制订计划,在后续的探究教学活动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的合作者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要素是科学探究活动7个要素中的关键要素之一,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实验计划的可行性和实验步骤的可操作性,都要靠这个环节来加以检验,并且该环节也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分析与论证。在这一环节,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收集数据信息的能力。在该环节需要教师走到学生的实验小组中,以一个神探的角色敏锐而准确地发现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并且以一个稍微超前的小组成员的角色与学生合作完成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的任务。 分析与论证过程中的助产士 分析就是针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现象、图像和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找到规律。论证就是把分析得到的规律与之前的猜想和假设加以关联,从而寻找规律和猜想与假设二者之间有无关系,是何种关系。
在西方,哲人苏格拉底最喜欢用我问你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这种方法叫“产婆术”。在他看来,传递知识不是教师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或者说角色是做新思想的“产婆”,这是一种理智的助产方法,理智的助产是伟大而高尚的,因为它所处理的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理生育,而是协助人进行心灵的生育[4]。
评估、共同研究中的引领者 学生在学习中受挫是难免的,这样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但是,有道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犯一两次失败和错误也并不可怕,因为有些错误可以让学生变得更聪明。实际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向前冲、去冒险,不怕犯错误,当然还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一个能让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地方[5]。教师要对学生正确引导,变成学生的精神支撑者,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起一个信念:继续努力定会成功。在评估的时候,不要对学生过早评估,可以采取延迟评估的方法,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允许学生自我评估和总结。
交流与合作过程中的激发者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激发者,教师就需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对活动的渴望,如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有策略地打破令人讨厌的教学常规。脑力激荡就是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反应的策略。该方法运用的诀窍是接受所有学生的观点并把学生的反应写在黑板上或者纸上,不要对学生的反应做出任何的评论判断。因为无评判的环境会产生许多新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鼓励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参与进来,等收集到全部的应答之后,再来讨论和评价它们[6]。
4 结语
当然,教学有法,就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教无定法,就是教师在认真研究探究活动,熟悉學生情况、实验条件等以后,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着重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明确角色定位,不断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丁加旗.中学物理课堂理答观测与评价[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6):2.
[4]叶澜,白益民,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布鲁肖.给教师的101条建议[M].方雅婕,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6]McIntyre D J, O’Hair M J.教师角色[M].丁怡,马玲,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