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q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依据浙江区域经济的特点以及国务院批准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导向,为浙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对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下,通过岗位需要重新构建物流人才层次与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以满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需要。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区域经济发展;跨境电商
  作者简介:余名宪,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学生管理、农村物流。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0-0024-04
  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国函〔2015〕44号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具体实施方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负责印发。[1]伴随着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实施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国家级试点,浙江电商物流业将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因此,对于物流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根据浙江物流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改进和完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迫在眉睫。
  一、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背景下的人才需求
  (一)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背景
  2013年,国家把杭州列为首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试验区,同时,杭州也被国家有关部委定位电子商务的示范区。[2]2013年,中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万亿,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电子商务第一大国度。
  2014年,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浙江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依托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市场商品资源,杭州、金华和义乌等地逐渐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先发优势地区。杭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中率先正式开园运营,金华、义乌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政府工作的一号工程来抓,全省跨境电商形成几大战略平台,地区集聚效应优势凸显。特别是拥有47万家网络经营主体,电子商务交易额居全國城市首位的杭州。[3]
  因此,杭州将借助杭州跨境电商试验区,以及实施电商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国家级试点的建设,促进杭州着力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物流、通关、退税、结汇等各环节的技术标准、业务流程、监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协同发展,破解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难题,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逐步形成一套适应和引领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规则,为推动浙江省及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区域经济建设下的物流人才需要
  1.物流专业人才供给不足。根据《2014浙江省物流快递行业发展报告》及《2014浙江省物流业监测报告》指出,物流与快递服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近年来快递行业发展迅猛,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资源,员工队伍迅速扩大。物流行业就业人数明显增加,截至2012年,全省物流从业人数超百万,其中,货运从业人员为637 674人。[4]2014年12月末,浙江省快递业从业人员12.6万人,比上年增长约40%。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未来几年物流及快递从业人员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5]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高端技能型人才匮乏,专业人才不足,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储备机制不健全。薪酬低、劳动强度大和季节性波动等因素,造成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浙江区域经济人才供给主要来源于在浙江的省属高校,而省属本科、专科院校、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虽然通过1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是不能满足服务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特别是近几年,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跨境电商的发展、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对于人才特别是物流人才需求进一步扩大。
  2.物流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够合理与高端物流技能人才紧缺。依据浙江省统计信息网提供的浙江省物流业从业人员中,从学历结构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3.2%;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86.8%。技术职称、技术等级结构看,从业人员中有技术职称的合计才10%,且多数是初级技术职称。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主要分布在道路运输业和水上运输业,其中,高级技术职称分别占31%和42%,中级技术职称分别占31%和36%。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物流从业人员中,不仅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极低,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也很低。而且,技师和高级技师主要分布在道路运输业,分别占48%和59%。这可能与道路运输企业有一批车辆维修、驾驶等技术工人有关。从上述调查中,可以看出,物流岗位从业人员层次结构不是很合理,高端技能型物流人才紧缺。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物流产业(包含快递业务)需要大批具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在一线服务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是能够稳定运行和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保障。因此,不仅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跨境物流等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跨境物流的一线操作能手)。
  3.缺乏具有较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跨境物流运作的人才。2014年,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浙江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依托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市场商品资源,杭州、金华和义乌等地逐渐成为全省跨境电商出口的先发优势地区。[6]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国函〔2015〕44号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综合试验区)以来,已经形成融快速通关数据服务、跨境智能物流、外汇金融服务、跨境支付对接和一站式服务为一体,初步形成了跨贸的产业链。[7]因此,使得需要有精通进出口贸易、通关业务、海外采购、整个供应链的国际化、外向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国际物流人才培养解决途径很多,而最捷径、最明显的是开展中外合作教育。目前,在物流专业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主要集中在本科,而符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很受市场的追捧,因此,高职院校在国际化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新的探索。   二、面向浙江区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培养
  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培养,是浙江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应对市场及经济发展而调整和优化的,是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是依据市场岗位需求而重新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企业用人的需要。浙江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要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需求不足,以及总结前期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
  (一)调整高职物流人才培养规模与培养层次
  应对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需求,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扩大该专业的招生规模,试点企业与学院联合招生模式,即实现招工与招生一体化,毕业与就业一体化工作。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和契机,结合面向浙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物流人才的需求,浙江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原有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基础上,与国外合作办学,与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形成高职教育—高职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梯队层次。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更是有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跨境物流操作的综合性、复合型物流人才,使得物流人才层次梯队更合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以“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教学场的、实训场景与企业工作岗位融合在一起,不仅重视理论知识,又兼顾操作技能,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重大突破,是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转型和企业用人的需要。[8]“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下的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而且也是企业的“职工”,不仅要跟教师学理论知识,而且要跟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学习操作技能,培养目标是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那么,如何实现和实施“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呢?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解决。
  1.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实现招生与招工,上课与上岗,毕业与就业一体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下的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而且也是企业的“职工”,这就需要创新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促进企业全程参与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从招生到培养方案制定再到学生就业,企业全程参与。对于大型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可以编入招生计划,而后在新生入校一刻就可以组建定制班级,实现了招工與招生的一体化。依据企业周期,突破以往教学组织形式,对于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采取分段式教学,构建以课堂、实训基地和企业实习车间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依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或者说是岗位职责,规划好学生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工学交替”,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不但提高知识和技能,实现学生上课与学生实习上岗无缝对接。由于学生不仅是学校的学生,而且也是企业的“职工”。因此,学生完成学习内容和达到企业要求,可以直接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这样可以实现毕业与就业一体化,形成校企联动。
  2.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体系,教学内容与岗位职责相结合。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课程体系与岗位工作体系有机结合,将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能力核心课,扩大选修课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实现内容项目化(模块化)教学,实现教学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内容相融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围绕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方法等行业、企业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促进知识、技能、素养的高度协调统一。总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符合面向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下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3.突破课堂组织形式,扩大选修课范围,实现“小班化、多层次”双语教学形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扩大和推行弹性学分制,扩大和推广选修课程比例,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班化,分层次”教学,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与动力,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对于职业能力课和职业能力核心课,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引入双语(中文-英文、中文-德文、中文-日文、中文-韩文、中文-阿拉伯文等)教学,以适应面向跨境电商试验区下的国际跨境物流管理人才发展需要。
  4.丰富教学资源库,共建学习型师资团队。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要共建共享学习型师资团队,一方面,将学院教师送到企业、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交流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引进来,即利用校企合作契机,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能)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与兄弟院校或者与国外院校合作,教师实行互聘和共享,直接将教学名师,企业名师等请到学院直接授课。扩大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与行业协会合作范围,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促进物流管理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一致,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企业参与程度,更为师生和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5.优化评价体系。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特点,适应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以及采用“小班化、层次化”的教学形式,应该采用灵活的评价体系,由职业素养、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并组成,采取灵活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
  总之,面向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优化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当前企业转型升级,服务浙江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妍.面向天津自贸区建设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1):226-227.
  [2] 张瑜,郑庆华,姜方桃,等.“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物流人才培养平台构建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05-106.
  [3] 王桂花.高职物流可持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12):468-471.
  [4] 杨洁辉,王性玉.面向郑州航空港的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关键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5(5):295-297.
  [5] 刘宏伟,邹桂元.当前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7):133-134.
  [6] 潘文军,我国创新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2):95-97.
  [7] 朱志红.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探索[J].科技创业,2014(5):117-118.
  [8] 余名宪. 高端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以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技术,2012(7):430-433.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必然选择。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 “三位一体、四阶递进”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证明,该实践体系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四阶递进;五融三导  作者简介:吴鸭珠,女,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张兰
期刊
摘 要:工业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以个性定制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引发新的社会变革,既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同时,也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在不断更新生产方式、升级生产技术的同时,更要有正确的精神理念进行指导,工匠精神便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玉圭金臬”,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精神,是打造长寿企业的内生动力,是提升职
期刊
摘要:作为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中的重要举措,小班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得到了全面开展。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小班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小班化教学面临教师改革教法、学生适应学法等困境,导致其优势难以充分发挥。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学校如何突破小班化教学面临的困境,如何从观念、制度、操作等层面有效开展小班化教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为小班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更好的实践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堂
期刊
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飞速推进,一直到2030年,每年仍将有近1 000万农村人口移民城镇,农民工群体成为乡城移民的主体。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比较漫长,有充裕的时间逐渐建立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以应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普遍遭遇人员急骤迁移与问题集中呈现的难题。近40年过去了,中国农民工群体依然两栖游离在城市和农村,如何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依然引起社会
期刊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肩负着“技能兴国”的神圣使命,是我国实现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技能短缺”问题,无论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还是结构,都无法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使得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无法与制造业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尽管“技能短缺”问题的产生受到技术工人福利待遇偏低、传统文化观念制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期刊
摘 要: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助推器,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能更好地发挥校园精神文化的导向引领作用、制度文化的规范激励作用、行为文化的实践育人作用。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语言文字规范化;育人作用  基金项目: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地方高职院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路径方法及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4YB-006)  作者简介:文小
期刊
摘 要:随着苏州市深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人力资源结构变化正逐步凸显,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同时,产业发展变化也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与任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以苏州37家企业为调研样本,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应对策略;战略性新兴产业;苏州市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校企合作‘
期刊
摘 要:实习制是一项以工作经历为主题的教育和培训工程,旨在帮助16至23岁的公民习得学徒工或是正式工作所要求的技能和关键经历。英国教育部和商业、革新和技能部在2013年8月联合启动实习制工程,制订年度工作框架,在实习制的参加人员、实习内容、雇主资质、资金支持、教育和培训机构等方面做了严格规范,并保障参与学徒制工程的雇主、教育与培训提供者和年轻人的多方面权益。  关键词:青年人;学徒技能;就业技能;
期刊
摘 要:任何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只有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得以贯彻,才具有真正的存在价值。“双场合一”教学也不例外。为此,“双场合一”教学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以实例入手,从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思路、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等角度构建“双场合一”的实施框架,从而发挥新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改革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实施探究;双场合一;机电一体化  作者简介:姜汉荣,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
期刊
摘 要:根据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优化升级的发展目标,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主动顺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要求,密切关注重点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与结构,对现有的相关专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进行适应型变动,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全日制办学为主体、以社会培训与科技服务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建设类高职;产教融合;办学模式;一翼两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