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作为数学老师要肩负起教学改革的责任,努力探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打造高品质的数学课堂。为此,本文结合本人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此谈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具体化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的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巧抓时机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甚至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连书都不会看一眼,课堂效率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我们要巧抓时机,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巧设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问题上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讲学习看做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过程,通过思考探究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目的。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师生对抗赛,具体规则如下: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道题目,要求学生随便抽取一道题目进行解答,而教师自己必须将两道题目都解答出来,然后比一比是教师做得快还是学生做得快。结果同学们看到教师比自己做得快纷纷提出了质疑,认为题目是教师出的,肯定早就把答案算好了,随即教师借此机会引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并没有提把答案算好,之所以能比同学们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一种计算乘法的简便方法,你们想不想跟老师学习这种方法啊?”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随后引入教学内容,之后的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帮助理解形成过程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根据教学需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导入学生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场景感受形象具体的数学概念知识,唤醒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就可以創设这样的情境:“体育教师将我们班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比赛,男生和女生各一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12人,现在有15个足球,怎样分这15个足球才算合理?”这一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认为按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来分球比较合理。然后教师继续提问:“下课之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去领足球,每个小组应该领几个球?”这种问题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积极推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课堂互助学习主要是指组内合作学习,即为了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和相互协助的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来组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必须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原则,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从思维上和行动上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各自观点,听取他人意见,达到促使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兴趣,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随时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引导解决各种疑难问题,避免学生盲目地探索,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关系。如在教学计算梯形的面积时,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找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以旋转或平移的方式推导;有的说沿着梯形的高线剪开再旋转、平移推导;有的说将梯形对折剪开再旋转平移推导……“你们的方法都很棒!那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推论吗?”学生们立刻展开组内合作,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以下公式:(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2×高。这时我们再顺势引导:“你们认为这么多公式中,那一个最好理解呢?”学生们立刻指出第一种最好。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组内合作,圆满解决了问题,极大地增强了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不能在此时直接下定论,而应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回顾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反复验证、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自由地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感受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抗挫折能力。
四、引导探究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通过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具体表现为:严格按照公式、定义、法则、定理解决问题,思维总是朝着一个方面发展,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实现一题多解。因此,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灵活设计练习题,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
总之,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融入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强化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學效率。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县九峰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具体化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复杂的问题,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巧抓时机设置悬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很难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甚至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连书都不会看一眼,课堂效率很难得到保障。因此,我们要巧抓时机,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合适的问题,巧设悬念,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问题上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数学,讲学习看做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享受过程,通过思考探究起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目的。例如,在学习《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师生对抗赛,具体规则如下: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道题目,要求学生随便抽取一道题目进行解答,而教师自己必须将两道题目都解答出来,然后比一比是教师做得快还是学生做得快。结果同学们看到教师比自己做得快纷纷提出了质疑,认为题目是教师出的,肯定早就把答案算好了,随即教师借此机会引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并没有提把答案算好,之所以能比同学们算得快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一种计算乘法的简便方法,你们想不想跟老师学习这种方法啊?”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那么目的也就达到了,随后引入教学内容,之后的学习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帮助理解形成过程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根据教学需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导入学生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置身于生活的场景感受形象具体的数学概念知识,唤醒学生类似的情感体验与思维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数学教师要善于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就可以創设这样的情境:“体育教师将我们班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比赛,男生和女生各一组,男生有18人,女生有12人,现在有15个足球,怎样分这15个足球才算合理?”这一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最终认为按照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来分球比较合理。然后教师继续提问:“下课之后,每个小组的组长去领足球,每个小组应该领几个球?”这种问题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三、积极推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课堂互助学习主要是指组内合作学习,即为了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学生进行明确分工和相互协助的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主要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来组织。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必须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一原则,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从思维上和行动上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各自观点,听取他人意见,达到促使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激发兴趣,提升教学成效的目的。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巡视工作,随时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引导解决各种疑难问题,避免学生盲目地探索,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关系。如在教学计算梯形的面积时,先让各小组讨论一下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讨论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找两个一模一样的梯形以旋转或平移的方式推导;有的说沿着梯形的高线剪开再旋转、平移推导;有的说将梯形对折剪开再旋转平移推导……“你们的方法都很棒!那你们能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推论吗?”学生们立刻展开组内合作,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得出以下公式:(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高÷2);(上底+下底)÷2×高。这时我们再顺势引导:“你们认为这么多公式中,那一个最好理解呢?”学生们立刻指出第一种最好。在上面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组内合作,圆满解决了问题,极大地增强了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教师不能在此时直接下定论,而应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回顾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反复验证、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自由地发挥各自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感受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抗挫折能力。
四、引导探究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通过教学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具体表现为:严格按照公式、定义、法则、定理解决问题,思维总是朝着一个方面发展,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思维定式,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实现一题多解。因此,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灵活设计练习题,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
总之,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融入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强化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學效率。同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和县九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