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全面实施的进程中,面对新课程体系及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除了以往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以外,更应着重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需要,进而逐步形自己的教学风格。
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用好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就能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科学过程的训练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統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由浅人深、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优化教法的能力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特点,依据学生情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讨论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较为抽象,而它又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并在理论分析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化学与社会发展”模块,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知识融于一体。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传授,更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紧紧抓住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线索,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和探究氛围,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拓宽视野。
“化学与健康”这一主题的教学,可先组织学生根据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收集整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各种必需的氨基酸。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辩论会,以“食品与健康”为辩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阐述食品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意一些食品包装袋上注明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特别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探究实验。实践证明,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选择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是化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组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增强探究意识,强化探究实验教学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演示实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直观、生动地了解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在形象化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记忆。同时,演示实验还可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演示实验固然重要,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开展探究性实验更为重要。探究,从广义上看,是人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自发产生的一种探求其答案的欲望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思维与行为方式。它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把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新课程理念及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很难用实验、语言来表达清楚,尤其是物质结构、化学式等微观理论。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来模拟、说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极为重要。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其丰富的教学资料及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要善于从网络资源中汲取各种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内容,扩充学生视野。新课程体系中很多模块上的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已是势在必行。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施后,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学生可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以较好地掌握教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面对新课程,化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还很多,比如协作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等。只要教师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新的课程体系,努力践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能够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适应新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第二中学)
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用好教材。拥有知识不等于就能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建构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教材中不仅有知识内容,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性、科学性、教育性内容。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但要理解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中思维能力训练的内容和思想内容的教育方法,通过教学把握科学过程的训练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具体步骤。要研究教材的逻辑性,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讲述严密、思路清晰;要研究教材的系統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由浅人深、通俗易懂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科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优化教法的能力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等。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特点,依据学生情况及教学条件,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如“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模块的内容主要是讨论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较为抽象,而它又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能从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视角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并在理论分析及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化学与社会发展”模块,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知识融于一体。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传授,更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紧紧抓住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线索,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和探究氛围,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帮助学生开阔思路、拓宽视野。
“化学与健康”这一主题的教学,可先组织学生根据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收集整理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及各种必需的氨基酸。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组织开展辩论会,以“食品与健康”为辩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阐述食品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意一些食品包装袋上注明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特别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教学内容,教师还可设计一些生活中的探究实验。实践证明,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指导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情况,选择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是化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组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增强探究意识,强化探究实验教学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演示实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直观、生动地了解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在形象化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记忆。同时,演示实验还可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规范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演示实验固然重要,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开展探究性实验更为重要。探究,从广义上看,是人在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自发产生的一种探求其答案的欲望和伴随而来的一系列思维与行为方式。它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新课程改革中也把促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标志,是新课程理念及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投影、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很难用实验、语言来表达清楚,尤其是物质结构、化学式等微观理论。如果能很好地运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来模拟、说明,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极为重要。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其丰富的教学资料及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要善于从网络资源中汲取各种课程资源,拓展课程内容,扩充学生视野。新课程体系中很多模块上的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已是势在必行。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施后,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学生可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以较好地掌握教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面对新课程,化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还很多,比如协作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等。只要教师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新的课程体系,努力践行课程改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一定能够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适应新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