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目的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这体现对中小学教师在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过程中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及利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过去的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了多次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但涉及人数偏少,对农村初中照顾还不够,难与当前大力推进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步伐相适应。本课题在此背景下,将从学校、教师及教学的视角,对当前农村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针对江苏徐州某县9所初中的68位教师为调查对象,从该县平均抽取了办学质量居好、中、差的乡镇各3所。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问卷设计以信息素养现状、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共五个方面的23个问题。问卷发放68份,回收6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调查
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硬件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决定了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应是当前各级职能部门着重抓好的问题。此方面调查情况见下表。
教师选择的答案是“大部分有”,这是主流,这是近年来政府投入的结果,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条件。第2题,你参加过几次信息技术培训?参加过一次的占1/3,还有近一半的教师不曾参加过,看来教师接受培训次数明显偏少。第3题,关于学校信息资源与设备情况调查,46%的教师认为:各类设备都有一些,但不多,还有学校明显不足,认为“充足,且有效利用”的只有10%。第4题,你每周上网时间大约多少?达1小时的超过1/3,达2小时的占25%,还有29%的教师几乎不上网,个中原因还需调查。
从以上看出,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直接影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育教学上也存在不足,看到一所学校仅仅少部分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而且多数教师还不会使用,这与培训较少有关,当然也与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落后,不愿主动学习,不愿进取有关。
(二)信息意识现状调查
当前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在学校有效使用,而且也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必要手段,没有超前的信息意识根本谈不上教师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这是前提条件。这方面的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5题,关于对信息素养含义的理解调查,42%的教师认为,这只是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方式而已,只有23%的教师认为应是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的过程,还有超过1/3的认为是网络功能,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也决定了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第6题,关于信息技术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问题,一多半的教师认为作用较大,这是正确的认识,但认识转化为能力则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部门的努力。第7题,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有近一半的教师最近才知道,还有27%的教师不知道,这是各级部门宣传不够所致。第8题,调查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仅有21%的教师热情较高,取得了一定成绩;还有1/3的教师是在学校要求下才去学习,这说明部分教师认识上还不够重视,学校的引导与培训还远远不够,以至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说明各级培训还远远不够。还有不少教师是在学校的要求下采取学习。第9题,调查教师目前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多数教师目前能利用网络写简单论文,做课件,一再教学中初步应用,这是普遍现象,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22%的教师能经常收集信息,并分类整理,储存,这一比例偏少。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信息意识普遍比较单淡薄,甚至部分教师出现了不欢迎,不喜欢,不应用的现状,认为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很实用,这是种认识是及其有害的,会危及下一代。
(三)信息知识现状调查
信息知识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以及熟悉信息系统结构与组成。信息知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现代信息知识缺乏,大部分教师只能运用ppt、word等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及简单问题的排除仍要请教信息技术专职老师,具体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10题,你基本掌握的office软件模块有几种?这是多选题,掌握word高达88%,掌握ppt的达62%,会Excel的 达28%,看来平常使用较多的word比例较高,不經常使用的Excel 比例偏低,这与教师很少使用有关。第11题,关于获取声音素材的途径,选“只会其一”的达1/3,都不会的人数接近一半,看来这是薄弱之处,学校应重点培训 。第12题,教师获取图像素材的途径,多数的教师只会其一,会两三种只达25%,还有个别教师什么都不会。 第13题,关于图像软件的使用,高达41%的教师什么都不会,只有1/3的教师表示“会其一”,这对初中教师来说,只有信息课教师有望全部掌握。第14题,教师了解的搜索引擎种类,多半教师会两三种,38%的教师只会其一,这项比例还是很令人满意的,也是平时教师论文写作、查找资料的基本需要。第15题,关于教师目前迫切需要培训的内容,三成教师需要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26%的教师需要培训应用软件,看来教师真正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各级部门和学校要密切联系切实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四)信息能力现状调查
信息能力是教师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应用能力诸方面。问卷设计了5个相关问题,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16题,关于教师搜集资料的途径,这是一道多选题。上网搜索的已占95%,利用图书馆搜索的占1/3,从比例上看教师普遍知道网络的重要性,已会熟练应用。第17题,关于对文本、文件、图片的上传、下载及在线学习问题,多半的教师表示只是一般化,只有22%的教师非常熟练,这些熟练的教师可能与平时热情投入科研有关。第18题,关于利用音像,文字的编辑与处理能力,45%的教师不熟练,需要别人指导,还有14%的教师一点都不会,情况很不乐观。第19题,调查对网页制作方面的水平,2/3的教师根本不懂,也不想学,这一比例太大,应引起高度这是,当然这也是培训的难点。第20题,教师对ppt的熟练程度,52%的教师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只有18%的教师能熟练使用各种功能,这一比例太低,不是我们想看到。看来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所有教师都用多媒体上课,用电脑处理日常备课等事务,才能渐进性地掌握。 (五)信息道德现状调查。
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应具有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它包括三个层次,即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关系,信息道德活动,它要求教师能正确对待各类信息,并加以规范合理利用,有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此项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21题,调查教师写论文对引用的资料采取何种态度?仅有18%的教师严格运用标准,62%的教师表示:大家都互相用,没有什么;看来他们对国家颁布的《著作权法》还不甚了解。第22题,调查教师对国家通过的几个互联网法律的了解,这是一道多选题,但38%的教师只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的决定,对其余三种法规丝毫不了解,情况还是很严重的。第23题,面对不良信息你的态度如何?1/3的教师表示无所谓,还有21%的教师会观看,只有16%的教师表示会举报,说明这些教师对不良信息态度模糊,不能真实其严重性和危害性。
四、结论与建议
1.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局面,政府应加大投入。
学校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普及应用,不仅会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一方面是信息设备的缺乏,另一方面是信息资源的缺乏。现在农村初中部分学校还不能达到每班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即使有多媒体的教室也没有实物投影仪等设备,何况现在不少城市学校已有电子白板了。另外就是教学光盘太少,网络资源开发不够。需知,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有一整套相应的软、硬件信息基础设备作支撑,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可喜的是,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此项工作提到重要日程。
2.针对教师信息意识淡薄的现状,应加大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教师信息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在信息化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深刻认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加强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宣传,创设舆论氛围,充分让教师认识到信息爆炸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学校与各级部门通过座谈会,网上知识宣传,网上答题训练,以及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竞赛等形式,逐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当然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是重要抓手。
3.针对教师信息知识贫乏与信息能力低下的现状,应加强培训。
这里所说的培训,一方面是学校层面校本化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县区级以上专家送课式培训。学校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残缺的不同情况,开设不同类型的培训班,落实培训长效机制,建议实行轮训制,保证每位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一次培训机会,保证培训时间。还可以让本校曾参加过国家级、省级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开设讲座。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学校还要主动加强与各级电教馆、培训机构甚至高校的联系,利用他们现有的师资、设备,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教师培训,比如先从青年教师开始,而后由青年教师帮助本校的中年教师。鼓励教师平时多用电脑写作,制作课件,用电子表格處理日常班级事务,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进行网上备课,实行无纸化办公。
4.针对教师信息道德认识上的误区,应加以规范与引导。
调查显示,教师的信息道德认识还不够强,不少教师把抄袭他人成果当作借鉴或引用,还比喻在文后注明;不少教师对不良信息不能运用法律武器抵制,对信息法律法规毫无知晓的应该说大有人在。我们呼吁广大教师必须及时了解现行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惑与污染。主动在日常工作中,在相互沟通中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成果做到原创,不抄袭别人的成果。
5.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整合不足的现状,应加强开发并推进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不仅能使教师所学的信息技术得到应用,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师处理,收集信息的能力,不能单纯把信息技术作为多媒体演示的工具,应该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进行情境探索与发现学习的工具,这里所说的整合包括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等多方面的应用能力。具体讲就是会用工具,能利用网络阅读,会利用计算机写作,制作课件,网页,掌握计算机运算能力,这些都应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发生与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足的现状,已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着手开发相关软件,并推进教师应用方面的培训,初步有一定成效。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指导意见》,这体现对中小学教师在利用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工具,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过程中进行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及利用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过去的几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取得了一定成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了多次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但涉及人数偏少,对农村初中照顾还不够,难与当前大力推进的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步伐相适应。本课题在此背景下,将从学校、教师及教学的视角,对当前农村初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针对江苏徐州某县9所初中的68位教师为调查对象,从该县平均抽取了办学质量居好、中、差的乡镇各3所。
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问卷设计以信息素养现状、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共五个方面的23个问题。问卷发放68份,回收68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00%。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调查
学校层面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硬件建设,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决定了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应是当前各级职能部门着重抓好的问题。此方面调查情况见下表。
教师选择的答案是“大部分有”,这是主流,这是近年来政府投入的结果,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条件。第2题,你参加过几次信息技术培训?参加过一次的占1/3,还有近一半的教师不曾参加过,看来教师接受培训次数明显偏少。第3题,关于学校信息资源与设备情况调查,46%的教师认为:各类设备都有一些,但不多,还有学校明显不足,认为“充足,且有效利用”的只有10%。第4题,你每周上网时间大约多少?达1小时的超过1/3,达2小时的占25%,还有29%的教师几乎不上网,个中原因还需调查。
从以上看出,当前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较慢,直接影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于教育教学上也存在不足,看到一所学校仅仅少部分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而且多数教师还不会使用,这与培训较少有关,当然也与教师自身教育观念落后,不愿主动学习,不愿进取有关。
(二)信息意识现状调查
当前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在学校有效使用,而且也是建设信息化社会的必要手段,没有超前的信息意识根本谈不上教师良好信息素养的形成,这是前提条件。这方面的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5题,关于对信息素养含义的理解调查,42%的教师认为,这只是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的操作方式而已,只有23%的教师认为应是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的过程,还有超过1/3的认为是网络功能,这些认识上的误区也决定了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第6题,关于信息技术在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作用问题,一多半的教师认为作用较大,这是正确的认识,但认识转化为能力则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级部门的努力。第7题,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有近一半的教师最近才知道,还有27%的教师不知道,这是各级部门宣传不够所致。第8题,调查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仅有21%的教师热情较高,取得了一定成绩;还有1/3的教师是在学校要求下才去学习,这说明部分教师认识上还不够重视,学校的引导与培训还远远不够,以至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说明各级培训还远远不够。还有不少教师是在学校的要求下采取学习。第9题,调查教师目前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多数教师目前能利用网络写简单论文,做课件,一再教学中初步应用,这是普遍现象,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22%的教师能经常收集信息,并分类整理,储存,这一比例偏少。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教师信息意识普遍比较单淡薄,甚至部分教师出现了不欢迎,不喜欢,不应用的现状,认为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很实用,这是种认识是及其有害的,会危及下一代。
(三)信息知识现状调查
信息知识包括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基本常识、信息系统工作原理以及熟悉信息系统结构与组成。信息知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现代信息知识缺乏,大部分教师只能运用ppt、word等进行简单的操作,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及简单问题的排除仍要请教信息技术专职老师,具体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10题,你基本掌握的office软件模块有几种?这是多选题,掌握word高达88%,掌握ppt的达62%,会Excel的 达28%,看来平常使用较多的word比例较高,不經常使用的Excel 比例偏低,这与教师很少使用有关。第11题,关于获取声音素材的途径,选“只会其一”的达1/3,都不会的人数接近一半,看来这是薄弱之处,学校应重点培训 。第12题,教师获取图像素材的途径,多数的教师只会其一,会两三种只达25%,还有个别教师什么都不会。 第13题,关于图像软件的使用,高达41%的教师什么都不会,只有1/3的教师表示“会其一”,这对初中教师来说,只有信息课教师有望全部掌握。第14题,教师了解的搜索引擎种类,多半教师会两三种,38%的教师只会其一,这项比例还是很令人满意的,也是平时教师论文写作、查找资料的基本需要。第15题,关于教师目前迫切需要培训的内容,三成教师需要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26%的教师需要培训应用软件,看来教师真正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各级部门和学校要密切联系切实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
(四)信息能力现状调查
信息能力是教师有效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应用能力诸方面。问卷设计了5个相关问题,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16题,关于教师搜集资料的途径,这是一道多选题。上网搜索的已占95%,利用图书馆搜索的占1/3,从比例上看教师普遍知道网络的重要性,已会熟练应用。第17题,关于对文本、文件、图片的上传、下载及在线学习问题,多半的教师表示只是一般化,只有22%的教师非常熟练,这些熟练的教师可能与平时热情投入科研有关。第18题,关于利用音像,文字的编辑与处理能力,45%的教师不熟练,需要别人指导,还有14%的教师一点都不会,情况很不乐观。第19题,调查对网页制作方面的水平,2/3的教师根本不懂,也不想学,这一比例太大,应引起高度这是,当然这也是培训的难点。第20题,教师对ppt的熟练程度,52%的教师会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只有18%的教师能熟练使用各种功能,这一比例太低,不是我们想看到。看来教师信息能力的培养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所有教师都用多媒体上课,用电脑处理日常备课等事务,才能渐进性地掌握。 (五)信息道德现状调查。
信息道德是人们在信息交流活动中应具有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它包括三个层次,即信息道德意识,信息道德关系,信息道德活动,它要求教师能正确对待各类信息,并加以规范合理利用,有积极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此项调查情况见下表。
分析:第21题,调查教师写论文对引用的资料采取何种态度?仅有18%的教师严格运用标准,62%的教师表示:大家都互相用,没有什么;看来他们对国家颁布的《著作权法》还不甚了解。第22题,调查教师对国家通过的几个互联网法律的了解,这是一道多选题,但38%的教师只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的决定,对其余三种法规丝毫不了解,情况还是很严重的。第23题,面对不良信息你的态度如何?1/3的教师表示无所谓,还有21%的教师会观看,只有16%的教师表示会举报,说明这些教师对不良信息态度模糊,不能真实其严重性和危害性。
四、结论与建议
1.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落后的局面,政府应加大投入。
学校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普及应用,不仅会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一方面是信息设备的缺乏,另一方面是信息资源的缺乏。现在农村初中部分学校还不能达到每班有一套多媒体设备,即使有多媒体的教室也没有实物投影仪等设备,何况现在不少城市学校已有电子白板了。另外就是教学光盘太少,网络资源开发不够。需知,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需要有一整套相应的软、硬件信息基础设备作支撑,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可喜的是,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将此项工作提到重要日程。
2.针对教师信息意识淡薄的现状,应加大宣传力度。
调查显示,教师信息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在信息化水平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深刻认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加强对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应用与宣传,创设舆论氛围,充分让教师认识到信息爆炸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学校与各级部门通过座谈会,网上知识宣传,网上答题训练,以及开展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类竞赛等形式,逐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当然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也是重要抓手。
3.针对教师信息知识贫乏与信息能力低下的现状,应加强培训。
这里所说的培训,一方面是学校层面校本化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县区级以上专家送课式培训。学校可以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教师信息知识、信息能力残缺的不同情况,开设不同类型的培训班,落实培训长效机制,建议实行轮训制,保证每位教师每两年至少有一次培训机会,保证培训时间。还可以让本校曾参加过国家级、省级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开设讲座。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基本知识和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学校还要主动加强与各级电教馆、培训机构甚至高校的联系,利用他们现有的师资、设备,有计划,分层次的组织教师培训,比如先从青年教师开始,而后由青年教师帮助本校的中年教师。鼓励教师平时多用电脑写作,制作课件,用电子表格處理日常班级事务,条件好的学校可以进行网上备课,实行无纸化办公。
4.针对教师信息道德认识上的误区,应加以规范与引导。
调查显示,教师的信息道德认识还不够强,不少教师把抄袭他人成果当作借鉴或引用,还比喻在文后注明;不少教师对不良信息不能运用法律武器抵制,对信息法律法规毫无知晓的应该说大有人在。我们呼吁广大教师必须及时了解现行各种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惑与污染。主动在日常工作中,在相互沟通中提供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成果做到原创,不抄袭别人的成果。
5.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整合不足的现状,应加强开发并推进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中,不仅能使教师所学的信息技术得到应用,而且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教师处理,收集信息的能力,不能单纯把信息技术作为多媒体演示的工具,应该是学生获取学习资源,进行情境探索与发现学习的工具,这里所说的整合包括快速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生成表达信息等多方面的应用能力。具体讲就是会用工具,能利用网络阅读,会利用计算机写作,制作课件,网页,掌握计算机运算能力,这些都应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发生与发展的。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足的现状,已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已着手开发相关软件,并推进教师应用方面的培训,初步有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