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以课本范图为主进行讲解,以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品味。这种让学生像婴儿般地躺在摇篮中,享受着吮吸乳汁的乐趣,其实是永远也培养不出能真正欣赏美术作品的高素质人才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突破常规,走创新教学的道路。我认为要实现高中美术欣赏的创新教学不可缺少以下几点: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要培育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教学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首先体现在师生的关系上。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心态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高中生有他特定的较成熟的心智,他们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希望自我表现,希望得到认可!这时教师应以身作则,把自己看成是他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放开包袱、无所顾忌、大胆参与、畅所欲言!事实上,一种亲切友好的人际环境、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本身就是美的情境;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淡化师生的界线、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培养起美的心境。
其次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深挖教材的情、趣、理,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跟随你的思路,插上想象的羽翼,穿越时间和空间,在美的世界翱翔。
二、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要打造一堂高效的美术欣赏课必须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
1.运用合适的教法。首先是要有一份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更不能缺少的是好的教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德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学习态度!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通过轻松的讲解、融洽的交流、充分的引导激励他们自主学习,留给他们大胆猜测的空间,使他们放下包袱,解除顾虑,逐步变被动为主动,敢想敢说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情感走进教室。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对美术欣赏而言,让情感走进教室更是至关重要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每一幅作品都是画家情感的产物。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肤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发展学生对美的细致的、独特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真正欣赏它的美!例如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讲他的画竹“天下无双”,也讲他“四美”的立身之道。讲齐白石的画时,不仅讲他的惟妙惟肖,更讲他“不教一日空过”的治学态度和“看尔横行到几时”的民族气节。讲徐悲鸿画马,不仅讲那寥寥数笔的气势、神韵,更讲他不为金钱名利所动,拒绝去台,毅然留在北京为党、为人民的艺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讲达·芬奇的全才、米开朗基罗的严谨、凡高的郁闷……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真善美”识别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熏陶,更通过画面的欣赏懂得了一些人生的哲学道理。
3.运用赞扬的魅力。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好的语言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教学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运用得体的教学语言可以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从不打击、扼杀学生的想法,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言语交往的宽松环境。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循循善诱的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答题的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事实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三、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实现创新教学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快速普及,为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新路。多媒体教学与美术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人才的有效方法。在欣赏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读、析、思同步(结合讲解),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只靠挂图或幻灯片的单一讲解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过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感受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使美术教学真正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基在《大教学论》的《序言》中写道:“大教学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是的,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需要无数教师的热情投注。它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追求教育的完美成为每一个教师奋斗的方向。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通过集体不懈的努力,送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吧!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呼吸。”要培育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教学必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首先体现在师生的关系上。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控制住不良情绪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以良好的心态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情感环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意识。高中生有他特定的较成熟的心智,他们普遍存在着强烈的自我显示欲望,常常梦想一鸣惊人,希望自我表现,希望得到认可!这时教师应以身作则,把自己看成是他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活跃“分子”,态度和蔼,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用自己的热情、执著精神去感召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放开包袱、无所顾忌、大胆参与、畅所欲言!事实上,一种亲切友好的人际环境、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本身就是美的情境;另一方面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淡化师生的界线、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培养起美的心境。
其次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深挖教材的情、趣、理,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让学生不由自主的跟随你的思路,插上想象的羽翼,穿越时间和空间,在美的世界翱翔。
二、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要打造一堂高效的美术欣赏课必须妥善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
1.运用合适的教法。首先是要有一份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更不能缺少的是好的教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德惠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学习态度!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通过轻松的讲解、融洽的交流、充分的引导激励他们自主学习,留给他们大胆猜测的空间,使他们放下包袱,解除顾虑,逐步变被动为主动,敢想敢说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情感走进教室。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个体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操作水平大大提高。对美术欣赏而言,让情感走进教室更是至关重要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每一幅作品都是画家情感的产物。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作品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肤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发展学生对美的细致的、独特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真正欣赏它的美!例如讲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仅讲他的画竹“天下无双”,也讲他“四美”的立身之道。讲齐白石的画时,不仅讲他的惟妙惟肖,更讲他“不教一日空过”的治学态度和“看尔横行到几时”的民族气节。讲徐悲鸿画马,不仅讲那寥寥数笔的气势、神韵,更讲他不为金钱名利所动,拒绝去台,毅然留在北京为党、为人民的艺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讲达·芬奇的全才、米开朗基罗的严谨、凡高的郁闷……在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真善美”识别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熏陶,更通过画面的欣赏懂得了一些人生的哲学道理。
3.运用赞扬的魅力。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好的语言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教学语言是一门特殊的语言,运用得体的教学语言可以很好的调动课堂气氛。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从不打击、扼杀学生的想法,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言语交往的宽松环境。可用“让我们一起来”、“请”、“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循循善诱的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对他们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一个答题的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事实上,“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三、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实现创新教学也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快速普及,为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走出了一条新路。多媒体教学与美术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人才的有效方法。在欣赏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视、听、读、析、思同步(结合讲解),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只靠挂图或幻灯片的单一讲解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过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感受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使美术教学真正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基在《大教学论》的《序言》中写道:“大教学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是的,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需要无数教师的热情投注。它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追求教育的完美成为每一个教师奋斗的方向。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让我们通过集体不懈的努力,送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