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古人碑志,能钩沉稽古,发微抉隐,补正史之不足,这正是笔者热衷于收藏墓志铭拓片的缘由。如王羲之生卒之年,便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直至2006年王羲之之妻郗璇墓碑出土,方有定论。辛亥元老李根源藏有唐诗《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墓志,补唐史无传之憾,章太炎作跋云:“诵其诗而不悉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本末,真大快也。”钱文忠标点的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已在笔者书柜中插架十多年了,近日翻阅,惊奇地发现陈三立为他人所作的墓志铭,竟占了该文集一半以上篇幅。像杨守敬、盛宣怀、瞿鸿禨、曾农髯、吴昌硕等人的墓志铭都是陈三立所撰,此乃十分珍贵的史料。
为何像陈三立这样的著名学者会如此热衷于撰写墓志铭呢?无独有偶,数月前在网上买了本钱基博文集《碑传合编》,书到手后,翻了一下,大抵都是钱氏为他人写的墓志、祭文、行状、传记。据称,钱基博所写的墓志中,有一些是钱锺书代笔的。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说,
九二七年钱锺书考入无锡辅仁中学,锺书便“常为父亲代笔写信,由口授而代写,由代写信而代作文章。锺书考入清华之前,已不复挨打而是父亲得意的儿子了。一次他代父亲为乡下某个大户作了一篇墓志铭。那天午饭时,锺书的姆妈听见他父亲对他母亲称赞那篇文章,快活得按捺不住,立即去通风报信。”钱基博曾在给友人信札中说:“缪先生诔文……,系儿子锺书涂鸦付印。此子今年十七,似尚有志于学问。”
学人名士写墓志铭这等事,其实由来已久,而且这也是他们获得丰厚报酬的一个途径。洪迈《容斋续笔》日:“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李邕犹长碑碣,天下多赍金帛求其文。”这里所说的晋宋之“宋”,是指南朝刘宋,亦泛指南北朝。文中之李邕,唐代大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旧唐书李邕传》:“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唐朝大文豪韩愈,亦是撰碑文之高手,一生撰碑志无数,连皇帝都点名其写碑文,如其所撰《平淮西碑》,即为宪宗皇帝钦点。后人评介“碑文惟韩公最高”。刘禹锡祭韩愈文云:“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碑文的酬金,也许是古代文人所得稿酬中最高的了。钱基博擅碑文,亦得益于韩愈,其弟钱基厚回忆道:钱基博二十三岁时“膺江西臬使山阴陶大均之聘,为记室,喜读昌黎文,于碑版尤有得。一时赣省碑版,多有出其手者,而人亦推服之。”钱基博十分欣赏昌黎文体,爱屋及乌,后来他写了大著《韩愈志》。但钱基博与韩昌黎不同的是,钱基博为人撰碑志则不收润笔费,他视传主事迹能否打动他,而决定落笔与否。他说:“有来索吾文者,兴到则为之,佳则神来之笔,不佳则本不取酬润,无所谓报当。”
墓志亦是一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便有“诔碑”篇,谓该文体之特征“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又云:“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峻伟之烈,此碑之制也。”萧统《文选》亦将墓志列为一类文体。姚鼐《古文辞类纂》亦有“碑志”类。
大凡人都好重身后之名,故一些富家子孙会出重金,雇人点赞,替先人隐恶扬善。由是许多墓志竭尽褒美之辞,举凡妇人,不管德识如何,动辄喻之为孟母陶母,鸿妻莱妇。如若士子,不管才略如何,大都赞颂为经文纬武之器,出将入相之才。宋代陆九渊说:“余少时见墓铭日多,往往缘美之义,不复顾其实,侈言溢辞,使人无取信。窃念之日:苟如是,不如无铭。”这种“乞米受金,为人作传”之习俗由来已久,故当年晋武帝承曹魏禁碑余续,颁诏斥责日:“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所以,古时文人亦有不愿作碑文者,认为碑文虽酬金丰厚,然“此谀墓中人得耳”。唐朝宦官裴均名声不佳,死后其子持万缣求铭于韦贯之,贯之日:“吾宁饿死,岂忍为此哉?”
当然,“碑表私美”,亦不能一概而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皆至性至情之文,此两文均被选入《古文观止》,尤其后者,乃《古文观止》压轴之作,亦是墓志中的经典名篇。
我们如今能在书桌上欣赏古代碑志,皆有赖于拓片之传世。碑拓在收藏界被称为“黑老虎”,名碑名拓的价格,已不亚于名人书画,是近年来拍场价格上涨最快的品类之一。前一段时期,原副总理谷牧旧藏的莱子侯石碑初拓拓片在拍场拍出2070万天价,引爆收藏圈。然碑拓鉴赏,学问很深,倘若贸然入场,小心被“黑老虎”所咬。但也正如文中所述,探究碑志拓片背后的历史实乃一件意义深远的趣事。
为何像陈三立这样的著名学者会如此热衷于撰写墓志铭呢?无独有偶,数月前在网上买了本钱基博文集《碑传合编》,书到手后,翻了一下,大抵都是钱氏为他人写的墓志、祭文、行状、传记。据称,钱基博所写的墓志中,有一些是钱锺书代笔的。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说,
九二七年钱锺书考入无锡辅仁中学,锺书便“常为父亲代笔写信,由口授而代写,由代写信而代作文章。锺书考入清华之前,已不复挨打而是父亲得意的儿子了。一次他代父亲为乡下某个大户作了一篇墓志铭。那天午饭时,锺书的姆妈听见他父亲对他母亲称赞那篇文章,快活得按捺不住,立即去通风报信。”钱基博曾在给友人信札中说:“缪先生诔文……,系儿子锺书涂鸦付印。此子今年十七,似尚有志于学问。”
学人名士写墓志铭这等事,其实由来已久,而且这也是他们获得丰厚报酬的一个途径。洪迈《容斋续笔》日:“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李邕犹长碑碣,天下多赍金帛求其文。”这里所说的晋宋之“宋”,是指南朝刘宋,亦泛指南北朝。文中之李邕,唐代大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旧唐书李邕传》:“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唐朝大文豪韩愈,亦是撰碑文之高手,一生撰碑志无数,连皇帝都点名其写碑文,如其所撰《平淮西碑》,即为宪宗皇帝钦点。后人评介“碑文惟韩公最高”。刘禹锡祭韩愈文云:“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碑文的酬金,也许是古代文人所得稿酬中最高的了。钱基博擅碑文,亦得益于韩愈,其弟钱基厚回忆道:钱基博二十三岁时“膺江西臬使山阴陶大均之聘,为记室,喜读昌黎文,于碑版尤有得。一时赣省碑版,多有出其手者,而人亦推服之。”钱基博十分欣赏昌黎文体,爱屋及乌,后来他写了大著《韩愈志》。但钱基博与韩昌黎不同的是,钱基博为人撰碑志则不收润笔费,他视传主事迹能否打动他,而决定落笔与否。他说:“有来索吾文者,兴到则为之,佳则神来之笔,不佳则本不取酬润,无所谓报当。”
墓志亦是一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便有“诔碑”篇,谓该文体之特征“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又云:“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峻伟之烈,此碑之制也。”萧统《文选》亦将墓志列为一类文体。姚鼐《古文辞类纂》亦有“碑志”类。
大凡人都好重身后之名,故一些富家子孙会出重金,雇人点赞,替先人隐恶扬善。由是许多墓志竭尽褒美之辞,举凡妇人,不管德识如何,动辄喻之为孟母陶母,鸿妻莱妇。如若士子,不管才略如何,大都赞颂为经文纬武之器,出将入相之才。宋代陆九渊说:“余少时见墓铭日多,往往缘美之义,不复顾其实,侈言溢辞,使人无取信。窃念之日:苟如是,不如无铭。”这种“乞米受金,为人作传”之习俗由来已久,故当年晋武帝承曹魏禁碑余续,颁诏斥责日:“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所以,古时文人亦有不愿作碑文者,认为碑文虽酬金丰厚,然“此谀墓中人得耳”。唐朝宦官裴均名声不佳,死后其子持万缣求铭于韦贯之,贯之日:“吾宁饿死,岂忍为此哉?”
当然,“碑表私美”,亦不能一概而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皆至性至情之文,此两文均被选入《古文观止》,尤其后者,乃《古文观止》压轴之作,亦是墓志中的经典名篇。
我们如今能在书桌上欣赏古代碑志,皆有赖于拓片之传世。碑拓在收藏界被称为“黑老虎”,名碑名拓的价格,已不亚于名人书画,是近年来拍场价格上涨最快的品类之一。前一段时期,原副总理谷牧旧藏的莱子侯石碑初拓拓片在拍场拍出2070万天价,引爆收藏圈。然碑拓鉴赏,学问很深,倘若贸然入场,小心被“黑老虎”所咬。但也正如文中所述,探究碑志拓片背后的历史实乃一件意义深远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