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受谢”话碑志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j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古人碑志,能钩沉稽古,发微抉隐,补正史之不足,这正是笔者热衷于收藏墓志铭拓片的缘由。如王羲之生卒之年,便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直至2006年王羲之之妻郗璇墓碑出土,方有定论。辛亥元老李根源藏有唐诗《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墓志,补唐史无传之憾,章太炎作跋云:“诵其诗而不悉人之行事,得此石乃具本末,真大快也。”钱文忠标点的陈三立《散原精舍文集》已在笔者书柜中插架十多年了,近日翻阅,惊奇地发现陈三立为他人所作的墓志铭,竟占了该文集一半以上篇幅。像杨守敬、盛宣怀、瞿鸿禨、曾农髯、吴昌硕等人的墓志铭都是陈三立所撰,此乃十分珍贵的史料。
  为何像陈三立这样的著名学者会如此热衷于撰写墓志铭呢?无独有偶,数月前在网上买了本钱基博文集《碑传合编》,书到手后,翻了一下,大抵都是钱氏为他人写的墓志、祭文、行状、传记。据称,钱基博所写的墓志中,有一些是钱锺书代笔的。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说,
  九二七年钱锺书考入无锡辅仁中学,锺书便“常为父亲代笔写信,由口授而代写,由代写信而代作文章。锺书考入清华之前,已不复挨打而是父亲得意的儿子了。一次他代父亲为乡下某个大户作了一篇墓志铭。那天午饭时,锺书的姆妈听见他父亲对他母亲称赞那篇文章,快活得按捺不住,立即去通风报信。”钱基博曾在给友人信札中说:“缪先生诔文……,系儿子锺书涂鸦付印。此子今年十七,似尚有志于学问。”
  学人名士写墓志铭这等事,其实由来已久,而且这也是他们获得丰厚报酬的一个途径。洪迈《容斋续笔》日:“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李邕犹长碑碣,天下多赍金帛求其文。”这里所说的晋宋之“宋”,是指南朝刘宋,亦泛指南北朝。文中之李邕,唐代大书法家,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旧唐书李邕传》:“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遗,亦至巨万。时议以为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唐朝大文豪韩愈,亦是撰碑文之高手,一生撰碑志无数,连皇帝都点名其写碑文,如其所撰《平淮西碑》,即为宪宗皇帝钦点。后人评介“碑文惟韩公最高”。刘禹锡祭韩愈文云:“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碑文的酬金,也许是古代文人所得稿酬中最高的了。钱基博擅碑文,亦得益于韩愈,其弟钱基厚回忆道:钱基博二十三岁时“膺江西臬使山阴陶大均之聘,为记室,喜读昌黎文,于碑版尤有得。一时赣省碑版,多有出其手者,而人亦推服之。”钱基博十分欣赏昌黎文体,爱屋及乌,后来他写了大著《韩愈志》。但钱基博与韩昌黎不同的是,钱基博为人撰碑志则不收润笔费,他视传主事迹能否打动他,而决定落笔与否。他说:“有来索吾文者,兴到则为之,佳则神来之笔,不佳则本不取酬润,无所谓报当。”
  墓志亦是一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便有“诔碑”篇,谓该文体之特征“其叙事也该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词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又云:“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标序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鸿懿,必见峻伟之烈,此碑之制也。”萧统《文选》亦将墓志列为一类文体。姚鼐《古文辞类纂》亦有“碑志”类。
  大凡人都好重身后之名,故一些富家子孙会出重金,雇人点赞,替先人隐恶扬善。由是许多墓志竭尽褒美之辞,举凡妇人,不管德识如何,动辄喻之为孟母陶母,鸿妻莱妇。如若士子,不管才略如何,大都赞颂为经文纬武之器,出将入相之才。宋代陆九渊说:“余少时见墓铭日多,往往缘美之义,不复顾其实,侈言溢辞,使人无取信。窃念之日:苟如是,不如无铭。”这种“乞米受金,为人作传”之习俗由来已久,故当年晋武帝承曹魏禁碑余续,颁诏斥责日:“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大于此。”所以,古时文人亦有不愿作碑文者,认为碑文虽酬金丰厚,然“此谀墓中人得耳”。唐朝宦官裴均名声不佳,死后其子持万缣求铭于韦贯之,贯之日:“吾宁饿死,岂忍为此哉?”
  当然,“碑表私美”,亦不能一概而论。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张溥的《五人墓碑记》,皆至性至情之文,此两文均被选入《古文观止》,尤其后者,乃《古文观止》压轴之作,亦是墓志中的经典名篇。
  我们如今能在书桌上欣赏古代碑志,皆有赖于拓片之传世。碑拓在收藏界被称为“黑老虎”,名碑名拓的价格,已不亚于名人书画,是近年来拍场价格上涨最快的品类之一。前一段时期,原副总理谷牧旧藏的莱子侯石碑初拓拓片在拍场拍出2070万天价,引爆收藏圈。然碑拓鉴赏,学问很深,倘若贸然入场,小心被“黑老虎”所咬。但也正如文中所述,探究碑志拓片背后的历史实乃一件意义深远的趣事。
其他文献
名人手迹的收藏家曹天效曾说:“最重要的是有精神的信仰。收藏源于热爱,收藏艺术品不仅仅是喜爱艺术家的作品本身,有时候是被艺术家独特的人格魅力所倾倒。名人手迹收藏更是这样,让人接近精神偶像,感受他们存在真实性,这种收藏是有温度的。”  名人手迹的收藏一般分三大类:签名;墨宝和手稿。签名,一般有名片签名、请柬签名、纪念封片签名、照片签名、著作签名、特殊纪念品签名等等,签名之后最好落有名章。墨宝,一般指著
期刊
迈阿密,不同于纽约、伦敦等艺术之都,并没有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遗留,看不到大都会博物馆里的文艺复兴大作,而更多的是成为了当代和边缘艺术家的游乐场。这座城市被挂上艺术之名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在巴塞尔博览会前,迈阿密拥有的也就是那么两三个每个城市都会拥有的“艺术博物馆”,规模和藏品更是不敢恭维。是的,是艺博会改变了这座以休闲渡假为名的海滨城市,现在的迈阿密,吸引的也是一群特有的艺术藏家——喜欢逛艺博会、
期刊
去年年末就曾预言过,2016年整年而言,就充满了买买买的节奏。不管买家与卖家是否做好了心理准备,春拍就如潮涌,挟裹着某些不可抗拒的大势。一轮春拍下来,深度调整后的市场正在显山露水。泡沫拂去,市场缓慢放量,拍卖门类推陈出新,持币观望者不放过每场精品……在去年的回暖迹象之后,今年的稳中有升就是对去岁市场回响的一种佐证。60天的春拍期间,拍品数量略有下降,但是成交总量持平。或者,换种行业内说法“减量增质
期刊
言及收藏,则先修其身,华夏文明历数千年,个中有太多传奇与菁华,需为藏者所探、所研。昔时珍宝,如今或长眠地下,或散落世间,它们被悉心珍藏的同时,也为我们解读先祖的文明打开了一扇窗。  随着近代文博体系的输入,博物馆肩负起保存、展示、传播文明古国文化精髓的重任,并为藏家、学者以及艺术爱好者建立科学、权威的学术指导。法国作家曾说:“所谓千古不朽的艺术作品,特点就在不论时尚怎么改变,它总是有办法满足任何时
期刊
在习惯摁亮手机屏  在习惯摁亮手机屏幕看时间之前,人们用钟表来彰显时间的概念,钟表发明之前则使用圭表、日晷与漏刻,诗意的中国人以“一炷香”“一盏灯”为时间量词,西方人曾随身携带沙漏计时。时过境迁,传统钟表逐渐被冷落,设计师们尝试用概念时钟、创意烛台与插香座、沙漏台灯以及日历等家居小物件呈现光阴荏苒之美,让悄然流逝的岁月可见可感可碰触,打捞沉淀在历史深处的碎片,抚平创伤与乡愁,休憩身心慰藉性灵,重现
期刊
有一座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在亚历山大港崛起前,也就是法老时代末期,它拥有当时十分重要的国际港口,也拥有埃及艳后登基的寺庙,却不幸于1300年前沉入海底。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只在文献里见过关于这座叫索尼斯(Thonis,古埃及语)的古城的记载,却没有实实在在地找到任何物证。而古希腊人将英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最先踏足的埃及城市称作希拉克莱奥(Heracleio
期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华夏自古以礼仪之大自居,周公制礼作乐,以明尊卑、辨贵贱,不仅体现天子之尊,更是维护周王朝的万世统治。而分封于南蛮之地的楚国,在多年的励精图治后得以崛起,一度称霸中原,诸国则不复以蛮夷视之。“问鼎中原”成了流传之典故。我们不禁要问,偏安南方一隅的楚国,为何具备了“问鼎”的底气?  从今年6月17日至9月16日,《问鼎——楚式青铜器特展》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本次展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湖
期刊
谈起艺术史上的名作,《蒙娜丽莎》无疑是最先被大家想到的经典之一,为何偏偏是这幅名画能为全球公众所认知?  如今《蒙娜丽莎》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在过去并不是这样的,其收藏机构卢浮宫通过多年的艺术管理、推广运营,才使之成为公众认知的人文“景观”。用今天的话说,就叫“p”,卢浮宫通过纪念品、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媒体报道推广,而小说电影的大量取材,尤其是后者,对于《蒙娜丽莎》的推广无疑是巨大的。  而《蒙娜丽
期刊
李公麟晚年因病致仕,回到故乡舒州桐城县的龙眠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并自作《龙眠山庄图》以记之。李公麟自图幽居之所,一来映射出文人画家所怀之隐逸志趣,二来则暗藏着对于“卢鸿草堂”与“王维辋川”之“文化——图像”范式的效仿。  告病还乡,隐居龙眠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李公麟鬓角的微霜已然尘封了他熙宁三年(1071年)年少及第时的意气风发。经历了北宋政坛的风云变幻,目睹了好友王安石与苏轼的宦海沉
期刊
“漆点双眸鬓绕蝉,长留白雪占胸前。爱将红袖遮娇笑,往往偷开水上莲。”这是唐诗《观美人》中对其时女性丰腴婀娜的赞美。凡提起大唐美人,言必及《簪花仕女图》这幅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人物画长卷是举世公认的国宝,画中美人,薄衣罗纱、簪花弄蝶,可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那么,这幅旷世名作究竟何人所绘,又绘于何时?簪花仕女真的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唐美人吗?  雍容华贵,拈花弄蝶的美人  《簪花仕女图》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