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时也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培养,在课堂中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优秀思想道德的追求,使得初中生更好地形成自己正确的三观,在今后的学习或者生活中也能拥有更加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此,文章就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望给相关教育者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
德育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需要去重视的一项任务,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科间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积极开展相关德育课程。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尤其是面对正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加受到阻碍。这便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遵循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师应该认识学生之间的不同点,而不仅仅依照教学经验或者书本经验对每个学生都相同对待,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只有教师积极用心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引导与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进步。学校教育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导因素,因此,教师在对不同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应该因材施教,使得学生们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 “德育”教育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是品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情指的是品德情感是品德行为产生的动力因素之一;意是品德意志,是品德行为时的精神動力;而行便是品德行为,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从品德认识到品德行为的实践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学生需要先从德育教学中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自身不断认识中将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意识转化为内部动力进而产生品德行为。由此便可看出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给学生们提供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让正处在青春的他们拥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学习路程中的挫折与困难,因为有了德育教育,学生也会在德育教育中收获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在最宝贵的年华走上歧途,在最懵懂的年纪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成为他们自己的终生遗憾。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仅靠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更应该在课堂中培养中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还不够成熟,因而即便该工作受到社会人士及相关教育者的高度关注,但对于教导学生的德育能力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应试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初中的课程一般是以考试的形式诊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程度,包括高考的压力也让师生们对于考试更加重视,而这就导致了教师未能有效遵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规律中,形成正确思想品质的基础是知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也为他们的学科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现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中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加以关注。这便导致了学生的德育实际水平低的后果。
(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身上仍具有一些叛逆意味,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不会认真听课或者对于课程里的德育教学也只是当成考试中的一个知识点,而没有真正转变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更无法将思想道德认识转变为品德行为,学生没有对德育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良好应用也是一大问题。
三、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品德认识
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作用产生的,民主型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注重对于学生表现得客观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鼓励与协助,关心学生需要的地方,一些胆怯的同学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拥有克服不敢回答问题的勇气。而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也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将积极的情绪投射到学生身上,学生也会为此做出相应反馈,进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教师在课堂经常性地鼓励学生,也会使得课堂间的气氛更为融洽。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无意注意以及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组织教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注重课上讲课的方式、多媒体的应用以及教学方式多样化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开始前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来防止学生分心,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循循善诱,坚持正确的德育教育原则
比如,在七年级人教版《自觉磨炼意志》这一章节的教育中,教师对于青少年的意志磨炼往往是长期的,这是一个十分缓慢且曲折的教育过程,因此,通过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意志力的重要性,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需要更加突出教育目的。教师可以结合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复兴祖国而努力奋斗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默默奉献,也启示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觉磨炼意志。教师通过这样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既把现代先进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能结合知识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有更深刻的讲述,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改进教学思路,创设情感学习环境
德育教育工作要加强教师育人意识,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应从各个方面与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查找等方式切身落实和把握好当下中学生德育思想的发展,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良好的德育教育方式,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得他们的品德都能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还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发现学生之间的闪光点,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克服他们消极的学习情况,一些同学的成绩虽然暂时落后,但他在某个领域更为擅长,教师通过鼓励他往擅长领域去争取机会,同样能使得这位成绩暂时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重拾学习自信,进而努力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处于集体氛围,既要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譬如,通过榜样示范法来让全体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影响课堂氛围,创设情感学习环境,通过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德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的发展。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思路,不应将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也不应该仅仅将考纲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是要结合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尽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但道德情感过于丰富且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冲动用事,但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品德阶段又趋于成熟,他们也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会自觉通过一定的道德观念来调节行为,初步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情感教育。同时,与学生有争执时应该通过有效的说服来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不仅要通过道理打动学生,还应该以情动人,先用感性的话语的说服内容,再用充分的论证,这样才比较容易达到说服效果。教学多样化以及注意板书使用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让学生的情感更好地融入老师的教学中并对老师的说法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德育教育实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方式,通过获取更多的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料为学生展示知识更为生动有趣的一面,让课堂更加具备活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辅佐德育教育的渗透,将会更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对课堂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也会产生更多期待感,也会更乐于接受多媒体影视图文包含的德育观点。譬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是纪录片片段为学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通过展现苏州园林的秀美、莫高窟上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景德镇上好的青花瓷,学生的视野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中华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将中华文化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认知。接着教师可以介绍中华的历史,从古代史到近代史的简要介绍,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华历史的悠久与漫长,让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在今后为了保护国家文化、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不断奋斗。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需要严格对待学生还应该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和信赖学生,在上课时鼓励学生发言,学生若回答错误先肯定他们勇敢发言的学习态度,再以温和的语气指出回答中的不足之处。在日常作业讲解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为人处事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德育知识、德育氛围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让德育教育的内涵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韩婧.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4).
[2]张静.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12).
[3]罗燕红.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8).
[4]肖艳春.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21).
[5]夏晓光.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渗透德育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6]王友存.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7]王睿.关于初中政治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6).
作者简介:冯富仁,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
关键词:德育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初中
德育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需要去重视的一项任务,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科间的德育教育工作,学校积极开展相关德育课程。德育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尤其是面对正处于叛逆期的中学生而言,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加受到阻碍。这便要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遵循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的认识,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另外,教师应该认识学生之间的不同点,而不仅仅依照教学经验或者书本经验对每个学生都相同对待,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只有教师积极用心地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引导与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有所进步。学校教育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主导因素,因此,教师在对不同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应该因材施教,使得学生们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 “德育”教育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知是品德认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情指的是品德情感是品德行为产生的动力因素之一;意是品德意志,是品德行为时的精神動力;而行便是品德行为,品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标志。而从品德认识到品德行为的实践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学生需要先从德育教学中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在自身不断认识中将良好的思想品德的意识转化为内部动力进而产生品德行为。由此便可看出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德育教育给学生们提供了正确的人生方向,让正处在青春的他们拥有了积极的生活态度去面对学习路程中的挫折与困难,因为有了德育教育,学生也会在德育教育中收获美好的未来,而不是在最宝贵的年华走上歧途,在最懵懂的年纪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成为他们自己的终生遗憾。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仅靠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更应该在课堂中培养中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还不够成熟,因而即便该工作受到社会人士及相关教育者的高度关注,但对于教导学生的德育能力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德育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应试教育在初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初中的课程一般是以考试的形式诊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程度,包括高考的压力也让师生们对于考试更加重视,而这就导致了教师未能有效遵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在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规律中,形成正确思想品质的基础是知识,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也为他们的学科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的结合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现实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中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加以关注。这便导致了学生的德育实际水平低的后果。
(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身上仍具有一些叛逆意味,这就容易造成学生不会认真听课或者对于课程里的德育教学也只是当成考试中的一个知识点,而没有真正转变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力量,更无法将思想道德认识转变为品德行为,学生没有对德育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良好应用也是一大问题。
三、 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品德认识
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相互作用产生的,民主型的教师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注重对于学生表现得客观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加以鼓励与协助,关心学生需要的地方,一些胆怯的同学能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拥有克服不敢回答问题的勇气。而教师积极的情绪状态也能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将积极的情绪投射到学生身上,学生也会为此做出相应反馈,进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教师在课堂经常性地鼓励学生,也会使得课堂间的气氛更为融洽。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无意注意以及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组织教学,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注重课上讲课的方式、多媒体的应用以及教学方式多样化来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堂开始前明确学习目标与任务,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合理组织课堂教学来防止学生分心,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二)循循善诱,坚持正确的德育教育原则
比如,在七年级人教版《自觉磨炼意志》这一章节的教育中,教师对于青少年的意志磨炼往往是长期的,这是一个十分缓慢且曲折的教育过程,因此,通过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意志力的重要性,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需要更加突出教育目的。教师可以结合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复兴祖国而努力奋斗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明白祖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默默奉献,也启示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让学生感受到爱国情怀时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觉磨炼意志。教师通过这样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既把现代先进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能结合知识中所蕴涵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有更深刻的讲述,这有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改进教学思路,创设情感学习环境
德育教育工作要加强教师育人意识,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应从各个方面与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实地调查、网络查找等方式切身落实和把握好当下中学生德育思想的发展,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良好的德育教育方式,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得他们的品德都能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还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积极发现学生之间的闪光点,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克服他们消极的学习情况,一些同学的成绩虽然暂时落后,但他在某个领域更为擅长,教师通过鼓励他往擅长领域去争取机会,同样能使得这位成绩暂时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生重拾学习自信,进而努力学习。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学生处于集体氛围,既要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譬如,通过榜样示范法来让全体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影响课堂氛围,创设情感学习环境,通过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德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个人思想道德的发展。 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改进教学思路,不应将学科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也不应该仅仅将考纲作为教学的目标,而是要结合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尽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具体表现为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观念但道德情感过于丰富且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冲动用事,但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品德阶段又趋于成熟,他们也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会自觉通过一定的道德观念来调节行为,初步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情感教育。同时,与学生有争执时应该通过有效的说服来改变学生的态度,教师不仅要通过道理打动学生,还应该以情动人,先用感性的话语的说服内容,再用充分的论证,这样才比较容易达到说服效果。教学多样化以及注意板书使用等方式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让学生的情感更好地融入老师的教学中并对老师的说法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德育教育实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更新教学方式,通过获取更多的丰富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料为学生展示知识更为生动有趣的一面,让课堂更加具备活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辅佐德育教育的渗透,将会更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对课堂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也会产生更多期待感,也会更乐于接受多媒体影视图文包含的德育观点。譬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是纪录片片段为学生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通过展现苏州园林的秀美、莫高窟上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景德镇上好的青花瓷,学生的视野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互联网上接触到中华文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将中华文化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认知。接着教师可以介绍中华的历史,从古代史到近代史的简要介绍,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中华历史的悠久与漫长,让学生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并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在今后为了保护国家文化、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不断奋斗。
综上所述,教师不仅需要严格对待学生还应该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和信赖学生,在上课时鼓励学生发言,学生若回答错误先肯定他们勇敢发言的学习态度,再以温和的语气指出回答中的不足之处。在日常作业讲解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端正学习态度,让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为人处事上。教师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德育知识、德育氛围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德育思想,让德育教育的内涵得到真正落实。
参考文献:
[1]韩婧.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4).
[2]张静.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9(12).
[3]罗燕红.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8).
[4]肖艳春.新课改下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中国人,2016(21).
[5]夏晓光.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渗透德育教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
[6]王友存.德育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7]王睿.关于初中政治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6).
作者简介:冯富仁,甘肃省定西市,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中学。